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标准一、专业名称及代码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510114(晋)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三、招生对象与学制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学制三年四、就业行业与岗位面向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是面向园艺、食品检测行业,培养绿色食品生产链所需要的生产、检测、认证、包装等专业人才。

主要服务于绿色果品、蔬菜、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企业/基地,绿色食品贮藏、加工企业,物流公司,食品质量控制及监督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服务于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针对绿色食品生产链中某一环节、某一项目进行自主创业。

五、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绿色食品生产链中:从产地认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产品质量检验、绿色储藏与加工技术、绿色包装、绿色流通等环节的标准化生产、质量保证体系方法及食品检验方法的专业能力,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毕业生培养目标六、各学期时间分配单位:周(见附表)(一)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描述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课程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该课程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3.形势与政策该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4.高职语文该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及审美能力,以提高学生汉语运用及文书写作水平,并具备较好的文化素质修养和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由应用文写作、口语表达、中国文化概论和文学欣赏四个模块组成,应用文写作为各专业必修模块,口语表达、中国文化概论和文学欣赏模块根据各专业特点进行选修。

5.高职英语本课程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

其中《高职基础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高职专业英语》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与自己有关的英语专业词汇,具备一定的英语专业知识,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英语专业基础。

6.体育该课程是为高职学院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由理论课教学和专项课教学组成。

理论课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健康保健、体育锻炼、各专项技能、体育欣赏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占总课时的14%左右;专项课教学是以足、篮、排球等为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对1~2个项目的运动知识、技术、技能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从而提高专项竞技水平和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要求,提高对体质和健康的自我评价能力。

7.计算机应用基础该课程主要介绍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知识、操作和应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操作和应用,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操作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等。

并为后续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类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8.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该课程是面向全校毕业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通过介绍社会职业和职业生涯设计的有关知识,解释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求职择业基本方法与技巧,帮助大学生正确自我定位,能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调整择业心理,做好择业准备,以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和行为规范、良好的心态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大学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能力,使大学毕业生能顺利就业,愉快地走向工作岗位。

9. 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标准体系、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土壤环境监测、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肥力指标检测、水环境监测、水处理与营养液的配制、大气环境监测、有机肥料的检测、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主要介绍土壤、水、大气和有机肥料的检测方案的制定规范,样品的采集和检测标准方法。

10. 化学实验基础本课程以规范的操作技术训练为核心,注重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基本素养的培养。

基本原理清晰、简洁、易掌握;基本操作科学、规范、易学、易用。

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化学实验基本测量技术。

主要介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原理、基本操作方法和常用的使用方法。

11.蔬菜标准化栽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绿色蔬菜生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简易园艺设施建造、日光温室环境调控、栽培季节与茬口安排、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后处理)、典型工作任务(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出口蔬菜、有机蔬菜、种子繁育、观光采摘、立体观光、蔬菜树等类型蔬菜生产)及实践知识。

12.食用菌标准化生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菌种标准化生产技术,尤其是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过程关键点控制,以及食用菌标准化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主栽的香菇、黑木耳、双孢蘑菇、金针菇、秀珍菇等菇种的优良品种、高效模式及技术要点、常见问题和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13.绿色食品分析与检验本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样品的采集、制备及前处理、感官检验、水分的测定、灰分的测定、酸度的测定、碳水化合物的测定、脂肪的测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维生素的测定、矿物质元素的测定能力,以及果蔬中重金属的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果蔬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粮油制品中掺假制假检测、食品中有害物质快速检测等内容。

14.食品微生物检测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生长与控制,微生物的代谢,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方法等,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实验技能。

同时使学生掌握丰富的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技能、方法以及食品质量的控制等,为学生学习以后的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事食品生产奠定基础。

15.安全食品标准与认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安全食品,以及安全食品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认识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能力;认证HACCP体系证,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16.绿色食品概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绿色食品;掌握绿色食品标志的管理、绿色食品标准及绿色食品产业体系建设;了解绿色食品产地选择和环境质量评价。

17.食品包装技术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食品包装技术,了解与食品相关的各种包装技术和设备,了解不同类型食品的包装实例,涵盖蛋制品、乳品、肉制品、饮料、调味品、谷物、果蔬以及糖类、茶叶、咖啡等,掌握食品包装标准与法规。

18.现代仪器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技术——紫外可见光谱、原子吸收、原子发射、缸外、核磁共振、质谱、气相色谱与高压液相色谱的信息来源、信号特征、定性定量方法与应用,了解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9.植物生长与环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植物细胞、植物组织和器官、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与运输)、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植物生长与土壤环境、水分、温度、养分、气候环境的关系,以及植物的环境胁迫生理)及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殖、衰老和脱落)。

(二)教学计划表(见附表)(三)综合技能学习领域综合训练项目一览表(四)毕业资格及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求修完教学计划各环节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获得相应的学分。

其中基本技能学习领域、综合技能学习领域、基本素质学习领域课程2572学时,101学分;素质拓展学习领域课程156学时,7学分。

同时毕业时取得本专业要求的职业资格证和素质证书,方可毕业。

九、教学组织与管理依据行动领域(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产地认证、产品质量检验、绿色储藏与加工技术、绿色包装)的工作过程确定本专业课程体系。

使行动领域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向学习领域转化。

(一)理实一体课程教学组织与要求1. 依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依据完成园艺产品基地建设、产地认证、园艺产品生产、产品检测、产品包装、储藏与运输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要求,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既能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及人文素养培养的需要。

2.选择教学载体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应选择本地区绿色食品行业典型的种类、产品作为教学载体。

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相对接,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应用性。

培养学生生产常见的种类、品种的能力,体现“学中做”,缩短校企距离,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3.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与生产任务的特性相符合,使课堂教学活动与生产作业同步进行。

(二)综合实训教学组织与管理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安排在第二至第五学期,为期9周。

依托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模拟或真实的工作任务,由多名具备较强生产经验的校内专业教师、实训基地兼职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面对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技术服务、学习、生产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等方式进行,充分体现“做中学”。

在生产中亲身接触生产中的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顶岗实训教学组织与管理针对绿色食品行业用人单位春季人才需求旺盛的特点,将学生预就业顶岗实习时间安排为第六学期。

通过双向选择,安排学生进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食品检测/监测机构、生态休闲观光园区、农技推广技术站等,使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内涵、完整的生产过程和企业的组织管理,初步掌握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形成工作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学校、学生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学校、企业双方联动,共同制定实习方案、实习计划及实习考核方法;以顶岗实习单位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在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专业专职教师的共同指导和考核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完成由学校向企业的过渡,实现上岗就业目标。

十、教学方法与成绩考核评价(一)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议1.教学方法建议教学过程中,为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适宜的教学方法。

依据绿色食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以教学组织、设计、指导、评价为主,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角色式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