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包括哪些?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判定心理健康不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很多人都存在心理疾病,这些心理疾病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那么,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加强人格修养?旁白:邵龙宝,同济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副主任,伦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他多年从事儒家理论与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相关性研究和中西方人格理论比较研究,曾完成《儒家伦理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体系的构建》、《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两项哲学社会科学国家基金项目。
主编、合著学术著作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邵龙宝教授近期在东方讲坛上作了题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修养》的演讲,受到与会高校师生的欢迎。
今天我想讲这样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实质以及维护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意义。
第二个问题我想谈一谈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怎么来判定我们心理健康不健康。
第三个问题来谈一谈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加强人格修养。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实际上不仅是我们大学生,全体社会成员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开始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表明,心理健康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普遍化的热点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焦点问题。
为什么会把心理健康的问题这样凸现出来呢?我想主要是随着我们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剧,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我们心理健康,心理承受能力,人格健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另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人们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也日益加剧。
所以我认为,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这样三个方面的,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最低层次的问题就是心理冲突。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能体会到,比如说忧郁、焦虑、猜忌、愤怒、烦恼这些东西可能会引发一些神经症,这是最低层次的。
比这个高一点的层次就是精神困惑,所谓精神困惑指的是价值的冲突以及关于生命意义的理解问题。
比这个精神困惑更高一个层次的问题,或者说更本源的问题,我认为那就是实存问题。
什么叫实存问题?实在的实,存在的存。
比如说我们人人都要面对死亡,我们在死亡面前都很无奈,这就是实存问题,但是有的人面对死亡很坦然,有的人面对死亡很恐惧。
我们要面对自己的良知和良心,这叫实存问题,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会扪心自问,我欺没欺骗自己,我欺没欺骗别人,这是有良知的人的一种反思。
另外我们有美好的人生的愿望,我们有人生的企划,也就是计划、目标,但是我们有美好愿望常常要受到许多障碍,不能很好地实现,所有这些问题,我认为是实存问题。
相对于心理方面的这样三个问题,现在有三种对应的咨询。
第一种,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心理咨询,第二种现在在西方开始兴起,我们中国人还不知道,比心理咨询更高一个层次的是价值咨询,再高一个层次的是哲学咨询。
由此可见,关于心理问题现在不是单一的学科,不是单一的心理学在研究它、关注它,而是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诸多学科都在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呢?实际上它是一个人的生存样态、生活状态、生活质量的问题。
它是一个我们能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是一个能不能成人、成才,能不能创造幸福的人生,甚至可以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的人文指标,甚至是目的本身。
心理健康问题就是如此地重要,因此马克思曾经有一句话,人类的历史发展实际上无非是人性的不断改造而已。
丹尼尔·贝尔有一句话非常深刻,他说今天世界的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在经济领域里面,关于经济的问题也不是在政治领域里面,关于权利平等的问题,而是在文化的领域里面人们要自我表达和自我满足的问题。
自我表达和自我满足,我认为一个前提和基础性的问题,那就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陆哥·赫婿勒,他有一段非常深刻的话,他说,如果让我去总结人类二十世纪历史的话,我将这样写道,人类在二十世纪最大的悲哀是什么呢?不是水灾、不是地震,甚至不是原子弹在时候广岛和长崎上空的爆炸,而是芸芸众生或者然后死去,却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能。
人们只知道去玩耍卡通片的刺激,却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许多人生理上已经衰老,但是心理上还没有满月,许多人躯体已经接近走坟墓,但是人格还没有健全。
所以心理健康的问题本质上来讲,它是人的现代化的一个核心问题,人格健全的问题更是我们社会现代化,共产主义建设的一个根本的目标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光靠一些心理咨询的大夫,要靠我们全体老百姓,全体学生,全体成员,要懂得这个知识来维护我们心理健康。
要靠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校,包括我们整个社会大家共同来努力维护心理健康,来健全我们的人格。
这样就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都知道中学生徐力,他为什么把自己至爱的母亲杀掉了呢?当然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徐力的母亲非常关爱徐力,她对他有一个要求,每个学期的考试务必要考到班里的前十名。
