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科学素养(7)
3、科学社会学家和采用社会学方法促进科学素养的学者。这个群体的 学者喜欢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或者“语境中的知识” (Knowledge in Context)。他们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对科学知识的 解释,科学信息与态度之间的关系,公众对科学的理解的变化规律以及 分辨共识与个别科学观点的差异等;
4、非正规科学教育学者和科学传播学者。这个群体大多数 在科技馆、科学中心、植物园和动物园、媒体等。这个群体 强调的是为公众提供各种机会,通过事物展示和讲解、报道 和撰写科学事件等解释和教育的方式使公众熟悉科学。
国际成人素养方法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dult Literacy Methods)学者托马斯(Thomas)和肯杜(Kindo) 在他们的报告《向科学素养迈进》(Towards Scientific Literacy) 中提出了另一个不同的科学素养的概念。
Miller (2006) uses the following working definition of
scientific literacy for a survey conducted in 2005 in the US and Europe: "A level of understanding sufficient to re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ories written at the level of the New York Times Science Times section or an article in Science et Vie [a French science magazine]." Hazen (2002) makes a distinction between being able to do science and being able to use science. He states that "scientific literacy, quite simply, is a mix of concepts, history, and philosophy that help you understand the scientific issues of our times." Other academics argue for a deeper knowledge of science, but this overview uses the less demanding definitions provided by Miller and Hazen. Carolyn Scearce
4、经济的观点(Economic Argument) 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具备科学素养的劳动力对于国家经济的健 康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Henriksen & Froyland, ”The Contribution of Museum to Scientific Literacy:Views from Audience and Museum Professionals”,
3、文化的观点(Cultural Argument):
科学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并对我们的世界观具有深刻的影响, 因此,只有对科学技术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才能对文化有所了解。
Science is one of the supreme achievements of the human mind Beauty of mathematics Amazing structure of the human eye – and our ability to understand it Etc.
Interest groups
Ways of measuring
Scientific Literacy
Conceptual definition
Purpose i.e. benefits
Natural of Concept
西方“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
社会学者与舆论学者的思想 科学教育家的思想 非正规科学学者与传播学者思想 科学社会学家的思想 最 远 可 以 追 溯 至 柏 拉 图 概 念
3、科学场景。主要选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而 不是学校教室、实验室的科学实践或者专业科学家的工 作。比如数学测试,就应该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字问 题密切相关。应该选择个人到更广大公众,甚至有时是 世界问题的场景。
从测试的范围来看,国际学生科学素养测 试大纲认为科学素养应该由科学知识、科 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对社会的作用三个方 面构成。
2、民主的观点(Democratic Argument):
公众的权利和义务。实现权利和义务所必须具备的 基本科学素养;
Climate change Energy conservation Fuel standards Sustainability Stem cells Biotechnology/GMOs Nanotechnology regulation Evolution in the schools
旋转之人……;我认为,所有的自由人都应该学习这些 方面的知识,就像埃及的儿童在刚开始学习字母时就要 学习各类知识一样。在那个国家里,仅仅为了满足孩子 们的需要,就创造了各种数学游戏,他们可以在愉快的 娱乐中进行学习。
我……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期,听说了我们的人 民对这些问题的无知,对此我感到惊讶。在我看 来,我们更像是猪而不是人。我感到非常羞耻, 不仅为我自己,更是为全体希腊人。”
这篇论文还以建议的形式提出了10年科学教育的课程, 这些课程中包括大量的基础物理和生物科学知识(比如分子、 原子、压力、化学反应、细胞和DNA等概念)。作者认为, 没有这些基础科学知识,深入地教育健康保健、环境等知识 是完全不可能的。
国际学生科学素养测试大纲(PISA,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认为科学素养的测试应该由三个方 面组成:
跨 文 化 国 际 比 较
结
果
What is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why does it matter?
There is substantial agreement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at levels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literacy among the general public are undesirably low for our technologically driven society.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actually defining scientific literacy, the discussion becomes more complex. Some metrics focus on facts, concepts, and vocabulary, while other definitions emphasize the scientific process and reasoning skills (SEI, 2006 and Miller, 2006).
广泛接受的观点
1、实用的观点(Practical Argument):人们 需要对科学技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适应在科 学技术起重要作用的社会中的日常生活;
Operate a computer Fix a car Take your medicines Grow a garden Cook
从赫德(Paul Hurd, 1958)开始,到罗伯特(Robert, 1983)、德波尔(DeBoer, 1991)、夏莫(Shamos, 1995)、 杜兰特(John Durant, 1992)以及米勒(Jon Miller, 1992) 等人的讨论,“科学素养”这个术语的内涵出现多元化解释。
长 达 50 年 的 讨 论
感兴趣学者大概分为四种:
1、科学教育家。这个群体对教育制度的本质、 教学质量和改革感兴趣。他们关注的是正规 教与科学素养之间的关系;
2、社会科学家和舆论研究学者。他们关注的是公 众参与科学技术政策决策的能力,公众获得科学技 术信息的渠道和信息流动的自由程度,公众的科学 知识程度和对科学的局限性的理解程度以及公众对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态度和对特别技术发明的特别 态度等;
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具备保持自身健康、为群体 的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理解与保护、污染、环境掠夺、 日常生活中基本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以及从科学的角度理 解农业和工业产品的能力。
印度学者(R.Popli)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普通人的 科学》(Common Man’s Science)中详尽地说明了科学 素养的概念和内容,将传统和民间科学与正规科学结合 在一起。
第七讲
公众科学素养
Public Scientific Literacy
一、历史上的争论与概念的形成
2400年前,年老而又性情暴躁的柏拉图在《法律》 第七卷中对科学素养作出了定义: “不能数出1,2,3……,或不能分清奇数 和偶数,或根本就不会数数,或分不清白天黑夜 之人;完全不知道太阳和月亮以及其他星球是在
科学素养概念化的过程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引起讨论的主要因
素是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发射成 功后引发的关于美国科学技术教育危机、科 学技术落后以及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支持程度 的担忧。
大讨论在20世纪70-80年代处于概念漏斗
(conceptual funnel)的中部,概念出现分 散化趋势。
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发布“国家处于危机之中” (”A Nation at Risk”),导致学术界对科学 素养问题持续关注(Miller,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