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织物结构

织物结构

第4章联合组织什么是联合组织?联合组织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变化组织,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的组织,在织物表面呈现几何图形或小花纹等外观效应。

联合组织的分类:1、条格组织;2、绉组织;3、透孔组织;4、蜂巢组织;5、凸条组织;6、网目组织;7、小提花组织。

4.1条格组织条格组织的获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并列配置而成。

分类:纵条纹组织、横条纹组织和格子组织。

4.1.1纵条纹组织1.经纱根数的确定:织物条纹的宽度、组织的特性、经纬纱的密度及条纹的条数。

当Pj相同时则:Rj=Pj xa+Pjb+Pjc+……当Pj不相同时则:Rj=Pj1a+Pj2b+Pj3c+ ……(注:还应对Rj进行适当的修正)2.纬纱根数的确定:Rw =各基础组织纬纱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某纵条纹组织织物,第一条纵条纹由平纹组织构成,宽度为1.4cm,密度为5 4根/cm;第二纵条纹由5/3 经面缎纹组织构成,宽度为2.2cm,密度为7 1根/cm,试求该组织织物其组织循环经纬纱根数。

RjI=54×1.4=75.6根修正为76根Rj2=71×2.2=156.2根修正为155根Rj=76+155=231根RW=组织循环纬纱根数的最小公倍数=10根3.纵条纹组织的作图及注意事项:1)同一组织构成条纹时,可采用底片翻转法。

如:和斜纹构成纵条组织2)组织的性质决定不能获得良好的外观效应,可在分界线处增加或减少经纱的根数,其原则是:在不增加综页的前提下,将组织中的经纱加以调整,已获得良好的外观。

a)、减少经纱的例子:b)、增加经纱根数的例子:如:斜纹和经面缎纹无论怎样调整经纱的根数其分界线处两根相邻的经纱也不会成底片关系,故增加两根经纱。

其组织为:经重平c)、也可在分界线处增加一根色纱,也可获得较好的外观效应。

3)设计纵条纹组织织物时,必须注意所选用的各条纹的经纱的交织次数不要差异太大,否则将造成经缩的显著不一样。

如果经纱缩率差异太大,则要采用双经轴织造,就必然会增加织造的困难。

4.纵条纹组织织物的上机穿综:穿综主要采用分区间断穿法;用途:纵条纹组织在棉、毛、丝织物中广泛应用。

4.1.2格子组织格子组织包括:方格组织和格子组织*方格组织:是由经面组织和纬面组织沿经向和纬向成格形间隔配置而成。

特点:处于对角线位置的两部分配以相同的组织。

如下图所示:1.绘制方格组织时的注意事项:1)分界线处界限分明,即分界线处相邻两根纱线上的经纬组织点相反。

2)位于对角线位置的两相同组织的起点相同。

可使处于对角线位置的两相同组织的组织点连续,以使织物的外观整洁、美观。

基础组织的起始点的求得方法如下:2.方格组织的作图:a、首先设计方格组织的纹样图;b、确定Rj、Rw:Rj=Rj1+Rj2;Rw=Rw1+Rw2c、把组织图分成四个部分;d、根据给定的基础组织,重新选择起始点;e、将重新选择起始点的基础组织填绘纹样图的第一部分;按“底片翻转法”求出二部分的组织点。

f、将第一部分的组织填入第三部分,第二部分的组织填入第四部分,即为所求。

3. 格组织的上机格组织穿综采用间断穿法。

4.格组织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如:装饰用织物、服装用织物等。

课后复习题:1、什么是纵条纹组织?2、什么是方格组织?方格组织的特点?3、绘制方格组织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4.2绉组织(俗称呢组织,如:女线呢、女式呢、绉纹呢等)4.2.1织物的特点:手感柔软、厚实、弹性好、光泽柔和。

绉类织物起绉的方法:(1)利用组织起绉;(2)利用织造时不同的经纱张力起绉;(3)利用不同收缩性能的经、纬纱线,或不同捻向的强捻纱相间排列起绉;(4)利用化学处理使织物表面起绉等。

