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ppt课件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ppt课件
.
27
测血压次数
35岁以上未诊断高血压者每年至少 测量1次血压;
初次发现高血压者至少连续测量3 天以上;
初治高血压患者每周测量1天;
高血压患者每月测量1天血压;
注:家庭血压监测每日早、晚各测量2~3个读数,
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
.
28
测量血压注意事项
测血压前30分钟内不喝咖啡或酒,不剧烈活动, 心绪平稳;排空膀胱,静坐休息5-10分钟。
适当空间、适宜温度、环境安静、无噪音。
初次测量应测双上肢(以高的一侧为准),当 两臂血压(收缩压)差值大于20mmHg时进行四 肢血压测量;
以后监测血压时习惯测量右上肢血压。
.
29
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分类: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 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人数的5 %~10%,常见的病因包括肾炎、 肾动脉狭窄、多囊肾、嗜铬细胞瘤、 皮质醇增多症等。
.
30
高血压分级
高血压按血压增高程度分三级: 1级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
99mmHg;
2级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 ≥110mmHg;
.
31
危险度分层
低危:1级高血压,无危险因素;
中危:1、2级高血压,合并2个以下危 险因素;
.
25
在未使用高降血压压药诊物断的标情准况下,测 量非同日血压3次,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者,即可诊断高血压。
.
26
诊室血压测、量动血态压血的压方监法测及家庭 自测血压3种方法。
血压计选择:台式水银血压计、 电子血压计、动态血压计。
推荐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用于家庭 血压测量。
多层螺旋CT(64排、256排)
.
16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
1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18
动脉硬化治疗
综合性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血管内膜剥脱术;
.
19
科学的生活方式
改变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最 重要的基础方法;
科学的生活方式
临床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肾脏
病、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
病;
.
33
高血压的治疗
降压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在140/90mmHg 以下,年龄≥80岁的患者应将血压控 制在150/90mmHg以下,对年轻人、一 般糖尿病、一般冠心病、脑卒中后、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目标为<130/ 80mmHg。
复方制剂: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 片)、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安博诺)、缬沙 坦氨氯地平片(倍博特)等。
.
38
什么样的降压药最理想
有效控制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维持主要器官的血供及靶器官功能,
单用该药有效。 不良反应小,患者能耐受。 服药方便(每只1次)。 容易调节剂量。 价格不贵,能承受。
平衡膳食; 适当运动; 戒烟限酒; 心情舒畅;
.
20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
21
.
22
.
23
.
24
(一)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 的危险因素;
2014年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9.3%,特点为 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正常血压:理想血压120/80mmHg以下,正常血 压130/85mmHg以下,正常高值140/90mmHg以下。
心脑血管病疾病的预防
.
1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 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 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 健康的常见病,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 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 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
36
降压药物种类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 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 等。
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比索洛 尔(博苏、康忻)、阿替洛尔等;
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等。
.
37
降压药物种类
利尿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呋噻米(速尿)、螺内酯、氨苯喋啶、 氯噻酮片、吲达帕胺(钠催离)等。
高危:1、2级高血压,合并3个以上危 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高血压3级;
极高危:高血压1、2、3级合并临床疾 病,或高血压3级合并危险因素;
.
32
危险度分层
危险因素:年龄≥55岁、吸烟、血脂 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和 缺乏体力活动;
靶器官损害: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 增厚或斑块、肾功能受损;
.
2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心绞痛、急 性心肌梗死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ST段抬 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
3
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脑中风、脑血管意外);
缺血性
脑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 栓塞);
.
7
循环系统
血液; 血管(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心脏(提供动力,血泵);
.
8
.
9
.
10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 血管变硬、管壁增厚、迂曲、弹性差;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
11
.
12
.
13
怎样检查血管是否动脉硬化
经颅多普勒(颈部、颅内段)
.
14
.
15
.
34
非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1限制钠盐的摄入; 2适度增加钾的摄入; 3运动; 4控制体重; 5戒烟; 6节酒;
.
35
降压药物种类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心痛 定)、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 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 贝那普利等;
出血性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4
.
5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 颤动、无症状性动脉狭窄、不科学 的生活方式等。
.
6
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二级预防:防复发,亡羊补牢;
三级预防:防并发症,提高生活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