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用的侦察策略方法

有用的侦察策略方法

第三章外线侦查一、外线侦查概述外线侦查措施:是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通过隐蔽方式从外部监控重大嫌疑对象,掌握侦查对象的活动情况,获取犯罪证据的秘密侦查措施。

1、外线侦查的适用对象?2、外线侦查的手段跟踪盯梢守候监视秘拍秘录化装侦查秘密逮捕秘搜秘取3、刑事外线侦查工作原则严密控制、积极侦查内紧外松、不露形迹4、外线侦查的基本活动方式敌停我停、敌动我随敌逃我追、敌隐我控5、外线侦查目的任务收集各种资料、材料和证据。

6、外线侦查机构或人员外线队外线侦查员7、外线侦查的特点极大的行动性相对的被动性具有相当的艰苦性严格的保密性二、跟踪盯梢跟踪即盯梢,是指侦查人员以运动方式,对侦查对象进行秘密观察,监视犯罪嫌疑人的行踪,控制掌握其外部活动,获取线索和证据的一种秘密侦查活动。

作用?基本原则及要求?跟踪梢位的种类(1)根据梢的作用不同分:主梢副梢机动梢。

(2)根据梢与梢、梢与目标位置关系(梢位)不同分:正梢(单线跟踪)侧后梢(双线跟踪)前后梢(或交换梢、复线跟踪)三角梢(多人跟踪)鱼贯梢跟踪中的异常情况(1)照面(2)惊动侦查对象(3)暴露(4)脱梢(5)甩梢跟踪方式1、尾随跟踪2、交换跟踪3、分段接力跟踪4、迂回跟踪跟踪的准备工作1、熟悉案情,明确任务,了解对象情况2、准备必要的装备3、熟悉跟踪区域环境及跟踪路线环境状况4、识记跟踪对象5、组织跟踪力量6、规定联络暗语和联系方法7、作好必要化装和身份伪装徒步跟踪的方法1、基本原则及总体要求:“繁跟近,疏跟远,不繁不疏靠近点,狡猾罪犯要防范”。

2、城市街道跟踪主要方法(近跟远吊、拐弯抢角) 队形变换意外处置3、场所跟踪交通工具跟踪1、汽车跟踪准备工作汽车跟踪的形式反跟踪的处置2、公共汽车跟踪3、自行车跟踪4、徒步车船混合跟踪三、守候监视守候监视(守候、蹲坑守候):是指外线侦查人员在侦查对象的住所、落脚点、经常出入的场所以及可能隐身藏赃、接头联络或实施现行犯罪和与案件有关的区域场所周围,选择隐蔽地点,设立秘密监视点,对侦查对象进行秘密监视控制的一种侦查措施。

跟踪盯梢与守候监视的关系?守候监视的准备工作1、组织精干力量,明确分工2、熟悉案情,掌握侦查对象的情况3、实地勘查,选择好监视点4、拟定守候人员工作时间表5、物质准备守候中秘密监视点的选建选建原则可供选用的场所常建的守候监视点守候监视的方法(1)定点守候(2)伏击守候(3)寻查守候(活动性守候)(4)拘捕守候四、化装侦查化装侦查是侦查员为了适应侦查活动所涉及的环境和对象,掩护自己并麻痹侦查对象,以实现侦查目的而故意改变自己的相貌、装束、语言、身份和行为目的一种侦查技能手段。

性质?化装侦查的原则要求根据侦查工作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适应环境,合情合理,不露形迹,便于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是社会化二是大众化三是表里如一,内外一致四是多样化化装侦查的一般方法 1、身份化装(行为化装)2、外表化装3、语言化装4、车辆伪装5、特殊化装(综合性化装)五、秘拍秘录秘拍秘录(秘拍秘摄)是指在侦查活动中,外线侦查人员以隐蔽方式秘密拍摄和录制侦查对象的活动情况,获取罪证的一种侦查手段。

