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同时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手段。
外界的影响能否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内在的结构状态,关键在于有没有恰当的教育方法。
因为即便有了正确的教育目标,有了合理的教育途径和内容,如果没有恰当的教育方法,仍然不可能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方法可以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的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存在轻视理论的问题,也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单纯说教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把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
这种结合主要是:第一,马列主义教育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有社会主义理论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起来。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
要抓住学生谈论的“热点”,针对学生认识上的“疑点”,说明理论上的“难点”。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同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相结合。
第四,教育者自身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育者言传与身教并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要加强校风校纪建设。
思想教育以严格的管理和纪律为基础,管理和纪律以思想教育为保证。
这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发挥综合效用。
集中教育与个别的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相结合。
在一定情况下,有计划的集中教育效果比较显著,但集中教育必须以经常性的深入细致的个别工作为基础,个别教育可使教育工作者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课堂教育与课外文化建设相结合。
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创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正确地引导和加强学生社团和课余文化、艺术、体育及各种学术交流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开拓知识领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技能,以补充课堂教育之不足。
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
要善于利用社会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善于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加速学生社会化的进程,改善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和学生家庭建立联系,取得学生家庭的积极合作和大力支持。
同时,要克服小气候无能为力的思想,充分运用学校的优势,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相结合。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尽管是属于不同体系的性质不同的两类工作,但两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和相互关联还是客观存在的。
两者在理论上可以相互借鉴,在实践中可以相互配合。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间适当地普及心理咨询知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能适当地借鉴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是非常必要,也是现实可行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价值是客观的。
但这些方法的价值能否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取决于教育者驾驭方法的能力。
在选用方法时及具体运用过程中,还要注意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除此之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也是高校教育者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其复杂而深刻影响。
在这一进程中,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这就可能带给大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在积极吸纳世界现代文明的同时,西方种种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也乘虚而入,严重搅乱了大学生原有的思想道德观念。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其价值观取向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呈现多样化。
互联网的兴起和运用,网络信息的高速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给大学生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他们交往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工具,极大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对其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但由于网络立法的滞后性、网络技术的欠完善性,给“黄、赌、毒、邪”等腐败没落文化以可乘之机,致使少数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同时,境内外一些敌对势力经常利用网络对高校进行渗透,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时在高校网络出现。
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严峻的竞争和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心理障碍日渐严重。
学是一个网聚精英、人才辈出的地方,许多学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消失殆尽。
于是,许多人产生自卑心理逐渐走向自我封闭,产生心理障碍,最终自甘堕落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
同时,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毕业面向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不包分配等的就业方式在逐步取代“铁饭碗”的传统就业模式,就业矛盾和困难逐步彰现。
许多大学生在求职就业时陷入到无法选择的困惑之中。
一些同学不善于接纳变化,只局限于所学专业,没有开放的心态。
一些学生自我认知不准确,缺乏对困难的自我处理能力,不明确自己要干什么。
此外,他们对生活和爱情的困惑,、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还有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的影响,使很多在校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学习积极性受挫,政治热情下降,甚至走向极端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逐渐缺失。
由于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高校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创新□纪鑫内容摘要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问题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本文重点阐述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以及途径问题。
99企业家天地2009年7月后勤改革不断深入,不断社会化。
一些社会机构和个人参与到学校建设和后勤改革中来,其功利取向十分突出,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学生住宿服务的功能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呈现不同的取向,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外界的介入投资,使传统的学生宿舍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相继缺失。
同时,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主体意识的生成,诱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的思想,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因素。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要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任务新内容,切实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特点,探索和寻求富有时效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的政治优势,我们要继承传统,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的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
实现教育部提出的本科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的目标。
并通过对大学生党员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发挥大学生党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抵制落后思潮侵蚀、树立良好道德风尚的坚强堡垒。
发挥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真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发挥学生会、研究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针,构建与培育“四有新人”一致、与生产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积极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原有的“堵”或“塞”的教育方式,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和网络技术,主动以“灌输、引导、监控”方式,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不断探索校园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现途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不完全社会化走向完全社会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环节。
我们必须引导、教育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寓灌输于活动,寓事理于实践,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社会调查、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西部”等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
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算是真正收到实效。
作者简介纪鑫(1981-),男,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系教师,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2007级研究生。
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10。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3]贾东水、王羡农,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J].思想政治教育,2006,9。
Education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学习”,“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也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极大发展应是大学教学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在入学时分数普遍比较低,基础较差,很难摈弃被动学习的习惯。
另一方面,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育模式多为“应试教育”,不少学生虽然考入大学,但仍存在被动学习的状况,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较差。
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自主学习理论为出发点,阐述了自主学习的意义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的涵义“自主学习”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许多专家对此进行了不同的描述。
Holec把自主学习定义为“控制自我学习的能力”(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e of one'sown learning)。
Little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看成“基本上是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的心理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