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解放思想,以新的理念指导、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使每个数学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做数学、用数学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可引发思维的问题,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思维的不断发展
三、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四、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正文
课程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于课堂教学,如何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做数学、用数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唤起序俄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可引发思维的问题,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思维的不断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是意义的建构。
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张扬。
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必须与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较高,以引起思维的碰撞。
这样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联想、也就是用数学知识本身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被激发。
三、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从调查和听课的情况来看,有些课表面上进行得很顺利,
有问有答,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缺乏实质性的碰撞,没有鲜活的生命感。
富有个性的教学过程是不断生成新的问题的过程。
如“平行线的特征”,有的老师直接告诉学生“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然后请学生判断,说明理由;而有的教师则让学生画一画、量一量、看一看,这些角有何特点,可以怎样分类,这样教师让学生脑子里有问题,再去思考,这就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教师不应唱独角戏,学生没有探索、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而提不出问题,更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
四、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扮演教练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位学生以深沉的爱和期待,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努力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使积极、多向的信息沟通,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真正的发挥,体验到驾驭知识,发挥智慧解决问题的自豪感。
数学源于生活,又最终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有些学生,对于书本上的题目是会做的,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或反映很迟钝,这说
明我们的学生对知识不会活学活用,也说明他们的生活经验过少,有的甚至没接触过这样的问题。
这就要去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联系生活,适当补充一些生活化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处处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品尝到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