性质?运用范围?秘拍秘录方法1、超越拍摄法2、轮换拍摄法3、预伏拍摄法4、无线摇控拍摄法秘拍秘录的要求积极慎重、绝对保密、注重证据、不失时机1、三快2、三稳3、三正常讨论案例模拟训练思考题:1、外线侦查与内线侦查的异同?2、外线侦查的特点?3、外线侦查的原则?4、守候监视的方式?5、跟踪盯梢工作中的梢位种类? 第四章控制赃物一、概述控制赃物是指侦查机关在侦查有赃物可查的刑事案件时,通过公开和秘密工作,对有关行业和场所进行严密控制,从中发现赃物或破案证据,进而查获犯罪嫌疑人的一种侦查措施。

犯罪分子处置赃物的方法1、销赃2、隐藏赃物3、赠送赃物4、抛弃赃物5、毁灭赃物6、挥霍使用7、洗钱影响犯罪人处置赃物的制约因素1、犯罪动机不同2、赃物数量3、用途3、犯罪人主观因素不同4、侦查打击工作力度不同二、控制赃物的范围(一)总体来讲1、重点地区2、公共复杂场所3、特种行业4、金融机构5、专业交易市场(二)从赃物处理过程来讲1、赃物转移过程中的控制范围2、销售赃物过程中的控制范围3、使用赃物过程中的控制范围三、控制赃物的基础业务建设(一)建设情报网络(二)组建阵地控制专门队伍(三)加强协作四、控制赃物的具体方法1、发动行业职工协查控制;2、布置秘密力量重点控制;3、依靠治安、工商等部门通过公开的治安行政管理措施控制;4、通过基层治保会和积极分子控制;5、发布通报、边控通知。

案例讨论某博物馆一批文物被盗。

由于现场保护工作不好,勘验中侦查人员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

调查访问也没有发现重要的线索。

请问:你认为此案应从何处入手开展侦查工作?运用什么侦查措施。

控制下交付?条件:——毒品种类及数量——是否有更大的犯罪组织及成员 ——是否有可逆用人员 ——是否可以秘密打入——能否进行有效监控——是否符合有关国家法律规定控制下交付的实施(1)严密控制违禁品和“逆用人员” (2)实施统一指挥(3)充分准备、灵活处置(4)特情贴靠,内线侦查(5)安全优先,积极侦查,有条件地使用技侦手段案例讨论某市公安局缉毒大队接特情反映,有一伙外地贩毒人员在该市中转、贩卖冰毒,不仅数量巨大,并且涉及菲律宾和台湾的毒品犯罪分子。

经过研究,缉毒大队认为案情重大,决定要“放长线、钓大鱼”,要求在查明情况后,力争将毒贩一网大尽。

缉毒大队派出侦查员通过特情广泛搜集线索,通过吸毒人员设法贴靠、接触毒贩,并由侦查员化装成买主与毒贩周旋,同时请求市局行动技术部门对获取的有关线索进行监控。

在侦查中,化装成买主的侦查员提出要购买40公斤冰毒,最后和毒贩谈妥以每公斤 2.5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三个月后的某日20时,林某、陈某某两名贩毒人员在×酒店1208房与我化装的侦查人员进行毒品“交易”时,被当场查获,缴获冰毒40公斤,毒资96万元人民币以及两人所携带的手机等。

一民警将两犯的手机作为收缴的赃物,关机后锁入装毒资的手提箱内,押解毒犯于23时30分离开了酒店。

据酒店女服务员次日讲,当日凌晨零时到早晨8时曾经听到1208房内电话铃多次振响,但无人接听。

讯问中,两犯拒不交待有关贩毒的情况。

三天后,该市公安局缉毒大队根据两犯交待的情况,派员赶赴×省×市抓捕在该地等候的毒犯,但毒犯已逃逸,现正在通缉中。

请问:1.本案采用的诱惑侦查是否合法?在实施中有无问题?2.本案成功地运用了哪些侦查措施?3.在侦破此案的工作中的主要教训是什么?第五章缉捕和追逃一、概述(一)概念缉捕是缉捕人员以言语、徒手动作或警械、武器等工具,作用于犯罪嫌疑人和现行犯的心理和身体,使其不愿、不知、不敢、不能对抗缉捕而自愿或被迫到案的方法。

