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世界近现代文学艺术

(完整版)世界近现代文学艺术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引言导读:
1、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资产 阶级的统治基本确立。 (2)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金钱主导一 切; (3)文化上: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追求自由、民 主、平等、博爱的更为美好的社会。 2、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生动反映 了这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在这两个世纪里,主要 的文学形式诗歌、小说、戏剧各自取得了巨大成 就。
戈多是谁?戈多到底是谁? 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 “他要是来了, 咱们就得救了”。 有人认为他是巴尔扎克早期戏剧中的一位神 秘人物。 有人认为他是上帝。 还有人认为他是“虚无”或“死亡”。 有人曾就此问过贝克特本人。 贝克特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 出来了。”
在荒诞派艺术看似无逻辑、非理性的表达 方式背后饱含了人类的许多辛酸与无奈, 它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特殊产物,对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及人的各种 心态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现代主义作家认为,人应该是绝对自 由的,但它们又感到现实偏偏不让他们获 得自由,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精神归宿。他 们的作品客观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这 种精神危机。
代表:贝克特(法国) 代表作《等待戈多》,是
荒诞派的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 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 的里程碑。1969年获诺贝尔文 学奖。
雪莱没有忧郁的情绪。其作品一扫拜伦 忧伤情绪和矛盾心理,抒发了高昂激愤 的革命热情,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胜 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鲜明地 表达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 光明、乐观的信念。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文学的繁荣 (一)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流派:
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20世纪:西方:一战前——现实主义 一战后——现代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 亚非拉:民族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但是剧烈的革命、频繁的战争,腐败的政治,使启蒙 思想家曾经渴望的“理性王国”一时幻灭。文学家艺 术家转而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 义。
托尔斯泰言论
艺术家越是从心灵深处汲取感情,感情越恳 切真挚,它就越独特。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 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 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的照片, 摄于1908年他80 岁寿辰之日。
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 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伪装 知道。
塞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
全剧自始至终就是 两个流浪汉在小路 上等待着戈多。戈 多是谁?什么时候 来?来干什么?谁 也不知道答案。
胡言乱语、大段独白充斥整个剧本,这么一部无 聊的戏在巴黎首演时,能让观众看得打哈欠,但 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加上众多名家的推荐,它 连续演出了300场,之后风靡世界。
显示现代人的空虚单调,机械压抑……
2.托尔斯泰: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家,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评价: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法国现代小说之父—巴尔扎克
哲巴学①尔、巴扎经克济尔(学扎1、7克9历9—史:1、85自0)然科在学、
神代学等表领作域品都:有深入研究,积累 了《广人博间的喜知剧识。》一被生誉创为作91部长、 中“、资短本篇主小义说和社随会笔的,百小科说全总名 为书《”人间喜剧》, 深刻揭露并
3、代表作: •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法国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四、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流派--荒诞派戏剧
现代主义的特点: 1、内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2、形式: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故事
的开头和结尾没有一个明显的理由,行动的延续常
பைடு நூலகம்常被意识的延续所取代;没有鲜明的人物刻画、台
词对话、情节结构、完整的主题等
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 价值?
《等待戈多》围绕“迷惘的等待”这个主题展 开,它试图论证:我们存在,所以我们等待,因 为我们等待,所以我们存在。“戈多”也许只是 某种生活的名称,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引发 人们对于更深度问题的思考,如:从未征求我们 的意见,我们就被投入到了世界,投入了生存, 我们如何才能和这个事实妥协?我们是谁?自我 的本质是什么?看似荒诞不经的喜剧,却引发人 们关于本质问题的深度思索,而且仁者见仁、智 者见智。这正是《等待戈多》的思想价值。
——恩格斯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 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 家,处女作中篇小说《童年》于 1852年问世,早年相继写了中篇 小说《幼年》《少年》以及一系 列描写高加索战争和克里木战争 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代表作有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娜》《复活》等。作品再现了俄 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 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 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 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 子”。
这首诗使拜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雪莱
雪莱(1794—1822),英国诗人,生于贵族 家庭。受卢梭等的影响,他接受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最终与保守的家庭决裂。他以诗歌的形 式抨击压迫和强权,召唤对于现实的变革。其 最优秀的作品有评论人间事务的长诗《仙后麦 布》(1813年),描写反封建起义的幻想性抒 情故事诗《伊斯兰的反叛》(1818年),控诉 曼彻斯特大屠杀的政治诗《暴政的行列》 (1819年),支持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 诗《自由颂》(1820年),表现革命热情及胜 利信念的《西风颂》(1819年),以及取材于 古希腊神话,表现人民反暴政胜利后瞻望空想 社会主义前景的代表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 斯》(1819年)等。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的 史书,共创造了559个人物,以 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 基和别竺豪夫四大贵族生活为 情节线索,反映了1805至1820 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 小说谴责了拿破仑的非正义的 侵略,颂扬了俄国统帅亚历山 大·库图佐夫英勇机智打败了拿 破仑和他率领的十万侵略军, 表现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爱 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 史诗 自古希腊荷马史诗开创,几千 年来成其为史诗的著作在世界 上并不多,而《战争与和平》
20世纪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 (2)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 (3)追求人道主义理想; (4)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 (5)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
二、现实主义文学—《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 评价: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英 英 俄 俄国国国国司狄 托 普汤更 尔 希达斯斯金的的的泰《《的《大红《 叶战卫 与 甫争黑 盖•科与尼》和波•平菲奥》尔涅《》 金安》《娜双•卡城列记尼》娜》1世纪9
•挪威易卜生的剧本《玩偶之家》
•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啊!最早相识、最受尊敬的朋友! 我心里虽然再没有人比你更值得忆念! 虽然在这辈子永无重逢的时候, 但愿你别拒绝在梦中和我相见! 然而曙光会悄悄地使我泪痕满面, 当我从梦中醒来,重感到现实的惨酷。 而幻想却要常常盘旋在你的墓边, 知道我脆弱的身躯也回返泥土, 那时候,逝者和伤逝者就一起在地下相处。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一章第九二节
其实等待是一种人生的 需要,一种生命的过程, 追求的过程,他们害怕 戈多出现,害怕一出现 很可能就成了绝望,因 此出现或者不出现都是 绝望,所以等待,一直 怀抱希望地等待,在希 望与绝望之中人们耗尽 了此生,人们也许更注 重一个追求的过程,等 待不是目的,只是一个 借口,生活中需要一些 变化,但却不知如何是 好,无奈的生命只剩下 等待,这就是荒诞的实 质。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节选
(二)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
19世纪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对社会
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现实主义开始风行。
2、代表作: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 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蜡烛的灯笼。
国籍 法国
俄国 英国 印度
现实主义文学大扫描
作家
代表作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司汤达
《红与黑》
莫泊桑
《项链》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果戈里
《死魂灵》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
2、代表作: •英国雪莱的《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英国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 •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现实与浪
漫相结合)
•德意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拜伦
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出生于 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10岁继承男爵爵位。他 曾在哈罗中学和剑桥大学读书,深受启蒙主义 的熏陶。成年以后,正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 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 民革命的进步思想,使他接近英国的工人运动, 并成为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中争取民主自由 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战士。他的主要作品:《闲 暇的时刻》(1807年)、《恰尔德·哈罗尔德 游记》(1812年)、《异教徒》(1813年)、 《唐璜》(未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