4.2.2利用组织产生绉效应的原因:由于在该类织物组织中利用了各种不同长度的经、纬浮长线在纵横两个方向错综排列,因此在织物表面形成了分散的凹凸的且规律不明显的颗粒。

4.2.3 注意事项:a、不同长度的经、纬浮点沿各个方向均匀配置,切忌使织物表面呈现出明显的纵、横、斜向纹路或其他规律出现。

b、在一个完全组织循环内,每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次数差异不要过大,使每根经纱的缩率趋于一致。

c、经纬浮长不宜过长,不应有大群相同的组织点(经或纬)集合在一起,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明亮和暗淡区域,影响起绉效果。

4.2.4 构作方法:a、重合法;b、将一种组织的纱线移绘到另一组织纱线间;c、调整同一组织纱线的排列次序;d、旋转法;e、省综设计法。

1.重合法:1)利用两个不同的组织,在其中一个组织的循环面积上重合另一个组织而构成绉组织。

如:R基1=8R基2=4则:Rj与RW分别等于所选择的两个基础组织经纬纱循环根数的最小公倍数。

所以:Rj=RW=82)利用扩大一简单组织的循环纱线数,使其成为另一组织循环纱线数的整数倍,然后将另一组织填入扩大后的组织的奇数经纱与偶数纬纱相交处,即为所求。

如:简单组织——平纹另一组织——破斜纹2.将一种组织的纱线移绘到另一组织纱线之间构成绉组织构作方法:将一种组织中的经纱(纬纱)移绘到另一组织的经纱(纬纱)之间,使其经纱(纬纱)相间配置以构成绉组织。

纱线的排列比可以是任意的。

Rj=所选择的基础组织经纱循环根数的最小公倍数X排列比之和;RW=所选择的基础组织纬纱循环根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两种组织选择1:1排列Rj=6×2=12RW=63.调整同一组织的纱线次序构成绉组织采用此方法构成绉组织时,可按一定规律或任意变更基础组织的经纱(或纬纱)的排列次序,或同时变更经纬纱的排列次序而获得。

由于选择经纬纱的排列次序的不同,同一基础组织可获得不同的绉组织。

例如:复合斜纹组织为基础组织变更经纱的排列次序为:1、5、3、7、2、6、4、8变更经纱的排列次序为:1、7、3、5、2、6、8、4例如:经纬纱排列次序同时变更,以变化斜纹为例经纱变更为:1、3、5、2、4、6 如甲图所示;纬纱变更为:2、4、6、1、3、5 如图乙所示;4.采用旋转法构成绉组织选用一个组织为基础,使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组合构成绉组织,构作方法如下:1)选用变化斜纹组织为基础组织,以变化斜纹为例将选择的基础组织,每顺时针旋转90°,便得一组织图,将所得到的三个组织图连同基础组织图填绘在基础组织循环纱线数×2的方格内即为所求。

2)以双面斜纹为基础组织用旋转法构成绉组织:其构作方法:首先扩大基础组织循环纱线使其为R基的2倍,即Rj=RW=4×2=8在奇数经纱与奇数纬纱相交处填绘基础组织的组织点得一扩大组织图A0,将A0顺时针每旋转90°得一组织图,依次为A1、A2、A3、连同A0,共四个不同方向的扩大组织图,将其重合即为所求。

5.省综设计法构成绉组织其设计原则及方法:1)首先确定所采用的综页数,不宜太多,如6页;2)确定组织图的范围组织循环经纱根数为所选综页数的整数倍;组织循环纬纱根数与组织循环经纱根数不要相差太大。

3)绘制纹板图(每页综的提升规律):纹板图按每次提升综片数的方法绘制n片综中,每次提升的组合是:每提一次综投一纬,则组合数即是基础组织的纬纱根数。

当n=6时,组合数=RW =20。

省综设计法的目标是扩大基础组织循环,扩大纬(或经)纱循环,则经(或纬)纱循环也相应扩大。

于是把纬纱循环扩大2倍(或数倍)。

例如:综页=6,Rj=60(6的10倍),Rw=2×20=40绘纹板图应注意:a、每根经纱上连续的经组织点不要太多,一般以不超过2个组织点为好;b、每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数与纬组织点数尽量相等;c、每根经纱的交织次数应尽量一致。

