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如何成为人才

大学生如何成为人才

大学生如何成为人才
——《余世维—大学生如何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需要的人才》观后感
看了余世维的讲座有很多的感触与启发,相信很多人会跟我有相同的感觉。

作为一名大学者,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思想比我们更有深度,他的视野比我们的也更为宽广,他也更有资格来演讲教授当代的大学生如何才能称为世界五百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在这次的演讲中他所传达的不光是一种方法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大学生们殷切的希望:不虚度青春,抓住机遇,用于奋进,对社会的责任心,对事情的一种态度。

金融危机来袭,社会经济凋敝,对于中国大学生就业无疑不是雪上加霜,六百多万的大学生就业成了烫手的山芋,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如今大学的教育呢?大学生又应该怎样在这种环境中寻得机遇,发展自己呢?
高考人数逐年增加,大学扩招,以前的精英教育不在,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教育要放松,相反,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教育塑造学生的品格,做一个真正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人才,吸收其他大学的一些好的管理理念,去真正的培养出人才,让学生学有所得,我想这才是大学的办学真谛!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但真正的人才是要靠自己打造出来的,我们不能指望学校去鞭策我们要怎样怎样,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以后想怎样怎样,靠的是我们的态度,一种执行力,一种有作为的准备。

人才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在大学期间我们要怎样才能称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从余先生的演讲中我们了解到,我们需要的是提高我们的素养,养成一种谨慎的负责的工作态度,有一种不怕苦的精神,锻炼好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

“素养是对一个人才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外企最注重的不是你在大学里拿了什么样的文凭,而是你有怎样的素养。

”余世维这样说。

的确,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用到社会上的只有5%-10%,那我们给企业带来的就只是一种人格素养的体现。

我们很多时候都过多的注重学习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素养的一种培养。

看看现在的大学生,大学里有打架的,有旷课的,去拿着父母的钱大吃大喝的,在校园里乱扔垃圾的…
我不知道现在大学生是怎么了,迷失方向的消费主义者、享乐主义者。

“成功的人与不成功的人其实没太大的区别,区别在于成功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养成了一种成功的习惯,好的习惯就是一种执行力,就是一种办事效率”余世维这样告诫我们。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的就是养成一种成功的习惯,那个身边的小事做起。

余先生列举了中国人最不好的几方面,即对偏差无所谓,对细节不要求,换句话说就是缺乏一种谨慎的负责的办事态度。

诚然我们的这种办事态度让我们的餐饮业超不过美国的“麦当劳”,超不过“必胜客”。

这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们大学生也没有很好的履行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对于学习的应付,对活动的无所谓,对学生工作的敷衍。

也须他们还没为称为人才做好准备吧!
“能够上大学的人,他的I Q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他的情商E Q和逆商A Q 却不见得怎样”。

的确,很多大学生虽然在大学学习成绩很好,但出去工作什么也不会,不能受一点苦,也许家长对我们太好了吧,让我们学会了享受,却忘
记去做好吃苦的准备,他们经不起挫折与磨难,不会与人沟通,做事没有激情,不懂得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多读书涉猎不同的学科,语言表达能力不行。

我们很为这样的大学生感到悲哀,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我们要想要实现我们的梦想就必须把自己当成一个成功的人,把自己当成人才去有意识的培养锻炼我们的能力,从养成一个成功的习惯,不怕吃苦,不怕累,坚信我们会实现我们的梦想,有步骤的实施我们的人才计划,这样我们就不怕我们的不会有所作为!
余世维的讲座是发人深省的,抓住青春的机会,珍惜年轻的时间,去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比什么都重要!
大学生如何成为世界五百强需要的人才
今天看了余世维的“大学生如何成为五百强需要的人才”的讲座,很有触动。

于是便决定写这样一篇文章。

余世维主要讲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能力和素养
他认为中国人不是不聪明,而是相对于其它发达国家,我们的素质不高。

举了几个听起来好笑,听过后却不由地沉思的小例子。

于是,得出结论,我们中国人,特别是新一代的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二.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就是执行能力。

现在从大学生到管理国家的官员其执行力都要提高。

这样你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但是人们去最容易犯以下几种毛病,造成执行力的低下。

1.对偏差无所谓
2.个性上不要求完美
3.以自己份内的事情不能主动负责
4.以公司的标准不能坚持
就是这样几种毛病往往导致我们与成功失之交臂。

我们应该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再研究
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最后我们要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I Q,E Q,A Q
相信说到这三个Q,我们应该都不陌生。

当今社会IQ的地位不变,但是人们越来越重视EQ和AQ了。

智商是我们处理事情的能力,情商是我们工作的热情,而挫折商是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承受的能力。

每一样我们都不能少,
如果你想成为21世纪的人才。

从现在开始,从学校开始,我们就应试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这三个Q。

四.多方面能力
我们以后到工作上,首先遇到的也许就是写计划书了。

小到一个项目,大到一个工程,你都得要写个相关的计划书,来有效地分配资源,达到收获最大利益的目的。

所以我们在学校就应该多抓住一些机会学着写计划书。

同时,我们要学会使用沟通技巧。

俗语云: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使人跳。

这就充分地说明沟通技巧的重要性了。

遇到事情还要多多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来想问题。

有些事情我们做不好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多方位的思考和调查,老是在一个小圈子里打着转,便永远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还有一方面的能力就是不管你学哪个专业的,在这个经济时代,你必需学点工商管理的知识。

就像得学语文表达的知识一样,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掌握地通识。

五.个性
余世维先生在谈这点时,说到了“伟人”这个词。

他说这里提到的“伟人”不是像毛泽东,周恩来那样的伟人。

这里的意思就是那些能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的人。

哪怕是一个清洁工,他把负责的马路扫的光洁如新,他就是一个伟人。

别说你是上海市长,你没有治理好上海,那么你就不是一个伟人。

成为伟人,余世维先生说到五个条件:
1.智力
2.监督力
3.自信
4.主动积极
5.果决
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详细的说明这几点了。

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能从余世维的话语中有所体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