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指期货论文

股指期货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本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论文题目: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机理与应对策略研究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摘要:2010年4月16日我国的股指期货正式上市。

股指期货上市交易的初衷是有效发挥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不会改变股市的估值基础,也不会影响股市的根本走势。

是金融市场成熟的避险工具,对股价具有“减震器”的作用。

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导致股市资金的分流,对股票现货市场带来一定影响,股指期货吸引了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以及机构投资者积极加入,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

从国际股指期货和我国三年的实践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长期推动作用。

通过研究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及影响机理,从而得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应对策略。

股指期货是我国必不可少的金融工具,对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将会长期推动,将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股指期货、股票市场、影响机理、应对策略毕业论文目录一、绪论 (1)(一)论文背景 (1)(二)发展现状 (2)二、论文主体 (8)(一)市场运作机理 (3)1、规避了股票市场风险 (3)2、改变盈利模式 (3)3、交割日效应 (3)(二)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应对策略 (8)1、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积极作用 (6)2、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消极影响 (7)3、应对策略 (8)三、结论 (8)四、参考文献 (8)引言:股指期货简单介绍股指期货: Share Price Index Futures,英文简称SPIF,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

我国的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是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品种,在2010年4月16日由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实质是投资者将其对整个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预期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的过程,其风险是通过对股市走势持不同判断的投资者的买卖操作来相互抵销的。

它与股票期货交易一样都属于期货交易,只是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对象是股票指数,是以股票指数的变动为标准,以现金结算,交易双方都没有现实的股票,买卖的只是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而且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进卖出。

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通过持仓量的分析可以发现,股指期货在股市低点承接了现货市场部分抛盘,成为股票市场的“泄洪”通道,避免了股市的“多杀多”局面,降低了市场恐慌情绪;而在股票市场出现过热时,股指期货为一些机构投资者提供了避险的工具,减缓了市场的过度疯狂。

一、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1、稳定市场运行实证研究表明,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由于吸引了一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双向推动的态势。

国际股指期货的实践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长期推动作用。

以美国为例【1】,上世纪80年代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后,充分发挥了股指期货避险作用,使投资者在1987 年股灾中的损失得到缓解,并很快便迎来了牛市。

事后,很多经济学家指出,假如1987年危机发生时没有股指期货,其后果不堪设想。

中证数据显示【2】,经过三年发展,沪指300股指期货年度成交量跃居全球同类产品前5位,2013年一季度成交额超过全国期货市场一半以上,三年累计成交额更是接近200万亿元。

总体运行平稳、机构投资者参与度上升、市场功能逐步发挥,股指期货在各方呵护下逐步走向成熟。

2、吸引场外资金在缺乏股指期货之类对冲工具的情况下,一旦股票指数处于相对低位,场内投资者人人自危,争相出逃,场外投资者持币观望,不敢入市。

正是这种行为的普遍化造成了我国股市目前的“漫漫熊市”。

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有利于吸引场外资金入市,特别是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外资等大资金的入市,这样股票市场就上资金充裕,股票需求旺盛,必然会推动股票,使股市走出“熊多牛少”的怪圈,有助于我国股市长期健康发展。

3、转变交易思维模式股指期货以多元化的交易方式不但能满足法人避险的需求,而且由于套利机会的产生,使得交易者的结构产生变化,市场上除了投机者、避险者外,套利及程序交易会更加盛行。

由于机构投资者拥有相对丰富的人力、设备及信息来源,而程序交易系统对现货、期货与选择权市场中同一组股票在很短的时间内作价差交易。

这样更能发挥机构投资者所长,故在股指期货市场建立后,以散户为主的投资结构将会逐渐转由资源较为丰富的法人机构所取代,而国外资金也因为有了避险以改变组合配置的工具,增加了投资该市场的兴趣,更愿意将资金投入该市场。

因此,机构投资者投资比重将会提升。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投资选股策略侧重于基本面及整体态势,常常会依个股所占权重来决定持股结构,而股价指数所包含的成份股理所当然地成为选股的标的。

基金经理人的业绩考评也以领先大盘的表现为主要指标。

因此,股指期货市场建立后,在使投资策略工具多元化的同时,选择股指期货成份股与选择非成份股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研究表明,股价指数成份股有较高的流动性及报酬率。

当年新加坡成立摩根台指期货时,摩根概念股当时立即成为市场上追逐的标的,而当时所谓摩根成份股的报酬率也较其他类股高【3】。

4、盈利模式的多元化如果没有股指期货,投资者就很难在股票高仓位的情况下避免相应的投资损失。

而有了股指期货,在市场趋势向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期指开空仓来避免亏损,从而无需大力度在股票现货上斩仓,这样客观上也减轻了股市的抛压,对于股票大盘的稳定也起到了间接作用。

在没有推出融资融券之前,市场还没有通过做空来获利,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在期市上通过开空仓获利成为最为常见的操作手段。

