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闪烁体探测器概述

闪烁体探测器概述

苯乙烯(单体)+ PPO + POPOP,聚合成塑料。 17
四.常用闪烁体
1、NaI(Tl)晶体
优点:
密度大, =3.67g/cm3 ,探测效率高;
Z高,碘(Z=53)占重量85% ,光电截面大;
相对发光效率高,为蒽的两倍多;
发射光谱最强波长415nm,与PMT光谱响应配合; 晶体透明性能好;
能量分辨率较高,~7.5%@662keV-。
闪烁探测器
核辐射与某些透明物质相互作用,会使其电离、激发
而发射荧光;闪烁探测器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工作的
时间特性好,探测效率高。 闪烁体 光电倍增管 闪烁探测器的输出信号
闪烁探测器的性能
单晶能谱仪—NaI(Tl)晶体谱仪
1
§9.1 闪烁探测器基本原理
闪烁探测器是利用辐射在某些物质中产生的电离、激 发而产生的荧光来探测电离辐射的探测器。闪烁探测器由 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和相应的电子仪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nf
f
e
t f
t s + ns e
s
有机闪烁体的发光衰减曲线
14
几种闪烁体的发光衰减时间
闪 烁 体 BaF2 CsI(Tl)
f (ns)
0.6
s(s)
0.62
10
6.2 33
1.0
0.37 0.37

蒽 液体闪烁体
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3
0.20
0.23
15
塑料闪烁体
NaI(Tl)
使用闪烁体时还应考虑:
于10-9s)决定。
闪烁体受激后,电子退激过程及闪烁体发光过程一般服从指 数衰减规律 对于大多数无机晶体,t时刻单位时间发射光子数:
n(t)= n(0)e
t

13
τ为发光衰减时间,即发光强度降为1/e所需时间。
3、闪烁发光时间
对大多数有机晶体和少数无机晶体,发光衰减有快、 慢两种成分
n(t) =
(1).光能产额:(核辐射在闪烁体中损失单位能量闪烁发
射的光子数)
Yph =
nph E
光子数 MeV
nph为产生的闪烁光子总数。
以NaI(Tl)为例:对1MeV的β粒子,发射光子平均能量 h = 3eV Yph = 4.3×104 光子数 MeV
10
2、发光效率 (2).绝对闪烁效率(能量转换效率,表示在一次 闪烁中,产生的闪烁光子总能量与消耗在闪烁体中 的能量之比)
缺点:容易潮解,吸收空气中水分而变质失效。
18
1-硬质玻璃; 2-NaI(Tl)晶体; 3-光学耦合剂; 4-氧化镁粉末 (光反射层) ;
5-金属铝壳;
6-海绵垫衬; NaI(Tl)晶体封装结构 7-密封环氧树脂。
1、发射光谱 2、发光效率(能量转换效率、光能产额,及相对值) 3、发光时间 4、闪烁体其他特性
8
1、发射光谱
闪烁体受核辐射激发后所发射的光并不是单色的,而是一
个连续带。闪烁体发射光子数随光子波长(能量)的关系曲线, 称为闪烁体的发射光谱曲线。
发射光谱与闪烁体、激活剂、移波剂、温度有关。
9
2、发光效率 发光效率(闪烁体将所吸收到的射线能量转化为光 的比例)
E ph ×100% Cnp = E
Eph:闪烁体发射光子的总能量;E:核辐射损耗在
闪烁体中的能量
以NaI(Tl)为例: 对β粒子 C np = 13%;对α粒子 C np 2.6%
C np =Yph h 能量转换效率与光能产额的关系:
11
2、发光效率 (3).相对发光效率:
由于光能产额以及绝对闪烁效率的测量技术复杂,所以通常 用相对值来度量不同闪烁体的发光效率。
(3)利用反射物和光导将闪烁光子尽可能多地收集到光电倍增管 (PMT)的光阴极,通过光电效应打出光电子;
(4)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中倍增,数量由一个增加到104-109个, 电子流在阳极负载上产生电信号; (5)此信号由电子仪器记录和分析 闪烁探测器可用来测量入射粒子的能量。
4
5
§9.2
闪烁体
理想的闪烁体: 探测效率高,转换效率高,线性范围大, 自吸收小,发光时间短,加工性能好。 一.闪烁体的分类 二.闪烁体的发光机制 三.闪烁体的物理特性 四.常用闪烁体
(1)探测效率,与闪烁体的几何形状及大小有关;与组成闪 烁体的物质的密度以及平均原子序数有关 (2)要求闪烁体透明度高,尽可能无缺陷,光均匀度好 (3)易于加工成各种大小和几何形状 (4)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闪烁体的发光效率、分辨率、和时 间特性也会改变 使用中需注意
16
(5)耐辐照的稳定性
四.常用闪烁体
使用一种核辐射在不同闪烁体中损失相同的能量,测量他们 的相对脉冲输出幅度或电流进行比较。一般以蒽作为标准, 如对β射线的相对发光效率取为1,则Na(Tl)为2.3
12
3、闪烁发光时间 闪烁发光时间包括闪烁脉冲的上升时间和衰减时间 上升时间主要由闪烁电子激发时间(很短,可以不计)
以及带电粒子在闪烁体重耗尽能量所需的时间(小
荧光 光子 反射层 窗 光电倍增管 (打拿极) 分压器 前置放大器 多道或单道
高压
闪烁体 光电子 管座 阳极 光阴极 暗盒
2
§9.1 闪烁探测器基本原理
光电倍增管通常N有10-14级打拿极,
每一打拿极的电子倍增系数 - 3-6,
光电倍增管的电子倍增系数:
M = N = (3~ 6)10~14 =104~10
6
一.闪烁体的分类
1) 无机闪烁体: 无机晶体(掺杂) 玻璃体 纯晶体
NaI(Tl), CsI(Tl), ZnS(Ag)
LiO2 2SiO2(Ce) (锂玻璃)
Bi4Ge3O12
BGO
2) 有机闪烁体:有机晶体——蒽晶体等;有机液体
闪烁体及塑料闪烁体.
3) 气体闪烁体:Ar、Xe等。
7
二.闪烁体的物理特性
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之间充以折射系数和玻璃差不多的硅 油,使光子损失大大减少。 坡莫合金(避光外壳):
防止外界磁场影响对电子的聚焦、传输性能。
3
§9.1 闪烁探测器基本原理
闪烁探测器的工作过程:
(1)射线进入闪烁体,与之发生相互作用,闪烁体吸收带电粒子 能量而使闪烁体原子、分子电离或激发; (2)受激原子退激而发出荧光光子;
NaI(Tl)
发光效率高,Z,高,适宜于射线探测。易潮 解,须仔细封装。 不潮解,价贵。 将ZnS(Ag) 粉末加1%有机玻璃粉末溶于有机溶 剂涂于有机玻璃板上,透明度差,薄层,测 α,β粒子。 原子序数高,密度大,透明性好,机械性能好;
CsI(Tl)
ZnS(Ag)
BGO晶体
发光效率较低 塑料闪烁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