4)画穿综图:把穿综循环分成若干组,每组包含的经纱根数=综页数例:将穿综循环分成10个组,每组所包含的经纱根数为6=综页数第一组按顺穿,1、2、3、4、5、6;第二组按,3、1、5、2、6、4;……直至将各组的穿综循环穿完为止。

确定各组穿综顺序时应注意:a、每根纬纱上连续的经(或纬)组织点数不要过多,以不超过3个为好;b、同一综页上相邻两个穿入点最少间隔3根经纱。

5)按穿综图、纹板图画组织图课后复习题:1、绉组织织物的特点及其形成绉效应的原因?2、设计绉组织织物时应注意的事项?4.3蜂巢组织织物4.3.1织物的外观及特点:织物表面具有四周高、中间低的方形、菱形或其它几何形状如同蜂巢状外观的组织,称为蜂巢组织。

该织物手感柔软、吸湿性好,亦有毛巾布之称。

4.3.2外观形成的原因:在蜂巢组织的一个组织循环内,利用有紧组织(交织点多,如平纹)和松组织(交织点少)二者逐渐过渡相间排列。

织物表面的凹凸部分发生在平纹处。

如下图平纹组织“B”处的上下是经浮长线,左右是纬浮长线,组成此处平纹的经纬纱均浮在织物的表面,将平纹带起凸出于织物的表面。

反之,在“A”处被带向织物的反面,而在织物的正面凹下。

以图说明:4.3.3作图方法:简单的蜂巢组织的作图是以单独组织点的菱形斜纹为基础的。

一般常采用Rj=RW=2K-2以斜纹为例说明作图方法:(Kj=KW=5)用绘制经山形斜纹和纬山形的方法绘制菱形斜纹。

也就是说:使菱形斜纹的斜纹线将整个组织图范围分成四个部分,然后在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内填绘经组织点。

在填绘经组织点时应注意填绘的经组织点与原来的斜纹线相隔一个纬组织点。

Rj=RW=2×5-2=8上机:采用山形穿法4.3.4蜂巢组织的应用:由于织物手感柔软、吸湿性好,因此在:棉织物中:碗巾、床毯;毛织物中:花色呢;丝织物中:重纹纺、麦浪纺、蜂巢格等4.4透孔组织4.4.1透孔组织的特点:其织物表面具有均匀分布的小孔。

该组织织物的外观与复杂组织织物中的纱罗织物相似,又称为“假纱罗”。

4.4.2孔隙形成的原因:从织物交织示意图可以看出:第3、4根经纱与第1、6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是一上一下平纹组织,因此使得第3、4根经纱与第1、6根经纱不容易靠拢,在第二与第五根纬纱的作用下,使得1、2、3根经纱及第4、5、6根经纱向一起靠拢。

因此在第3、4根经纱与第1、6根经纱之间便形成纵向空隙;同理在第三、四根纬纱与第一、六根根纬纱之间形成了横向空隙。

这样,在纵横向空隙处便形成了孔眼。

4.4.3透孔组织的上机:穿综:一般采用照图穿法;穿筘:为使透孔效应明显应将每组的经纱穿入同一筘齿内,甚至可以在每组经纱间空出一个或两个筘齿。

4.4.4使用范围:一般用于夏季稀薄的服用织物。

(主要取其多孔、凉爽、易于散热、透气性好)其他品种有:网眼布、花式透孔组织织物、银幕布等4.5 凸条组织4.5.1 外观效应及构成:外观:该织物的表面具有纵向、横向或倾斜方向的凸条,织物的背面则是纬浮长线。

构成:该织物是由浮长线较长的重平组织和另一种较简单的组织联合而成。

其中简单组织起固结浮长线的作用,并形成织物的表面,因此该简单组织称其为固结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