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束德林材料力学性能1

束德林材料力学性能1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杨伏良
绪论
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对于工程材料来说其中 最重要的是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在力或能量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断裂 、表面损伤或尺寸改变等现象,致使零件或构件 失效。那么,对于制造零件或构件的金属材料, 就要求具有一定的抵抗外加负荷作用而不致产生 失效的能力。这种能力就称为金属材料的力学性 能,或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外加载荷(外力或 能量)作用下或载荷与环境因素(温度、介质和加 载速率)联合作用下所表现的行为。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力作用下所显示 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应力-应变关系的 性能。
------------------------------(3)
位错总密度随拉伸应变p增加( 0为塑性变形刚开 始时的总位错密度)
------------------------------(4)
设可动位错密度m为总位错密度的一个分数
------------------------------(5)
F
Fsu Fsl
A C
∆L
2、无明显屈服现象
采用规定微量塑性伸长时的应力表征材料对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
①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
标距部分非比例伸长达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 p0.2, p0.05。
B
F6
5
Y Axis Title
Fp0.2 p0.2=Fp0.2 / A0
4
3
2
1 0 2 4
屈服点:呈屈服现象的材料拉伸时,外力不再增加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 s 。 屈服强度:是材料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统一采用s 或0.2 表示。 各种机件服役时一般处于弹性变形状态,材料一旦发生屈服,即意味着材料失效, 发生塑性变形。
1、出现明显的屈服平台
上屈服点:su=Fsu/A0 下屈服点:sl=Fsl/A0 一般用下屈服点sl表征材料的 屈服强度
由于新老位错被钉扎情况不同,f0和f可以数值不同
塑性变形过程中,作用于位错的有效应力比实际外加应力 小(一部分用来克服内应力场),设内应力随应变p线 性增加,则有效内应力为
------------------------------(6) 其中 是加工硬化系数
(6)代入(1),得
------------------------------(7)
的应力集中区,因此,孪生所需的临界切应力要比滑移时大得多。
hcp容易孪生变形,低温易发生孪生变形
孪生特点:
3、多晶体塑性变形特点
①各晶粒塑性变形的不均匀变形
取向,晶界
②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
为保证整体连续性,各晶粒变形相互协调:进行多系滑移,
5个独立滑移系
二、屈服点现象
1、屈服现象的特征
2、屈服现象的本质原因
(5)代入(7),得
------------------------------(8)
式(8)分析:
(1)第一项随应变增加而增加。
(2)第二项随应变增加而降低。 (3)若第二项降低速度比第一项增加速度更快,材料表现 出明显的屈服降落。 (4)影响屈服降落的主要材料参量为原始可动位错密度及 为错速率的应力敏感性指数m.
通常金属受力后优先以滑移的方式进行塑性 变形,当滑移受阻时,塑性变形会以孪生的方式 进行。密排六方因滑移系较少,受力后易发生孪 生。在形变温度极低和形变速度极快时,立方晶 体也会发生孪生。 与滑移一样,孪生也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特 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所不同的是,孪生时局部 区域中的原子发生整体移动而不是像滑移那样只 是位错附近的原子逐一递进。
X Axis Title
∆L
六、颈缩现象
韧性金属在拉伸时变形集中于局部区域的特 殊现象,是应变硬化 +截面减小的共同结果
开始发生颈缩时,应变硬化导致承受拉 力的增加赶不上塑性变形的发展
七、抗拉强度b
拉伸时最大拉力所对应的应力 b=Fb/A0 (A0原始截面积)
B
F
Y Axis Title
6
表征材料静拉伸时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直线关系时的最大应力p,即 应力应变曲线开始偏离直线部分的应力。 p=Fp / A0
2、弹性极限
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的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开 始发生塑性变形 e=Fe / A0
p、e的实际意义?
