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作文训练--《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
作文训练--《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
六月的雨就是无情的你伴随着点点滴滴痛击我心里等待着下 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 大的童年。
善用修辞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常用的有绽 入艺术的比喻,增强气势的排比,浓化情感的拟人,也可以根据 文章的需要用到其它修辞手法,总之,为了文章的神采飞扬要善 于巧用、妙用。
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河畔,那一片沙漠荒 原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它的名字 叫胡杨,胡杨树不畏风沙干旱,严寒酷暑,扎根 于地下的根系比生长出地面的枝叶还要庞大, 据说胡杨树活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 年,倒地不烂又一千年。
阅读下图,试对胡杨树进行一番描述。
胡杨树
不仅写出了胡杨树生
“绷开”一词,用得很有力度,给人 一种痛快淋漓之感,就像一个钢琴家甩 开臂膀大开大合的演奏,也像运动员挥 动球拍给出的致命一击。 “饱绽’’
欣赏一篇以”成熟”为话题的作文
美丽的灵魂
有人说成熟是一种非凡的气质,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一 种崇高的境界,而我内心深处的成熟是一种优秀的灵魂,是灵魂 深处的独语。
成熟是春天破土而萌的小草,袭一身绿面对荒凉;成熟是 夏日亭亭玉立的野荷,静思无人观赏的寂寞;成熟是晚秋暗香浮 动的金菊,为凋零的季节挽住缕缕清香;成熟是冬末倏忽而逝的 残雪,以冷寂的姿态体现高洁。
小结:
追求文采可以通过句式上的长短交错、 整散结合、是否相间的灵活搭配,表现出一 种参差错落、灵动自然的美,还可以通过常 见的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被动句等, 表达出丰富的语气、情感。
要诀:长短整散陈问叹,
常式变式尽其妙。
【方法引导】 三、如何做到富有源自采之修辞篇1. 要掌握运用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探讨:本文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成熟是人的一种气质,是我们大家每天都在经历 着的,作者为了把这样一个琐碎的,无形的内容写得 具体,就把成熟 与人的优秀品质联系起来,比如乐观、 执著、甘于寂寞等,然而要做到“人人心中有,人人 笔下有” ,还要锤炼语言.于是在文章的第二段以四季 中有代表性的事物为喻体:
成熟是春天破土而萌的小草,袭一身绿面对荒凉;成 熟是夏日亭亭玉立的野荷,静思无人观赏的寂寞;成熟是 晚秋暗香浮动的金菊,为凋零的季节挽住缕缕清香;成熟 是冬末倏忽而逝的残雪,以冷寂的姿态体现高洁。
【方法引导】
如何做到文章富有文采
1. 词语生动 3. 善用修辞
2. 句式灵活 4. 富有意蕴
总结: 动形叠写形声色,特征鲜明音韵谐。 长短整散陈问叹,常式变式尽其妙。 比夸拟引更生动,排偶反复情势浓。 抽象情理变形象,感悟生活哲理传。
引用名言,蕴含哲思,巧设悬念,字词巧排,幽 默讽刺等,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或唤起人强烈 的情感共鸣。
1. 沉舟侧畔千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 迅
3. 占便宜的代价最昂贵。——格言 4. 人与幸福就好像猫与它的尾巴。当猫拼命追逐它的尾 巴时,尾巴总是跑得比它快,当猫决定一直向前走时, 尾巴总会紧紧跟着它。——手机短信
【当堂训练】
以“目标”或“信念”为话题,写一段 话,要求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方法。
【方法引导】 一、如何做到富有文采之词语篇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追求文采的第一步就是善于选用能绘声、绘色、绘
态的词语,做到写景状物,求其穷形尽相,写人叙事,
求其惟妙惟肖,抒情言志,求其情理畅达。
动词使用——生动形象,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
⑥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拼硬凑排 比的形式。排比是多项并举的,有的是多项全举, 有的是在多项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言外之 意,让读者自己深思。后一种排比的句末要用省略 号。
指出朱自清《春》最后三段文字使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春怎样的特点?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 新的,它生长着。
总有一种情感会让你泪流满面。
黑字这些话语,很直接,看过了也让人明白, 但很快就忘了。
红字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只是换了一种表达,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任何修辞,却体现了语言 的精练美,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并 增加了语言表意的形象性和流传性,读罢令人终 生难忘。
使一篇文章的语言有意蕴的方法很多,比如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惆怅。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才上眉头,却上心头”的凄凉。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的豪迈。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秋阴不散霞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的萧瑟。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美丽的灵魂。
赏析: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两组整句:“擎一 支……奔走于……挟一支……,游荡于……”“哀 叹……正气……惊诧……执著 …… ”再现当年历 史,表达自己的爱憎,这就远比历史故事中的叙述 精练生动了许多,作者又用散句高度概括苏武的功 绩,衔接两组整句,这种整散结合的变化造成一种顿 挫的效果,读起来给人波澜壮阔的感觉。第二组整句 中,长短交错,短句短到一个词,于停顿处给人一 种节奏感和音韵美。
③借代:借体必须有明显的代表性,使人一听就明白 所指称的事物;用人物的形体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 它的褒贬色彩和使用场合的不同。