(二)特点1、对犯罪情报的依赖性2、缉捕行动与战术方案的突变性3、具有较大的危险性4、高度谋略性5、严格的保密性二、缉捕对象的活动规律和特征1、逃匿性对象的活动规律2、对抗性对象的活动规律(1)积极对抗行动(2)消极对抗行为(3)不对抗行动三、缉捕的组织指挥1、缉捕的指挥(1)特点(2)要领(3)指挥方法2、缉捕的组织四、缉捕的主要形式袭捕、诱捕、围捕、追捕(一)袭捕发现缉捕对象后,在其落脚藏身之地或者行进途中寻找恰当时机,在犯罪嫌疑人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乘其不备,突然贴靠将其制服的缉捕方法。

基本要求?袭捕的主要形式1、守候袭捕 (1)适用条件(2)要领录相:守候抓捕2、跟踪袭捕(1)适用条件(2)要领3、场所袭捕录相:室外抓捕(二)诱捕以引诱、制造借口等方法设计便于贴靠、抓捕的圈套,以便在缉捕对象不知或者来不及反抗的情况下进行抓捕的缉捕方式。

诱捕的基本要求?诱捕的主要形式1、直接诱捕2、间接诱捕(三)围捕收集到缉捕对象可能出现在某地的有关情报后,缉捕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及其隐藏处所包围捕获的行动。

对抗性缉捕先发性缉捕围捕的主要战术方法1、合理部署警力2、隐蔽迅速地实施包围3、注意战斗进程和战斗动作的协同4、综合性运用各种策略,灵活运用战术5、随机合法地使用武器警械6、排除干扰,疏散群众,避免误会,避免伤亡围捕的主要形式1、定点围捕2、运动围捕3、围三缺一(四)追捕追捕是指在侦查过程中,明确了犯罪嫌疑对象的基本情况但却不知其行踪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将逃犯抓获归案而采取的发现其踪迹并将其抓捕的查缉方法。

追逃工作的作用?追捕对象----逃犯1、逃犯心理——趋利避害2、逃向分析在逃人员与关系人的联络规律在逃人员在潜逃的三个时期的活动规律在逃人员与原籍的联系反映的行为规律在逃人员罪行轻重与潜逃行为的关系在逃人员的犯罪经历反映的行为规律在逃人员的谋生技能决定其潜逃后的生活方式主要依据3、外逃活动规律追捕逃犯的主要方法1、在可能藏身落脚地调查布控2、对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进行调查控制3、对逃犯及其主要关系人的各种联络手段进行监控4、开展国际国内协作,发布通缉通报5、公开悬赏,发动群众6、开展网上追逃7、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发现踪迹五、选择缉捕形式应遵循的原则1、隐蔽优先,保证突然2、智取优先,保证策略3、非对抗方式优先,保证安全4、非杀伤性战术优先,保证合法5、在僻静场所缉捕优先,保证不出意外6、多对一优先,保证成功7、在第一时间控制双手优先案例讨论1999年10月5日晚10许,福建省某市万益山庄别墅酒店,一名中年男子来到总台登记住宿。

总台服务员熟练打开居民身份证检验仪,将身份证内容扫入电脑。

该男子办好手续后,住进307号客房。

此时,距该酒店数公里远的市公安局,一台电脑正发出“嘀嘀”的警报:李某某,男,37岁,晋江市人,特大经济诈骗犯,在逃;入住万益山庄别墅酒店307房。

民警们迅速出击,将尚在睡梦中的李某某逮个正着。

问:本案反映了哪项工作?该项工作在本案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请评价该项工作。

第六章通缉通报一、通缉通缉是公安机关为了缉捕逃跑的犯罪嫌疑人,以通缉令的形式,通告各有关地区的公安机关及其他有关部门或群众予以协助的一种紧急查缉措施。

主要形式?主体?发布范围及对象?通缉对象(1)必须是犯罪嫌疑人(2)符合逮捕条件(3)犯罪嫌疑人在逃(身份已查清)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通缉的作用1、有利于抓住战机,及时破案2、有效地防止新的犯罪的发生3、有力地打击和防范流窜犯罪4、积累犯罪情报资源使用权限公安机关(1)县以上各级公安机关有权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直接发布通缉令,报上级机关备案(2)超出自己管辖的,应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3)友邻协作地区可以抄发(4)国外、境外由公安部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协助成员国侦查罪犯是国际刑警组织的一个重要合作领域。

这种执法合作通常是以“国际通报”这一渠道进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