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国小学课本里教了什么

民国小学课本里教了什么

龙源期刊网
民国小学课本里教了什么
作者:王丽
来源:《37°女人》2012年第03期
作为一名语文教材编写者,当我第一次见到重版的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和世界书局这3套民国小学国语老课本时,仿佛重新发现了汉语的美。

并且,它解开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民国时期不少人念完小学之后,便能在社会上自食其力,安身立命。

潜移默化的审美观
老课本第一眼吸引我的,与其说是内容,不如说是版式和装帧。

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世界书局国语读本》。

这套读本的字体选用颜体楷书,字体方正,笔力雄健,富于阳刚之美。

儿童天天面对这样的国语课本,天长日久,自会受其熏染,其作用相当于书法字帖。

读本一页一课,每课均有插图,采用中国传统写意技法,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一草一木,均寥寥几笔勾出,活泼灵动,意趣盎然,让人一翻开课本,便觉一股扑面而来的中国气韵。

老课本在文字和插图的配合上也别具匠心。

图与文的位置不拘一格,随课文内容而变化。

因所选课文多为韵文,故排列不求上下对齐,而是一行行参差错落,配上优美方正的颜体楷书,犹似一串串珠子,叮叮当当落在纸页上,产生节奏之美。

如第15课《手拉手》:“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慢慢走。

”书页上6个小朋友手拉着手,排着队向着斜上方做行走状。

画面上方的文字也相应地排成4行,向斜上方铺展,整幅画面有鲜明的动感。

这样的设计,非常切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老课本将中国文学之美、书法之美和绘画之美融于一体,儿童使用这样的国语课本,得到的不仅仅是母语能力的提高,还有对中国书法、绘画的欣赏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其审美观。

启蒙价值观
民国老课本的另一特点是教给儿童一些常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