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主任如何“以理服人”

班主任如何“以理服人”

班主任如何“以理服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边的灵魂若指的是知识领域的话,那么,我要说:“班主任是学生思想行为的规划者”。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倡导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规范好学生的行为,策划好学生成长的方向。

其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努力学习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而给学生谈话在思想品德和努力学习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么怎样与学生谈话,“以理服人”呢?
一、作好的充分准备
给学生谈话,包括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不管哪一个方面的谈话,事前都应了解和研究学生,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了解事件实情,便于有的放矢;要学会换位思考,便于理解学生;奖罚分明,以理服人。

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

我每接手一个新班,都要让学生写一份个人简历,并在班上交流,对学生有一个初步印象,也让学生能彼此初步了解,便于沟通。

接着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办法进一步了解学生;再此基础上,建立学生人头档案,内容包括:出身年月,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理想,学习态度,人际关系,对社会的看法,对老师的希望等。

这样谈起话来更易接近学生心理,更能找准谈话的切入点,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使谈话的针对性大大加强,以便“以理服人”。

对学生集体的了解和研究。

组建新班级,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引导、教育之后,我初步形成了对所带班级的整体认识,然后着手认真研究这个班集体,主要点有:(1)学生当前的思想、学习现状;(2)同学之间的关系;(3)班干部的工作态度、方法能力;(4)正确的班集体舆论;(5)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6)班集体当前德、智、美、劳等发展水平、特点、趋势。

有了对这些的全面了解和研究,在与全班学生谈话时,就能剑剑封喉,针针见血,使表扬、批评、教育落到实处。

特别提一下,班委的组建非常重要。

前年高一新生入学,一个学生自我介绍,声音很洪亮,誓言旦旦,要当班长,当然,他的成绩也是当时男生中的佼佼者,可后来才发现他有很多坏习惯,未能起到领导和榜样作用,最后一个月就换了班长,这一期间班级也让我操透了心,还投入了大量精力去管理和纠正,可见了解是何等的重要,由于我的坚定换班长的决心,也让班长体会到自己的缺陷,由于我坚定的决心,也让班长加快了改正坏习惯的步伐。

此外,对学生个体与集体的了解与研究,还应考虑学生和集
体发展的阶段,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各有其特点,不可一把尺子量到底,要本着“到哪座山上唱哪首歌”的要求,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谈话的质量,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设计好谈话的艺术
有了谈话的充分准备后,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学生谈话,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班主任找学生谈话,范围应广些,不要只找问题学生;还有班主任要有预见性,不要等问题出现后才找来谈。

对个别学生的谈话,我常采取两种方法:
1.以柔克刚的谈话。

这种谈话以柔为主,这种谈话如涓涓细流,流入学生心田;如春风拂面,吹进学生心灵。

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年龄较小,家里比较娇贵,又是从小练体育的,高一时就经常打架,并有时与老师也吵闹,在师生中掀起悍然大波,科任教师们个个为他惋惜,个个避而远之,个个放弃他,作为班主任了解这种情况后,我没有在班上暗箭伤人,也没有指桑骂槐,这样做无益于他认识的转变。

有一次,他在外面又打架了,我及时找他来谈话,我等他平静了一阵找他谈话,我找他来没有提他打架一事,只是简单地问他最近学习情况怎样,家里怎样,今后有什么打算,拉了一番“家常”后,他最后忍不住与我谈打架的原因,我对他说“小摩擦是可以避免的,要学回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我找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让他回去看看,并赠给他一句话“做人要问心无愧,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一段时间后,他把书还给我,里面夹了一张纸条——“老师,虽然我没看书,但我了解你的苦心,我知错了,看我的行动吧!”后来这位学生成绩、表现进步都很明显。

又有这样两位同座的女学生,她们的胆子小,学习基础差,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一次小检测中,她两人对调了试卷,这让我着实为难了一番,如果上报学生处,她们必然要挂上处分,若不上报就无法正考风,最后在决定之前,我先找她们谈一次,首先我问她们这次检测感觉怎样,都说不好不会做,且都簌簌地流下了眼泪,我又让她们自己讲讲事情的严重性,最后她们自己希望我给她们一次机会,她们愿意在全班面前作检查,我也给了她们机会,在此基础上我与她们相互分析原因,共同找与别人的差距,并告诉她们数学如何学好及很多鼓励她们的话;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让她们体会到了胜似父母般的关怀、温暖,一个多月后,她两非常用功,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可见,以柔克刚的谈话比强硬的一味的批评来的效果显著。

