谈士官队伍建设
下面我就士官队伍管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意见,不妥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士官是基层部队的中坚力量,是“兵头将尾、军中之母”。
士官队伍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和作风养成,关系到部队的全面建设发展。
因此,加大士官队伍的管理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士官的优势和长处,是有效确保部队战斗力的提升,保持部队建设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士官队伍的特点
一是从编制上看,数量大,是主体。
就以我中队为例,中队现有人员98人,干部5人,士官23人,士官比例达到士兵比例的25%,也就是说4个战士中有1名士官。
在其他连队这个比例会更高。
二是从使用范围上看,分布广,是骨干。
士官的岗位延伸到作战、训练、管理各个领域,覆盖了所有技术岗位和建制班班长,组训管理、攻坚克难的作用突出。
三是从担负职责上看,责任重,是中坚。
士官不仅要负责士兵的日常训练和管理,在某些技术岗位上,可能好还要从事武器装备和通信仪器的操作和保障。
以我们中队为例,中队设一个队部点,两个单独执勤点,在单独执勤点上,通常为一个干部,那么下面直接就是各班长,有的还设立士官代理排长,因此士官的职责和任务就更重了,要肩负起建设排点的重任。
二、当前士官队伍的现状
从士官队伍本身讲:一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我们中队23名士官,大专1名(函授)占3%,高中和中专文化10个占43%,其中高中在读的为2名。
初中和初中以下占44%。
但这只是档案,现实中这个文化程度会更低。
而现在的大学生士兵越来越多,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民主意识较强,对士官队伍胜任本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和不健康价值观的冲击,部分士官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攀比思想严重,虚荣心增强,盲目追求享受生活,与干部、兄弟单位战友攀比,回避工作性质、个人能力等因素,心理出现“不平衡”;把金钱多少作为体现自身价值的衡量标准,功利心抬头,军人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淡化,工作动力减弱,人生方向偏失。
去年,我们一班长探亲休假回来,不仅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近万元积蓄花得一干二净,还欠了战友近3000元债。
单子:父母、亲戚捎带“土特产”3000元,给女友买礼物2000元,朋友、同学聚会凑份子4500元,外出游玩3500元,给自己买衣服1500元。
好多士官都谈到,每次探亲休假都要花这么多钱,并感叹为了“面子”只能苦撑。
三是考虑个人问题较多。
一方面,部分士官认为考学、提干轮不到自己,士官转了一期不知今后能不能再有机会转二期(在我担任中队指导员的3年里,一期转二期的1名,二期转三期的1名,晋升中士的比例是十分低的。
),工作起来“兵头将尾”压力大,成家立业之事又摆在眼前。
就如我们中队个别士官说:“在部队该拿的荣誉自己基本
上都有了,提干、考学根本就不可能,该锻炼的也锻炼了,还不如回家早作打算呢!”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婚姻上。
在婚姻方面希望部队开绿灯;多数士官想在部队驻地找对象结婚,尤其是一些从农村入伍的士官,这种想法更为迫切,总想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这个越是老的士官,这个想法更强烈。
其主要原因是不愿回原籍结婚,过两地分居的生活,已经结婚的士官也想方设法将对象接到部队驻地,或打工或经商,造成精力外移,不安心本职工作。
四是自身地位作用认识不清。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战斗班班长上,对本班人员的教育、管理、特别是在培养人上,不上心,不尽心。
个别班长对本班人员的管理教育,只停留在站哨不出事,做事不出事的低层次上。
这里就有个现象:新兵下连,老连队岗前培训后,分到各排点时,都有好多新同志不愿跟着自己的班长走。
五是以“搞业务”为借口逃避管理责任。
很多士官长期都工作在某一固定专业岗位上,从事着有一定专业技术背景的工作,像我们机关,就有好多这样的士官。
但是,这些士官就片面地认为,搞专业就是自己工作的全部,而部队的管理教育和其它工作都与己无关;有的还以“搞业务”为挡箭牌,故意躲避连队的教育管理,放松自我要求,违背条令条例,给部队管理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从我们管理教育讲(主要谈教育):主要问题是忽视了士官思想基础、素质差异以及岗位特点,与干部、义务兵“一锅煮”。
在对士官队伍上,重用,轻管理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解决对策
一是精挑细选。
选准配强士官队伍,把好“源头”。
我们要坚持按制度选取,公开、公平、公正地抓好选取工作,确实让那些想干的,能干的留下来。
二是加强培训。
这培训一个是每年的士官轮训,中队在冬训组织的士官集训,我觉得在训练军事课目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教给士官如何培养战士,如何教会本班战士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要着重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上下功夫。
可以采取老士官和新士官结成帮教对子,手把手地帮助新士官解决现实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三是放手使用。
让士官在训练管理、技术操作中挑大梁、当先锋。
要放权给他们,要有发言权、建议权、管理权、推荐权,真正使他们说话有分量、管理有权威。
四是用心帮扶。
在学习成才上。
发动士官积极参加军队院校的函授学习,多组织活动,让士官上讲台,提高自身素质能力。
在化解矛盾上。
作为“兵头将尾”,士官常常充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在开展工作难免会产生和积累矛盾,作为我们干部要主动靠上去做工作,及时化解矛盾。
在解难帮困上,对士官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排忧解难。
尤其是在解决大龄士官的婚恋问题,在维护他们合法权益、退役安置上下功夫。
五是严格管理。
重点是解决选取前后不一样、角色定位不准,时间一长混日子的问题。
加强外出管控,细化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大力宣扬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