④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明确、显豁,不 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要力求新颖。
⑤对偶;要尽量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一致、 音节和谐,注意相关;要尽量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 一。
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可感。(泻、浮、洗、
笼
)
形容词——抓住事物的特征,绘声绘色,贴切生动。
静静、薄薄、青、轻。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 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 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 纱的梦。”
追求文采的第一步就是善于选用能绘声、绘色、 绘态的词语,做到写景状物,求其穷形尽相,写人 叙事,求其惟妙惟肖,抒情言志,求其情理畅达。 动词使用——生动形象,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 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可感。(泻、浮、洗、 笼) 形容词——抓住事物的特征,绘声绘色,贴切生动。 静静、薄薄、青、轻。
①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 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 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②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 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③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④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成熟是一种心境,一种品格,成熟中蕴藏思索;成熟中 储藏坚毅。成熟造就了哲人的深邃,孔子成熟,孕育了万古 不易的思想;成熟中并发出诗人的激情,苏轼成熟,创作了 诗情不朽的篇章。少年因走向成熟而懂事,青年因走向成熟 而舒心,老年因走向成熟而淡定。
成功者走向成熟,能在反思中抑制狂热;失败者走向成熟,
能在反思中充满信心。成熟使人走出浅薄,学会深刻。成熟让 光辉明亮而不刺眼,让音响圆润而不腻耳。成熟是不需要对别 人察言观色的从容,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成熟 是不理会哄闹的微笑,洗刷偏激的淡漠; 成熟是无需伸张的厚 实,并不陡峭的高度。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 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 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人生就是一场戏,而母亲的戏和我的戏都是独角戏。母亲的剧 本有我,但我却放弃了演绎的机会;我的剧本中也有母亲,而我 却拒绝让母亲演出。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 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 的心灵。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 语言的佳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的铮铮 誓言;“吟得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 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 表现出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最简单的笔调, 需最艰苦的练习”则道出了泰戈尔的秘诀……古今 中外的大作家们尚且如此讲究文采,重视锤炼语言, 更何况我们这些初学写作的学生呢?
一词呼应 “绷开”,更是体现出胡杨树 顽强的生命力,这里仿佛有个有趣的情
长环境的恶劣,而且可 以使我们看到胡杨树 与风暴斗争的痕迹.狂 风袭来,胡杨被吹弯了 站起来,狂风再一次袭
形,肆虐的狂风本意要撕破胡杨树的衣 来,胡杨树倒地后爬起 服出一下胡杨的丑,谁知反而被胡杨饱 来,逐渐成了扭曲状.
绽的生命力给震慑住了。不着一“力”
【方法引导】 四、如何做到富有文采之意蕴篇 意蕴丰厚就是文章的某些关键句有丰富深刻的内
涵,或饱含睿智的生活哲理,或有着独特的人生感悟。请 看下列句子:
<1>我们要尽力做事,不必在乎什么结果。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2>路是靠人走出来的。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我们的文章能引起你的共鸣。
下面是描写苏武的文字,试体会其语言特点
擎一支麾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 茫茫大漠上,挟一支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 游荡于寒冷衰草间;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的 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汉使谋反事败,正气,苏武拒绝折节叛国; 惊诧,单于面对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 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做高山雪莲执著而 圣洁的守望者。
⑧反问:语气强烈,突出和强化论点。
2.要了解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时的注意事项
①比喻:要贴切、生动;要注意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喻的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的事物;
②比拟:必须是自己强烈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与所 描写的环境气氛协调一致;进行比拟的人和物或物和 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相似或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