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一些新兴支柱产业几乎都缺乏强大的相关 产业支持,相对于高速增长的产业需求, 中国的金属材料与建材、设备制造、大规 模零部件生产以及电子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能力均十分不足,产业的投入供给往往只 能依靠国外。
从产业外部来看, 产业关联度低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东部地区依靠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地理环境上的优势, 在较多优惠政策扶持下,率先得到快速发展。到20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需求约束的强化,西部工业与东部 工业的差距继续拉大。 • 各地区之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分工协作程度弱化。 一、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造成低技术生产能力过剩,高 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能力又十分不足; 二、由于地方利益竞争的强化,为保护地方经济,出现了 程度不同的贸易与要素流动的壁垒,不仅扭曲了资源配置, 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不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 能力; 地区发展不协调, 三、阻碍了地区优势的发挥,加剧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产业结构趋同化 并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考建议:3.产业结构调整等于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替代劳动和 资源密集型产业,将竞争优劳密集型产业转换到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追求今天我干这个 明天就不干,也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结构要立刻 向发达国家看齐。因为: • GDP的结构:和美国不一样。例如,我国现在有 的结构: 的结构 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美国这可能是夕阳 产业,但在中国仍然是朝阳产业。 • 二元社会:表现在城乡差别、东西差别,高收入 二元社会: 与低收入、高学历与低学历的并存。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
• 概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经进入了 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 初次调整与合理化阶段的任务,这一阶段 我国三大产业的演变规律是,第一产业比 重下降,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国 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 动转为主要由第二、第三产业带动。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
投资主体 资源价格 市场经济 民营资本和外资 国际接轨 资本逐利
2007年,轻工业和重工业规模以上 企业的利润总额与资产之比分别为 7.62%和7.72%,轻工业和重工业 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总额与主营业 务收入之比分别为5.78%7.21%。
因此,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现有生产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 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下的 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表 现为企业低素质下的生产高消耗、高成本 和低效益。 生产结构 不合理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目前中国各类产业的分散程度较高、集中 度较低。例如中国所有的汽车厂加起来还 不及外国一个中型汽车厂;在中国1600多 家造纸厂、400多家啤酒厂、130多家洗衣 机厂中,达到最小合理规模的仅分别为8%、 产业组织结 12%和7%。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另一个 表现是企业普遍追求“大而全”和“小而 构不合理 全”,大、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分 工合作,现有加工、制造能力未能得到有 效的优化组合。
• 参考建议:2.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高速增长是不合理的吗?
重化工业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土地和水资 源不足、环境恶化、资源约束加剧、能源安全风 险增大等。 因此,有观点认为,中国应大力发展 服务业,而不要过分依赖制造业,尤其是重化工 制造业。 但是,与改革开放前国家完全依靠国有企业 推动重化工业的发展不同的是:1999年以来,
与东南亚的印尼、马来 西亚、泰国等国家相比,我 国第二产业的比重并不算太 高,第三产业比重也不算太 低,我国第二产业比重也仅 略高于韩国。 1971年美、日、德、法、 英等发达国家的第二产业比重 均在35%以上,德国、日本、 英国分别为46%、45%和43%, 与我国目前的第二产业比重基 本相当。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结构不合理 (二)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三)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 (四)从产业外部来看,产业关联度低 (五)地区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趋同化
• 关于产业结构的三个认识误区
1.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失调了吗? 2.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高速增长是不合理的吗? 3.产业结构调整等于产业升级?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
• 参考建议:1.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失调了吗? 与大多数发达国家同期相比,我国第二产业 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若进行国际比较, 应与我国当前展发阶段类似的国家或者发达国家 类似的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比较。我国第二产业的 比重并不算太高,第三产业比重也不算太低。因 此,总体上,我国工业的比重仍处于合理范围。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由于中国长期走依靠政府拨款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为生产力的道路,缺少真正的投资主体,特别是 缺少投资活动的成本约束和效益激励,因此客观 上形成了科研与产业相分离、技术商业化能力很 低的状况,导致产业技术进步缓慢,科技进步在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据有 关研究,在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 产业技术 长中,70%-80%是依靠新技术实现的;而中国目 结构不合理 前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还不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