对于要求在服役时其应力应变关系严格维持 直线关系的构件,如测力计弹簧,是依靠 变形的应力正比于应变的关系显示载荷大 小的,则选择这类构件的材料应以材料的 比例极限为依据; 若服役条件要求构件不允许产生微量塑性变 形,则应以弹性极限选材
2、孪生
切应力作用下,晶体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一定晶向,相对于另 一部分作均匀切变
孪生提供的塑性变形很小
(1)孪生是一种均匀切变,即切变区内与孪晶面平行的每一层原子面均相 对于其毗邻晶面沿孪生方向位移了一定的距离,且每一层原子相对于孪生 面的切变量跟它与孪生面的距离成正比。 (2)孪晶的两部分晶体形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 (3)原子移动距离不是孪生方向原子间距整数倍。 (3)孪生变形也是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并通常出现于滑移受阻而引起
3、不同屈服现象解释
(1)Si、Ge等共价晶体,m值很小, 0也很小。因而, 有明显屈服点。(前面所述第二种屈服现象) (2)fcc和hcp纯金属m值很大, f00也很大,因而不具有 明显屈服点。(前面所述第一种屈服现象) (3)
(前面所述第三种屈服现象)
三、屈服点(屈服强度)
屈服是开始产生宏观塑性变形的标志
第一章 金属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第一节 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一、拉伸力-绝对伸长曲线 (退火低碳钢) 1、弹性变形阶段:e以下 F
Fe Fp
2、A-C:屈服阶段,不均 匀屈服塑性变形
3、C-B:均匀塑性变形阶 段 4、B-k:颈缩阶段(不均匀 集中塑性变形阶段)
e A C p
B k
第三节
一、塑性变形及特点
塑性变形
特点:不可逆;随着外力增加其塑性变形量增加;当达 到断裂时,塑性变形量达到最大值。
通常用断裂时塑性变形极限值的相对量,即最大相对塑 性变形量来表示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即塑性。拉伸试 样的塑性指标有伸长率(延伸率)或断面收缩率。 伸长率(延伸率):是试样拉断后标距长度的相对值,等 于标距的绝对伸长 除以试样原始长度(L0), 用百分数表示:
二、应力-应变曲线 =F/A0 k b s S s
∆L/L0=
真应变
真应力-应变曲线
铝合金的实际拉伸曲线(塑性材料)
B
6
特点:
5
弹性变形逐渐过渡到 弹塑性变形;
无明显屈服现象; 有颈缩现象
Y Axis Title
F
4
3
2
1
0 0 2 4 6 8
X Axis Title
∆L
脆性材料拉伸曲线
B
6
5
Y Axis Title
②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gt gt = 100%· 1/L0 ∆L
F
4
3
2
1
0 0 2 4 6 8
X Axis Title
∆L
∆L1
③断面收缩率
=100%· 0-A1)/A0 (A 反映断裂前的最大塑性变形量
=L0 0.5%
∆L
四、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1、内在因素
①本性和晶格类型:晶格阻力
②晶粒大小和亚结构 ③溶质元素
④第二相
2、外因
①温度 ②应变速率 ③应力状态
五、应变硬化(形变强化)
Y Axis Title
B
6
5
4
F 应变硬化性能 阻碍材料继续塑性变形的能力
3
2
1
0 0 2 4 6 8
意义:(1)保证材料抗偶然过载能力 (2)保证塑性变形顺利进行 (3)材料强化 (4)降低塑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X Axis Title
6
8
∆L
=L0 0.2%
②规定总伸长应力
加载时总伸长达到规定的原始 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常用总伸 长率0.5%。t0.5, 。
F6
5
B
Y Axis Title
4
t0.5=Ft0.5 / A0
Ft0.5
3
2
1 0 2 4
X Axis Title
6Hale Waihona Puke 8③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拉伸应力卸载后,其标距部分的残 余伸长达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 应力,常用残余伸长率0.2%时的 应力, r0.2。
屈服现象的微观过程涉及位错的形成,增殖与运动。 位错运动的速率和所受有效应力之间关系
------------------------------(1)
位错运动时,切应变速率与可动位错密度m及其运 动速率之间关系
------------------------------(2)
换算成拉伸应变速率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拉伸、弯曲、压缩、扭转、
冲击、疲劳)、硬度、 塑性、韧性、耐磨性和缺口敏
感性等。 金属材料的承载条件一般用各种力学参量(如应力、 应变和冲击能量等)来表示,因此,将表征金属材料 力学行为的力学参量的临界值或规定值称为材料力
学性能指标。不同构件对材料力学性能有不同要求,
因此,如何获得这些性能是材料研究的一个基本要 求。
E:杨氏弹性模量(正弹性模量)
G:切变模量
• 弹性模量:表征金属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 其值的大小反映了金属材料弹性变形的难易程 度。 • 由材料本身的种类与晶体结构所决定,通常的 合金化、热处理、冷加工等均不能明显改变金 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它是一个对材料成分与显 微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