二、股指期货影响股票市场的作用机理1、股指期货规避了股市风险股票市场是一个具有风险的金融市场,股票投资人面临着两类风险。

一类是由于受到特定因素影响的特定股票的市场价格波动,给该股票持有者带来的风险,称为非系统性风险;另一类是在作用于整个市场的因素的影响下,市场上所有股票一起涨跌所带来的市场价格风险,称为系统风险。

对于非系统风险,投资者用增加持有股票种类,构造投资组合的方法来消除;对于后一种风险,投资者单靠购买一种或几种股票期货合约很难规避,因为一种或几种股票的组合不可能代表整个市场的走势,而一个人无法买卖所有股票的期货合约。

在长期的股票实践中,人们发现,股票价格指数基本上代表了全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趋势和幅度。

如果把股票价格指数改造成一种可买卖的商品,便可以利用这种商品的期货合约对全市场进行保值,大大降低了股票市场风险。

2、壮大了机构投资者队伍我国股票市场是新兴的、有中国特色的、不成熟的市场。

股指波动剧烈系统风险较大。

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既可为一级市场股票承销商包销股票提供风险回避的工具也可为二级市场广大投资者对冲风险确保投资收益。

同时股指期货的开设有利于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投资机会。

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往往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发达的社会关系和信息资源、高超的专业技术充当了股票的“价格制造者”,而广大的中小投资者由于在自有资金规模、融资渠道、信息资源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多种限制自然充当了股票的“价格接受者在与机构投资者的股市博弈中中小投资者明显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股指期货的推出将能够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局面,因为股票价格指数本身就是大量有代表性的股票的组合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市场操纵的行为。

众所周知,沪深股市的一大特点就是以中小投资者为主,这种状况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原因,但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

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口号提了很多年,甚至要求是超常规发展,但效果也很一般。

原因在于,在绩优的高成长公司数量有限,市场投机色彩比较重且又只能单边做多的格局下,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很难充分发挥,相反其船大掉头难,决策效率低的缺点还很明显。

而有了股指期货以后,可以衍生出很多新的交易模式,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交易手段,其专业化程度高,适合受过训练的职业投资人。

这样一来,机构投资者就有优势了,专业化投资有了用武之地。

长期以来没我国金融品种只有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等几种,金融衍生平市场一片空白,严重制约了机构投资者进一部壮大。

开展了股指期货,一方面为机构投资者增加了交易品种,为他们提供新的交易渠道,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使他们无论在牛市还是在熊市都能找到获利的机会。

特别是对于开放式基金在没有股指期货的情况下,一旦股市开始下跌,基金对付压力加大,基金管理人必然将部分资产亏本变现,从而引起基金重仓的估值快速下跌,如此循环迫使基金面临清算的局面。

我国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在4月16日度过了三周岁的生日。

从历史情况看,三年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股指期货市场安全平稳运行、功能有效发挥的中流砥柱。

在股市持续调整的环境下,部分运用股指期货的机构业绩较为良好,套保效果明显,市场避险风险功能逐步发挥。

中证资料显示【4】,2011年,证券行业自营业务通过期货套保累计减亏近70亿元。

如果说没有股指期货,那么券商很难在股票高仓位的情况下避免系统性风险带来的投资损失。

而有了股指期货,即使在市场趋势向淡的情况下,通过期指开空来避免亏损,从而无需大力度在股票现货上斩仓,这样客观上也减轻了股市的抛压,对于大盘的稳定也起到了间接作用。

尤其是在股市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如果投资者只能做多,那么其生存空间是极小的,2012年一些机构通过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得以平安度过逆境,还获取了相应的收益,实践证明股指期货的推出以及允许机构进行套保交易的政策,对股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也是意味着,股市的生态环境,由于股指期货的出现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向着成熟市场的方向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3、股指交割日效应从海外市场来看,到期交割日行情往往惊心动魄,股指大幅震荡,形成“交割日效应”。

买卖股指期货时,会与他人签订合约,在约定的时间内,按照约定数量和价格进行交割。

每一份合约都有一个最后交割日,这个交割日就是股指期货交易日,在我国,这一天一般是合约月份的第三个周五,在这个最后履约时间,买卖双方必须平仓或交割,就期货合约而言,交割日是指必须进行商品交割的日期。

投资者预期推出股指期货后成分股需求增加,会提前买入成份股,引发市场短期上涨。

一方面,期现套利的投资者可能在期指溢价过高时“买入现货、卖出期货”套利,导致成份股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推出股指期货后,与指数相关的产品增加,成份股需求增加。

投资者预期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带动指数成份股的投资机会,可能会提前买入沪深300 成份股,特别是权重股,从而有可能推动股票市场的上涨。

这种由于交易中买卖失衡而导致标的股票价格和交易量暂时扭曲,每次股指期货合约交割前夕沪深300指数往往会出现比较大的震荡,偶尔行情还会比较极端明显超越常态的涨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