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新进展课件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新进展课件


脑梗塞CT征象

常 的 冠 状 动 脉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防治的三个层

? 一级 提高知晓率、就治率,行为干预等
? 二级 ECG 、 TCD 等筛选、药物预防(阿斯 匹林)及再预防血栓、介入血管成型, 干预狭 窄
? 三级 急性期治疗
远离疾病,选择健康的生活
方式
? 合理膳食 ? 适量运动 ? 戒烟限酒 ? 心理平衡
160mmhg)。 ? 动静脉血管分布不同于其他组织。 ? 头部处于身体顶端,供血功能上存在劣势。 ? 前后循环具有不同的发病风险
?脑动脉狭窄及栓子好发部位
? 动脉粥样斑块好发部位
?不同部位狭窄的症状
? 颈动脉系统 – 偏瘫,肢体麻木 – 失语 – 视力及视野障碍
? 椎基底动脉系统 – 共济失调,步态不稳 – 眩晕 – 猝倒 – 颅神经损害及交叉性瘫痪
6、内分泌代谢 17.6
3.3
6、消化疾病
17.0 3.3
7、消化疾病 15.6
2.9
8、泌尿生殖病 7.3
1.4
9、神经疾病 5.0
0.9
10、精神障碍 3.4
0.7
7、内分泌代谢 8.2 1.6
8、泌尿生殖病 6.7 1.3
9、神经疾病
4.2 0.8
10 、精神障碍
3.8 0.7
十 种死因合计
92.4
冠状动脉系统
? 胸闷、胸痛、气短、气喘、咳嗽、心慌、 腹胀、纳差、浮肿、无力
? 引起心脑血管损伤的病因
? 血管壁:硬化、炎症、先天病变、机械创伤、化学损 伤、恶性肿瘤、血管痉挛、夹层。
? 血流动力学:低灌注、房颤、盗血。 ? 血流变学:高粘、凝血异常、避孕药、DIC。 ? 静脉回流受阻:狭窄、血栓、机械压迫。 ? 其他:栓子、压迫、外伤、痉挛、不明原因者。
90.3
卒中分类
冠心病分类
? 无痛性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 ? 心绞痛型、 ?心 肌 梗 塞 型 、
心肌硬化型(心衰或心律失常型) ? 缺血性心肌病(充血型与限制型) ? 心性猝死 ? X综合征(微血管性心绞痛)
1.病因
? 全世界吸烟者 12亿 ? 超重或肥胖 10亿 ? 静息生活方式 30 亿万人
健康的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
? 限盐,<6克/日; ? 限酒; ? “四低、一高”
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低糖和高纤维素; ? 足量矿物质。
? “一”:每天喝一袋奶; ? “二”:主食250~350 克碳水化合物, 6~8
两;
? “三”:3份高蛋白食品。如 50克瘦肉、100
克 豆腐、 100 克鱼虾等;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 病临床研究新进展
心脑同病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 的心、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心、脑组 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导致局部心脑组 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的一类疾病。
? 病因相似 病机相似 检查相似 诊断相似 预防相似
? 治疗相似
08年卫生部公布的死亡原 因顺位表
流行病学概况
? 与年龄、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气候 (纬度)等 因素有关。
脑血流阈值为20ml/100g·min,神经细 胞处于电衰竭与能量衰竭之间,仅表现 为功能缺损,具有可逆性。
CBF< 18 ml/ 100g·min时
The ischemic penumbra
?堵了又会怎么样呢?
冠心病的检查
? 血糖、 ? 血脂、 ? 肝、肾功能 ? 血、尿、便常规、 ? 电解质等
蛋白酶等
Days
7 14
Weeks/Months

坏死、 凋亡
炎症 反应

修复 再塑
纤维组织 功能恢复
脑梗死病பைடு நூலகம்改变
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缺血中心区及其周围 的缺血半暗带组成。
缺血中心区 脑血流阈值为10ml/100g·min,神经细 胞膜离子泵和能量代谢衰竭,脑组织发 生不可逆性损害。
缺血性半暗带
? “四”:“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
七八分饱”;
? “五”:500克果蔬,即 400克蔬菜、100克
水果。
适量运动
? 运动的“三有”原则: “有恒”; “有序”; “有度”。
平衡心态
? 向心脏学习: 1.定位清楚,分工合作. 2.重点明确,抓大放小. 3.一张一弛,劳逸结合. 4.长远打算,均衡用力. 5.永葆青春,重在行动.
1、恶性肿瘤 144.6 27.3
1 、恶性肿瘤 130.2 25.1
2、脑血管病 93.7
17.7
2、脑血管病 105.5 20.4
3、心血管病 4、呼吸道病 5、损伤中毒
90.7 69.3 32.4
17.1 13.1 6.1
3、呼吸道病 4、心血管病
5、损伤中毒
84.9 16.4 71.8 15.9 46.1 8.9
急性期治疗的几个问题
?急诊处理流程
生命体征不稳定
疑为缺血性卒中 患者紧急评估
血象 血糖 心电图 凝血象
抢救至 生命体征稳定
CT扫描早期梗死征象
确定不溶栓
? 国内外有别:西方人种的高血压和 AS以损害 心脏血管和颈动脉病变为主,国内则以损害脑 血管为主(尤其大脑中动脉)。
? 全球平均患病率 500 ~600 /10 万。我国要 高于此。
表:2006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死亡原因

死亡率
1/10
构成比%

死亡原因
死亡率 1/10 构成比%
心电图、 心脏三位片、 心脏彩超、 运动试验(平板,踏车)、 动态心电图、 心肌核素扫描、 超高速CT ……
CT扫描早期梗死征象
? MCA高密度征 是MCA第1段血栓形成或栓塞的标志 ? 皮质带,特别是岛叶外侧缘或豆状核灰白质界限的消
失和脑沟变浅也非常重要。高达82%的MCA区缺血患者 在发病6h内可检测到这些征象)
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肾,眼动脉狭窄 斑块破裂形成心肌梗死,脑梗死
? 脂质浸润学说 ? 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 内皮损伤及血小板对损伤的反应 ? 炎症与免疫学说 ? 基因遗传学说 ? 现代观念为综合学说
?脑血管的病理生理的特殊性
? 脑血流量高(2%与20%)。 ? 耗氧(20%)耗糖高。 ? 自动调节功能易受损(MAP:60-
?血管病变的原因
? 动脉粥样硬化 ? 血管炎之炎性浸润 ? 先天畸形 ? 淀粉样变, 玻璃样变, ? 动脉夹层 ? 管外压迫 ? 适应性反应 ? 动力性压迫
脂质纤维斑块
脂质纤维斑块
复杂斑块
破潰、出血、血栓、钙化
溃疡斑块
粥样斑块
血栓
2.病理生理动态变化
Hours
2
8hr
Ca 2+N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