以柔克刚的谈话相对的是恶毒般的谈话,我们班主任用时应慎之又慎,提倡多用慈母般的谈话,这样就会使浪子回头,让学生悬
崖勒马,进而改变学生的一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平等民主的谈话。

这种谈话适合于那些特讲哥们义气的学生。

有一个学生,经我了解,小学是班里的小霸王,经常打人、旷课、偷东西、作业不做、在家里不听家长的话,家长拿他没办法,从不讲学习,还常进网吧,但这个学生很讲义气;说实话,任何班主任都不希望有这样的学生,我也不想,但没办法,只能以“有缘”来自慰,尽力想办法改变他;起初我以为趁他不了解,拿三板斧吓住他,谁知他是不怕,倒是让我下不了台;为此我改变策略,我找他谈心,跟他讲世故人情,跟他讲《三国》、《水浒》中的一些人物,跟他讲做人的道理,以朋友的身份给他相处,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关心他,经过多次反复的谈心,他改变了不少陋习;我想作为一个学生,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对待,以朋友的身份与之谈心,一定会使他们深受感染,从而痛改前非。

当然,这需要我们班主任有渊博的心理学知识,时刻洞察学生的心理。

三、集体的谈话
民主之集中谈话,在这里主要指针对全班学生的谈话,内容包括思想、学习、生活等。

它要求我们找准适当的时机,采用长短句、反问、排比、祈使、感叹等句式,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利用语音的抑扬顿挫、缓急相间,增强语言的气势,使学生心灵受到震颤。

这种谈话需要班主任有丰富的学识,做到说理时旁征博引、说古论今,恰当应用一些俗语、成语、名言警句等来启迪学生,增强说服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有一次,我带的一个班级通过全体老师的多次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前一学期多了很多;但经过一次检测,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没有多大长进,这时我估计学生思想会波动;为此,我专门利用一节课,用排比句式,间杂长短句列举了古今中外伟人成功的故事,诸如诺贝尔发明炸药、爱迪生发明灯泡,他们没有一个不是经历无数次的失败、花费了巨大的心血才取得成功的,学习更是如此,在举例中我多次设问(诸如“你觉得怎么样?”,“你的感想如何呢?”),并反问(如“难道……?”,“何愁……?”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深思;另外,我还适时提高自己声音的响度,来增加语言的力度,大大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和认识问题的深度、广度。

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我在集体谈话中常引用一些俗语、名言,诸如“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雷锋董存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得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等等,排山倒海般向学生道出,让学生从中悟出勤奋学习的道理。

在次
次学生的集体谈话中,我力求把所谈的内容当作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演讲稿,让他们觉得仿佛在听一首散文诗,仿佛在欣赏一曲曲《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进而在他们心中激起阵阵涟漪,在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成为学习路上的催化剂和营养品。

四、个别谈话与集体谈话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在对学生的谈话中,应把当众批评与个别安慰、劝导有机结合,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严与爱;特别要提醒的是不要只顾当众批评得过瘾,而不去做耐心细致的善后劝说工作,我们班主任批了他们还得去哄他们,哄得被批评者没有思想包袱、心悦诚服,消除隔阂。

有一次,我班上的一名男生与其它班的同学打架,并且逃学一天,我听了非常气愤,等他到校后,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训斥他一番,罚他扫地一周;在课堂上我发现他挨批后神思恍惚,表情呆滞;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来,和颜悦色地给他拉起家常,让他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开始他拒绝与我合作,经过我再三劝导,他才吐露心声,听后我首先肯定了他做得对的地方,然后耐心细致、心平气和地给他讲了打架的危害、做人的准则等,最后他说了一句“如果不是你给我说这些,我明天就不来读书了”。

由此可见,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重视“批”后的“哄”,这样可以挽救一个失学少年。

无数实例告诉我们,要转变一个学生,促进学生思想的飞跃,单靠个别谈话或集体谈话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应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不管哪一种形式的谈话,班主任都应选准时机、找到切入点,如在学生有进步时、在学生有异常表现时、在学生伤病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即在学生最需要谈话时及时谈话;“机不可失,时不在来”,错过时机必将使谈话的质量大打折扣,降低谈话效果,难以给学生流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作为班主任,掌握好给学生的谈话策略,以理服人,就能将班级培养成积极向上、奋发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的坚强集体,就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极大地推进班风、学风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