徐力不堪重负,他达不到这个目标,因为达不到目标,所以母亲总是唠唠叨叨,总是责备、总是指责、总是批评,这样就引起了超限效应,徐力拿木把的锤子把自己至爱的母亲杀害了。
我们知道,在普通高中当中有一个班主任,她非常非常地敬业,在高一年纪的学生刚一入学第三天,她就让他们要规划自己的宏伟蓝图,这没有错。
结果五十名同学三年以后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呢?有二十名同学的目标是清华和复旦,其中有一个同学不会写复旦,写成了负担。
所以这是我们在教育领域里面出现的一种超限效应,关于心理学的知识我们社会的所有成员,特别是我们师范大学的学生更要去关注它。
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诠释以及如何来判定健康不健康。
另外,对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分析,我认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这样四个方面不同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由社会适应不良引起的一种负性的情绪,比如说嫉妒、忧虑、自卑、焦虑。
这种情绪是有损于身心的,但是同时这个负性的情绪其中还有一种是有积极效应的。
那叫成长中的困惑,就是自己对自己不满意所引起的。
这是什么呢?这是我们在对自己的评价和在客观实际反馈回来的信息,和对自己评价有差异而引起的一种心理体验,我们从心理学上把它叫不愉快。
这种深刻的不愉快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自卑,比较痛苦,但是我认为这是奋发向上的同学在年轻的时候必然会有的。
一年当中有这么一两次,我认为是一种向上的动力,如果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这样的同学恐怕未必好。
第二个层次就是亚健康状态,一般的心理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会引发亚健康这个状态。
这个亚健康的状态,第一种是灰色心理状态,所谓灰色心理状态就是情绪比较低落,自卑,心情有些苦闷、忧虑。
好像什么也不感兴趣,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和这个生命意义的问题有关联。
对这样的同学我们有的大夫会把他误认为是忧郁症,实际上这不是忧郁症。
忧郁症我认为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至少要超过三个月严重的失眠,另外有三个月食欲不振,消瘦。
另外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什么事也做不了,还有一点就是性功能的衰竭,所以忧郁症不能随便给判定。
第二种亚健康状态是学习的焦虑心理状态,所谓学习焦虑的心理状态我们每个同学都会有感受,特别是在高考的时候。
我们会觉得头痛、胸闷、失眠,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潜能不能很好地发挥。
这些情况是一种学习焦虑。
第三种情况是人际交往的弱势心理,所谓人际交往的弱势心理是指在交往过程当中退缩、敏感,觉得交往过程当中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说话总觉得自己不得体,往往后悔,这个原因也比较复杂。
第四个亚健康状态就是情爱的挫折心理状态,这个一般是由失恋所引发的。
一般来讲,是以失落感为主的这样一种复杂的情绪体验,也有以单相似,以忧虑为主的一种听情绪体验。
绝大多数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以破灭感为主的一种情绪体验,觉得一切都完了,天好像都踏下来了,再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当然了我们理解这样的同学,实际上对爱情是非常真挚的。
第五点亚健康的状态是过敏性的认知反应。
所谓过敏性的认知反应是一种捕风捉影的,这一种夸大其词的。
比如说有一个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听化学老师讲过铝盐发酵的馒头吃了以后脑子会笨,所以他上了大学以后看到馒头他都认为是铝盐发酵的。
他就不敢吃,他怕吃了以后变成弱智。
有一次食堂里面没有饭了,只有馒头,所以他买了馒头以后寻思半天也不敢吃。
在“非典”的时候,距离很远的地方有一口吐沫,他就觉得这个吐沫的病毒钻到自己的肺里去了。
他猛洗自己的嘴,洗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还洗不干净。
这种情况我们把它叫做过敏性的认知反应。
过敏性的认知反应再严重了,不能得到很好的调节,就有可能真正变成心理障碍,所谓心理障碍那就是心理疾病。
我记得在九十年代,教育部曾经对于全国12.6万名大学生关于心理健康问题搞过一个非常大的调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有20.23%的学生有心理障碍。
我当时看了以后非常惊讶,是不是写错了。
我觉得心理问题这么复杂,用一个数据来表示它心理到底有没有病,我怀疑它是不是科学。
但是后是我看到一个资料,我就消除了这个疑虑。
在美国,人格障碍的患者要比精神病患者多得多。
在我们中国精神病患者比人格障碍的患者,也就是心理障碍的患者里面的一类要多得多。
这使我有一个反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的临床测量对于人格障碍一方面恐怕经验还不足,另一方面好像测量出来也没有多大的价值。
因为这个东西好像从生物指标的角度来讲,确实比较难测量,因为人家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关于研究病态人格,而我们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这样就事使我知道了,过去是大量的心理障碍没有被测量出来,现在我们测量水平高了,因此20.23%的我开始觉得有它的可信性。
那么到底怎么样来判定心理健康不健康呢?我认为有这样几种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是关于个人经验的关于个人经经验的标准。
比如说有一个同学他找我,他说邵老师,我有一件事情向跟你诉说,我有一件事情我想跟你诉说,我觉得非常苦恼。
我白天担心晚上睡不着,现在非常苦恼,我白天担心晚上睡不着觉,我晚上看到枕头,我就恐惧,因为今天晚上又会睡不着觉。
这样我们可以怀疑这个同学是不是得了神经衰弱。
我告诉他,睡眠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重要,你这种情况邵老师过去年轻时也有过,你不要担心,我告诉你,你这样,睡眠睡不好不要紧的,只要你不焦虑,没有什么关系。
睡眠和吃饭是一样的,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你不去注意它它就睡着了。
后来这位同学几个月以后告诉我,效果非常好。
另外我有一天去医院去做心电图遇到一个青年教师,他的心电图下来以后大夫告诉他你的心电图显示没有病,但是这位青年教师说,我肯定为心脏病,我二连率非常严重,我自己有这个感觉。
他说肯定是机器坏了,换了一台机器以后他还是没有心脏病,这种情况当然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心电图没有能做出来,还有一种可能性我们怀疑他是疑病症。
还有一位同学,他有一次因为忘了锁门丢了东西,这样就导致他以后每次锁上门以后总要推一下推两下,这是很正常的。
但有这样一位同学,他走出去五、六分钟了又回来了,还要推一下,又走出去五、六分钟又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