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现状On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and DesignEducation学生姓名:关骁毅指导教师:文化Student Name: Guan xiao yi teachers: Cultural摘要: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认清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针对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改革,创新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使艺术设计教育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艺术设计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艺术工作者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去了解和认知,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就要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敏锐的分析能力、广博的文化知识、正确的创意思维和适合的设计方法来提供保证。
Abstract: China's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to write papers to catch up with world's advanced level, we must recognize China's status of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for the many issues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system, so that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to adapt to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Art and design to serve the people, not just empty talk, it requires artists to various aspects of human life and awareness to understand in order to identify problems,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his must be meticulous observation, keen analytical skills, broad cultural knowledge, the right for creative thinking and design methods to provide a guarantee.关键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现状课程改革Keywords: Art and Design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美有了更高的追求和要求,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热门专业,其广泛的内涵和自身的规律,因顺应社会需求而得到发展。
艺术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因为,艺术与政治都是经济的反映,它们之间是同根相连的,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处于同等的地位,承受相同的作用,发生相同的反作用;但艺术与政治相比,从与经济的距离来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最近的,在全部上层建筑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而艺术与经济的关系却不是直接的,它必须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介,才能达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目的。
正是从这一点上说,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艺术与经济关系的体现。
还有,艺术归根结底是要表现人的,而政治生活渗透到了人的各个生活领域,给人以重大的影响,并突出强烈地显示出人的本质和特征,这也就使艺术与政治发生了阻隔不断的联系。
一般说来,一定的经济,通过政治,决定着艺术的性质和发展;一定的艺术,又反过来通过政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
而中国的经济的发展便必然导致了艺术的蓬勃发展,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也是有着社会环境这个大背景的作为支撑的。
但是艺术设计的教育问题近年来日益严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在办学的数量和规模上发展迅猛,很多院校或专业的招生人数成倍或几倍的递增,全国1100所本科院校中已有600余所院校开设了艺术专业,其中艺术设计类占三分之二,已成为高等院校尤其是三本院校的主导专业之一。
当然,这也同时迎合了当今学生多,大部分学生高中毕业没学上的现状,缓解了人口素质和社会压力等问题。
一个艺术专业的学生每年的学费在1万元左右,而普通的文科或是理工科学生的学费仅在4000元左右,使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费用大大增加,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大部分高校增设艺术设计专业的目的,这种现象,可以说成是一种“教育剥削”,扭曲了高等教育办学的初衷。
学校应该成为学生与社会的桥梁,学校应建条件良好的工作室,或是教授的研究室,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研讨并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如今,学校管分配可以说已经是一种奢望,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基本是靠自己,学校把学生4年大学教育完,之后的事情基本由学生自己处理,近年来设计专业的学生迅猛增加,早以突破社会的需求量。
当大学生读完4年大学满怀信心的走向社会,很多人还不知道,多么严峻的现实问题在等待着。
2009年全国毕业学生人数600多万,加上2008年积压的人数,2009年就业人数以超过700万,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和就业人数比例严重失调。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专业或学科的发展,应是内涵与外延的有机结合才能支撑学科和专业的健康发展。
一味地追求量地扩张,追求办学规模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办学的内涵,于是导致毕业生面临着“毕业等于失业,就业形式严峻”的局面。
说到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那么我们目前国内各个高校中学习艺术设计教育的学生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有很多文化课成绩差的考生,是在高考前夕临时抱佛脚,突击学习几个月绘画进入高等学府的,这样的学生在各个院校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还有些学生和家长是从就业的角度出发,认为学习艺术设计在日后的就业过程中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所以学生在自己毫无爱好的情况下被父母逼迫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这些对设计既无爱好又无天分的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艺术思维或创造力,他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无异于是浪费时间。
倘若学生不具有相应的禀赋,即使最好的教师也难以将其雕琢成才。
就中国目前的社会需求来看,需要的绝不是数十万能力平平的设计师,而是具有高素质的设计精英。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对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做了准确的说明。
我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不乏优秀的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可谓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但是随着盲目扩招带来的设计教育过度膨胀,很多院校的师生比例已经严重失调。
有很多毕业生刚刚毕业就走上了教师的岗位,完全没有接触社会实践就开始了教学工作,他们连自己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还没有机会与实践相结合就马上将这些纸上谈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造成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还有的学校只招聘外校毕业生,美名其曰“防止学术的近亲繁殖”。
只留本校和只要外校的这种盲目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学校招聘教师应该从有利于学校、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
在如一些学校,甚至可以说没有自己的教学大纲,没有自己的师资力量,完全是从其他高等院校招聘老师来上课或是坐班,在对课程选择上更是存在问题,做为一个艺术设计专业对必要的课程没有安排足够的教学时间,对授课教师的选择上完全是随便,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设计综合能力,设计综合能力包括设计逻辑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社会文化的洞察力、设计表达的驾驭能力等,具有现代建构多元化发展知识体系的深刻内涵。
就此情况,关键性的课程只是草草的完事,现中国三本院校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艺术设计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也大多来自三本院校,从三本院校入校时的情况,结合大学四年来的受教育程度来看,今后若干中国设计类人才的情况令人担忧。
中国的设计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泡沫,而吹起这个巨大泡沫的正是积极而盲目创办艺术专业的各大高校。
设计教育正在不负责任地背离它本应担负的革新社会的使命,而一门心思地遵循资本主义的利益最大化原则。
人格品质是通过教育、自身修养和社会实践锻炼逐渐养成的,好的人格品质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知识与能力进一步扩展与增强。
坚持知识、能力、人格品质的辩证统一,注重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设计人才。
关于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艺术设计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传统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存在着阻碍学生个性发展、阻碍创造思维发展和阻碍学生个人权益的弊端。
要向现代教学方法转变,必须以教学观念的变革和教学民主的推进为前提。
作为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应以自然科学家的准确性、艺术家的审美性和哲学家的思辩性,切入学生心智,彰显创造精神,摒弃传统的知识堆积式和创作拷贝式的教学方式,尝试“适当讲课+自由讨论+研究探索”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教学中注重艺术设计过程的体验和实践,建立新的创作评价体系,鼓励学生新奇独特的想法、做法,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灵敏的思维,具有国际文化视野,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于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的基本内容是课堂上教师用大量时间写板书和进行口头描述,信息量很少。
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
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先进性、主动性和多样化的特点,这对于艺术设计教育尤其重要。
而现今大部分的三本院校做不到以上几点。
学科与专业名称不仅仅是一个表面的称谓,它限定着这一学科或专业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外的艺术设计思想对我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艺术设计”渐渐取代了“工艺美术”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它还仅是概念的表象。
现在还有诸如“设计学院”“艺术科学系”“图形设计专业”“视觉艺术传达”“文化传媒专业”等叫法,但如果没有系统的设计教育理念,没有准确的专业定位,仅仅是名称上的翻新也是毫无意义的,很难培养出适应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艺术设计人才。
学科和专业名称不规范及“更名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起步时期艺术设计的办学理念有待进一步理清,专业内涵有待进一步探索;二是国家教育部1998年对各专业目录的统一调整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的调整和充实。
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正式进入了世界格局的经济体系之中,作为艺术设计必须受到世界统一的标准和规则的制约,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内涵并严守规则,才能实现艺术设计的真正接轨,而不是名称上的生搬硬套。
近几年来,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提起最多的是更新设计教育观念,我认为:新与旧是相比较而言的,昨天的新或许已成为了今日的旧,辩证法的规律永远的新或永远的旧都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新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基础之上的新,否则新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