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2月?日在龙井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人民政府市长安明植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和2010年工作回顾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市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团结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扎实工作,深入实施图们江开发开放和延龙图一体化发展战略,克服行政区划调整、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多发等不利影响,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2亿元(预计,不含朝阳川镇,下同),比05年增长118.25%;全口径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实现2.47亿元,比05年增长76.43%;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2亿元,比05年增长856.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5亿元,比05年增长82.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28.2亿元,成功引进汇源果汁、耀天燃气、延边义乌商贸城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发开放层次提升,延龙图三市金融、通讯、公交等一体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发展到20户,总投资达13.2亿元,全市初步形成以能源矿产、制浆造纸、农副食品加工为主的“三二一”产业布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泥草房改造、安全饮水和村村通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城市功能大幅提升,海兰江城市景观带建设、六道河生态治理、河西与盛泰集中供热、客运总站、延大华龙体育休闲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民生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2010年工作回顾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衔接“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
一年来,市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延龙图一体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打造长吉图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为目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众志成城,战胜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项目建设取得突破。
全年共实施各类投资项目189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2亿元,项目总数之多、投资额度之大,均达到历年最高水平;全市3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58个,完成投资28.6亿元,增长35.9%;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项目建设资金1.35亿元,共有86个项目获得支持。
新区项目投资1.2亿元,完成农民土地补偿及前期审批工作;长吉图国际商务生态示范区一期工程投资7000万元,完成安山岩广场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延边义乌商贸城项目投资1亿元,完成农民土地补偿、规划设计等工作;海兰江综合治理工程已争取省农发行贷款1亿元,各项建设全面启动;延吉盆地油气资源项目纳入全国油气战略选区计划;龙华龙井热电厂扩建工程、龙延公路龙井段加宽工程、琵岩山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去年的19户发展到28户,完成产值20.5亿元,增长83%;实现销售收入16.1亿元,增长59.6%;实现利润9500万元,增长196%。
采取领导包保、资金支持等有效措施,为企业解决贷款3000万元。
晨鸣纸业、瀚丰矿业、草仙药业等重点骨干企业运行情况良好。
全市共有48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5.8亿元,增长10.5%。
晨鸣纸业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汇源果汁、金星彩印、众诚汽车加气站等续建项目投产达效;草仙药业袋输液改造、朝药药业GMP改造项目竣工投产;东方酒业、耀天燃气等项目进展顺利,工业集中区日益发挥产业集聚的带动作用。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亿元,增长24.3 %。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采取有力措施克服霜冻、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产量达到14.2万吨,创历史新高。
培育发展了10家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规模达到6200公顷。
全市各类养殖场(小区)达147个,恒兴牧业、犇福肉业、华都肉鸡等企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1300万元,新增农机具1111台套。
投资1093万元,实施图们江干流防护工程和小流域治理工程。
争取国家扶贫资金2603万元,完成泥草房改造1270户,7个村屯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全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8家,带动农户8092户。
灾后重建工作扎实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取得重大胜利,水毁房屋重建和修复全部达到入住标准;道路、桥梁、农田灌溉等各项水毁工程应急抢修任务基本完成。
省级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第八届村委会换届工作顺利完成,各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深入推进。
完成53个行政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现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
《龙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修编完成并获得省政府批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序推进,完成新区控详规和东山公园、站前广场等休闲景区规划编制,全面启动城市交通、绿地及市政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继续实施“亮绿美净硬”工程,新增绿地8公顷, 完成海兰路延伸等6个路段绿化任务,绿化覆盖率达到37.1%;新建龙丰游园,启动实施站前广场、迎宾路延伸等工程,完成龙升胡同等5条巷道硬化和海兰路路面摊铺工程,硬化道路4.3万平方米。
全市房地产新开工面积17.46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拆迁4.4万平方米,解决了2000户居民没有及时办理房屋产权证照问题。
污水处理工程铺设截流干管6.9公里,完成厂区部分土方和围墙基础工程;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铺设管网2.4公里。
胜地至白金边防公路全线通车,图们至和平营子边防公路龙井段建设全面启动。
——开发开放继续深入。
积极推进“出海通道”建设,编制完成《口岸基础设施及对外开放专项规划》,三合、开山屯口岸新建国境桥项目纳入省“十二五”口岸建设规划,开山屯口岸封闭工程全面竣工,三合海关监管仓库工程有望明年投入使用。
吉林至珲春客运专线龙井段拆迁补偿等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火车站站舍改扩建列入沈阳铁路局建设计划。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7亿元,增长40%;实际利用外资585万美元,增长25%。
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1亿美元,新批办外贸企业9家。
成功举办“延边之春·苹果梨花节”,积极参与图洽会、东博会、世博会等展会活动,共签约中伟科技、农星再生能源等6个重大项目,签约合同金额达85亿元。
重新恢复朝鲜旅游异地办证业务,海兰江滑雪场等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增长24.4%;实现旅游收入1.13亿元,增长34.5%。
——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加快。
市政府年初承诺的十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龙井至通化、丹东两条旅客列车线路提前开通,累计迎送旅客23万人次;龙延公路加宽项目纳入到全州“十二五”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规划,龙井段已开工建设;投入3144万元,新建廉租住房45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340万元;供热改造完成投资1598万元;投入3393万元,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抗震加固工程;就业再就业、社会救助、生活环境改善、文化设施及通村公路建设均顺利完成预定目标。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日趋活跃,我市在全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荣获4枚金牌。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标准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验收,两所高中今年双双获得全州高考先进单位称号。
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完成农村卫生标准化改厕800座。
全面开展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连续第七次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
全力抓好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街道社区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平安龙井”建设成效显著。
环保、计生、广电、物价、人防、残疾人、红十字、外事、民宗、档案、气象、老年人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强化。
深入开展“重塑龙井”活动,在全市营造出浓厚的“创先争优”工作氛围;创新政府与人大代表沟通机制,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06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政协委员提案72件,回复率达到100%;“五五”普法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首批“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
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进一步深化,将国土、房产、建设等146项涉民、涉企的办事项目纳入政务大厅集中办理,努力打造全州一流的政务服务窗口。
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三级代办制,启动东盛涌镇、三合镇政务大厅建设。
充分发挥审计和监察职能,政府投资的使用效能得到明显加强;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政务督查力度明显加大;继续开展政(行)风测评和重要岗位中层干部民主评议活动,加大涉企服务力度,推行效能问责机制,软环境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共查处涉软案件3件,通报3起,查处3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进步来之不易。
这是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龙井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驻龙企事业单位、部队、武警官兵和所有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链条短,层次低;二是工业带动作用不强,经济效益不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消费外流;三是经济社会发展缺少税源型项目支撑,区位、资源等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工作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办法不多,勤政廉政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予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2011年的主要工作一、“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今后五年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要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机遇,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全力争取在“十二五”时期使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较大突破。
综合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我市的现实状况,“十二五”时期,在发展思路上:我市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扩大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特色城镇化为突破口,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全面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龙井,逐步把我市打造成为长吉图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