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企业防护林的类型和设置
《工厂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规定,凡产生有害因素的工业企业与生活区之间应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并在此距离内进行绿化。
在工矿企业内部,各个生产单元之间还可能会有相互污染,因此在企业内部、工厂外围还应结合道路绿化、围墙绿化、小游园绿化等,用不同形式的防护林带进行隔离,以防风、防火或减少有害气体污染,净化空气。
1.防护林的形式防护林因其内部结构不同可分为透式、半透式和不透式三种类型
(1)透式。
由乔木组成,株行距较大(3m×3m),风从树冠下和树冠上方穿过,因而减弱速度,阻挡污染物质。
在林带背后7倍树高处风速最小,有利于毒气、飘尘的输送与扩散。
52倍树高处风速与林前相等,因此可在污染源较近处使用。
(2)半透式。
以乔木为主,外侧配置一行灌木(2m×3m)。
风的一部分从林带孔隙中穿过,在林带背后形成一小旋涡,而风的另一部分从林冠上面走过,在30倍树高处风速较低,此林带适于沿海防风或在远离污染处使用。
(3)不透式。
由乔木和耐阴小乔木或灌木组成,风基本上从树冠上绕行,使气流上升扩散,在林缘背后急速下沉。
它适用于卫生防护林或远离污染处使用。
防护林的树种应注意选择生长健壮、抗性强的乡土树种。
防护林的树种配置要求为:常绿与落叶的比例为1:1,快长与慢长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经济树种与观赏树种相结合。
在一般情况下污染空气最浓点到排放点的水平距离等于烟体上升高度的10 -15倍,所以在主风向下侧设立2-3条林带很有好处(图6-4、图6-5)。
2.防护林的设置
污染性工厂,在工厂生产区与生活区之间要设置卫生防护林带。
此林带方位应和生产区
与生活区的交线相一致。
可根据污染轻、重的两个盛行风向而定,其形式有两种:一是“一”字型,一是“L”字型。
当本地区两个盛行风呈180。
时,则在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设置工厂,在下风设置生活区,其间设置一条防护林带,因此呈“一”字型。
当本地区两个盛行风向呈一夹角时,则在非盛行风向风频相差不大的条件下,生活区安排在夹角之内,工厂区设在对应的方向,其间设立防护林带,因此呈“L”型。
在污染较重的盛行风向的上侧设立引风林带也很重要,特别是在逆温条件下,引风林带能组织气流,使通过污染源的风速增大,促进有害气体的输送与扩散。
其方法是设一楔形林带与原防护林带呈一夹角,这样两条林带之间则形成一个通风走廊。
在弱风区或静风区,或有逆温层地区更为重要,它可以把郊区的静风引到通风走廊加快风速,促使有害气体的扩散。
吹到这里的风受到两边林带的挤压,因而加快了速度(图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