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陕西省丹凤县铁峪铺中学——丑禹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军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能力培养(1)分析理解:抗战胜利前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比较辨异:国共双方围绕重庆谈判的目的和谋略。

(3)归纳概括: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军事策略及其变化。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抗战胜利后,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以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手法,阴谋发动内战,确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展开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为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2)国共双方战争的性质,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对于全国人民及其子弟兵来说,是中共领导下的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

(3)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保证了人民解放军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教学难点: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讲述法学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历史地图册五、课时:一课时六、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幻灯片展示抗战时期城市废墟、逃难人群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战争好不容易结束了。

作为老百姓,你会想过………的生活。

生:平安、安定、稳定、没有战争的生活。

师:结束战争,平安生活,这是所有人民共同的愿望,但是对于中国的命运,两个不同的党派各有打算。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本第一、二段,看一看它们各自是何打算?(生默读)生1: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真诚地希望通过和平的道路,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生2: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

师:那么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分别会将中国带入怎样的道路呢?生(齐):共产党的态度会使中国前途光明,而国民党的态度会重新将中国引入黑暗。

(幻灯片展示共产党与国民党给中国所确定的两条道路并进行板书)师:没错,“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国共两党就必然会有一场决战。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两种命运是如何进行决战的。

板书:两种命运的决战(二)讲授新课师:从两党截然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抗战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生: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

师:(幻灯片出示蒋介石与毛泽东合影照片)认识他们吗?生(齐):认识。

蒋介石、毛泽东师:那既然国共两党的矛盾如此深刻,为什么国共两党最高领导还会有这张合影呢?生:……重庆谈判(小声)师:哦,看来有的同学预习的课文,对,这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

1.重庆谈判(幻灯片展示问题:蒋介石为什么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师:请同学们阅读99页后两段大字回答。

(学生阅读)师:有答案了吗?生:蒋介石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以和平谈判作掩护。

师:那毛泽东知道他的阴谋吗?生:知道吧。

师:那毛泽东此去无疑去赴一场鸿门宴,但他为什么又要奔赴重庆呢?(幻灯片展示问题:毛泽东在明知蒋介石是假和谈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去重庆谈判?)生:为了争取和平,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幻灯片展示国共目的概括)师:那么在共产党的努力下这次谈判取得哪些成果。

请阅读100—101页大字。

(学生阅读)师:谁来说说取得哪些成果?生1:(读《双十协定》)生2:(读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主要内容)师:请进一步总结取得哪些成果。

生:双方签定《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师:依据刚才两位同学读的《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请思考这些内容说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生(齐):人民的利益。

师:咱们学习了重庆谈判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国共双方的目的及成果。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重温这一事件。

(播放视频,通过播放视频,渲染了课堂气氛,向学生们展示了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有助于每个历史人物及他们的事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节小结:(板书)师:国共两党以各自不同的目的在1945年8月进行了重庆谈判,而且经过共产党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2.内战爆发师:共产党在重庆谈判过程中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面对重庆谈判的成果,国民党采取了什么态度?请阅读课本101页第二自然段。

生:撕毁协议,发起内战。

师:为什么蒋介石敢于撕毁协议,发起内战呢?(幻灯片出示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力量对比表、美军援助国民党的生:从力量对比上看,当然是国民党会赢。

师:蒋介石当然也认为自己力量这么大,当然会赢了,所以才敢于撕毁协议,发起内战。

那么请大家阅读102页—103页,对内战开始的情况简要了解。

(幻灯片出示内战爆发情况,请学生根据图示简要讲述战争过程)师:为什么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能够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幻灯片展示问题)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请每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

生1:因为中国共产党有人民的支持。

生2:因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代表人民的利益。

生3:因为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有利的作战方针。

如粉碎全面进攻时采取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针。

粉碎重点进攻时采用蘑菇战术。

(根据此生回答板书)师:(幻灯片展示问题答案)中国有句俗话叫:“邪不压正”,国共双方战争的性质是不同的,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对于全国人民及其子弟兵来说,是中共领导下的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是正义的。

当不义遭遇正义必将失败。

再加上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的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更是保证了正义之战的胜利。

本节小结:(板书)可以看出解放在战略防御阶段战争进行得非常成功。

3.挺进大别山师:(幻灯片出示敌我力量变化图)经过一年的作战,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也为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而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性事件就是1947年6月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那么共产党的反攻为什么首先要选择挺进大别山?(播放视频,请大家根据视频结合课本介绍及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中原形势图思考问题)师:有答案了吗?生:(读104页小字第三到四行)师:观察,大别山已经临近哪个城市?生(齐答):南京。

师:南京是什么地方?生:南京是国民政府所在地。

师:这就是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所在。

(指导学生读图,使历史史实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把握。

通过阅读小字部分,增强学生对挺进大别山意义的理解,为讲述三大战役做好铺垫。

)本节小节:(板书)以挺进大别山为先声,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接着华东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也相继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

标志着战争形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三)课堂小结师:下面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幻灯片展示本课提纲)师:(根据小结内容提问)照这样的形势你认为哪一方会赢得胜利呢?生:(齐答)共产党。

师:那好,我们就在下一节课来看一看大家的预测究竟准不准。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下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幻灯片展示练习题)(四)巩固练习:A、填空:1. 1946年国民党在国支持下悍然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 1947年3月-8月,在的指挥下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边区的重点进攻。

3.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在召开,通过的决议包括等。

4.1947年6月____率军跃进大别山B.材料题: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由延安抵达重庆,震动了整个山城,重庆工人、学生、市民等各界人士称颂毛泽东的大智大勇。

请回答:(1)上述史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国共两党举行这一历史事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教学反思:《两种命运的决战》这一课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利用了音像资料、新闻图片,增强了学生对史实的直观形象的理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这节课共有二个教学目标,一是知道重庆谈判,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二是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这两个目标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一体。

如何把这些相互联系的史实直观形象而又条理分明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是本次授课当中的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直观体验、材料体味、引导化解、练习巩固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把使用材料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去品评、玩味、升华,培养良好的民族精神和道德观念。

成功之处:1.所选取的材料生动形象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2.学生借助这些材料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课堂上,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表扬奖励,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4.教学中,对于学生不好理解的知识,适当补充了材料,如重庆谈判的过程。

补充后,学生理解容易了,基础知识深化了,课堂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不足之处:引导过于简单,过渡太突兀,太仓促,点拨不及时,力度不大等。

努力方向: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精华,制定更加周密的教案,使教学既忠于教材,又活化教材,还要高于教材,让历史课成为学生乐学乐上的好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