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如何优化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作者:陈秀梅摘要:本文明确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理解句子和篇章、准确表达思想的能力,而不是教学死的规则。
文章回顾了历史上语法教学方法的变革,分析了英语语法的误区。
介绍了通过词汇教学语法的自然语法;并着重阐明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提倡的语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同时指出教师应该怎样做,进一步优化语法教学尚需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变革;误区;怎么做;优化语法教学前言中学英语语法属于教学语法范畴,是实践语法,不是理论语法。
它以培养学生理解句子和篇章、准确表达思想的能力为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学习语法有助于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
这一目的在课程标准的语法教学要求中有了比较清楚的描述。
一.语法教学方法的变革从传统意义上讲,语法教学是教学词法(morphology)和句法(syntax)的有关规则的。
然而,现在人们已不仅仅把语法看作是一堆需要机械操练、死记硬背的规则,Larsen-Freeman(2003)指出,语法随语言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语法教学不是教学死的规则,而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法的能力(grammaring)。
同时,她又提醒大家不要走极端,以为语法教学依靠真实生活的语言习得而不用教规则了。
她说,语言教学不只是自然语言习得,正规的语法结构的教学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这个教学的过程应该生机勃勃(dynamic),而非死气沉沉。
在我国外语教育史中,教学语法的方法经历了多次变革,主要使用过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直接法(Direct Method)、视听法(Audio-linguali sm)、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等。
这些方法的使用既有时间的顺序,但它们之间又相互交叉,就是说在同一时间不是仅限于使用一种方法。
二.英语语法的误区1.语法为自然习得,不需要被教授事实上确实有人能够比较自然的习得第二语言。
以一部分美国移民为例,这些人中就有人能够自己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而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学习。
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尤为普遍。
这些事例就使有人相信中国的学习英语的孩子们也能不通过老师对语法的讲解而掌握英语。
但是他们没有看到,上述的情形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语言学习者,即使是掌握了英语使用的移民们的英语水平也尚未达到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而且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学习英语的青少年没有处在英语的生活环境,在语言教育中他们进行的是外国语学习(ForeignLanguagelearning)而非二语言习得(SecondLanguageAcquisiton)。
虽然在国际上这两种教育常常被一起讨论,但两者在教育上还是有区别的。
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语法知识的讲授能否帮助学习者达到准确掌握语言目标。
事实上即使是最有技巧的英语学习者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掌握语法。
2.语法是一些无意义的结构的集合这种误解的产生源于人们把“语法”只和词形变化、语言结构规则联系在一起。
但语法本身并不是一维的,也不是无意义的。
语法由三个方面构成:形态句法(morphosyntax)-形式(form);语义(semantics)-意义(meaning);语用(pragmatics)-使用(use)。
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
一个方面的改变将导致其他方面的改变。
同时者三个方面在语法中又各有侧重。
要能使学生在适当是场合准确的运用语言表达完整的意义就必须完全的掌握者三个方面。
3.语法是一些任意的规则从Saussaure开始,语言学家们就认为语言是任意性的,但这并不代表语法也是任意的,相反,语法是人们根据语言总结出的关于语言本身的逻辑的、规则的知识。
4.语法是枯燥乏味的对于语法的这种印象来自对于反复训练和机械重复的恐惧。
但是教语法不等于必须学生无数次的重复模句,也不是强记语法规则。
这些活动的确令人厌烦并且在教学效果上差强人意。
英语教师能够创造出一种有趣生动,需要学生思考的训练语法的学习环境。
5.学生一次只能学习一种语法结构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教师可以每次只教一个语言点,学生也能一次致力于一个点的学习,但学生并不是在一次掌握了一个语法知识后才继续学习下一个。
新的语言知识与已学知识总是持续的相互影响。
例如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对于过去时态的完全掌握,但在教授过过去进行时态后,学生对于前者的掌握似乎就不那么完美,语言表现也下降了。
这种倒退现象会一直持续,直到他们完全掌握这两种时态并且区分清楚。
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法学习的轨迹并非是水平直线而是拥有峰和谷的曲线过程。
6.语法和词汇是知识范畴的,听、说、读、写是四种技能语法不仅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英语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出一些能够清楚背诵语法规则却不会运用它们来进行交流的学生。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以一种非自觉的方式运用语法规则来进行语言交流。
Ellis(1993)就提出语法教学应中在重在提升学生的语言意识而非对准确语言表达的练习。
V anPatten和Cardierno的同年实验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实验表明让学生们通过分析输入语言信息发展能力比给学生语法解释后再让他们做语言表达训练要更有效。
三、通过词汇教学语法(Lexical approach to grammar)这种方法又称作自然语法(Natural Grammar)(S. Thornbury, 2004)。
推崇这一方法的学者认为,很多高频率的英语单词用法与高频率的语法句型紧密联系,例如for, to, the, you, as, that等词,因此,当人们深入学习这些词的用法时不知不觉地,似乎不费力气就学到了语法。
的确,我们学习wish这个词时必然会接触到wish to do sth, wish sb success, I wish I could do sth等句型,实际上我们就习得了不定式和动词的虚拟语气的语法结构。
由此可见,词包含着语法,而且英语单词并不孤立,常相互包容、搭配,形成词块(chunks),如:lo ok for, long for, time for, need for等,还可以从语料库中搜索到无数个与for有关的搭配,涉及到许多语法现象。
于是,主张自然语法的学者甚至以英语中最常用的700个词设计了大纲,撰写了教材,设计了练习。
通过词汇教学语法为我们教学语法拓宽了新的思路,认识到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的紧密联系。
近年来,我国中学英语教材中词汇教学加强了“词块”的意识,注入了自然语法的教学思想。
四、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提倡的语法教学方法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主张改变以语法为纲,过多讲解语法知识,削弱学生语言实践的倾向;要将传统的语法静态讲述式教学,变为师生、生生一起活动的动态运用式教学。
要优化语法教学,必须体现课标所倡导的激发兴趣、发现探究、实践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语法教学研究的热情与日俱增。
从已有的成功的语法课分析,可以发现有如下一些值得重视的特点(表三):●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紧密联系,置这些活动于语言环境之中●语法教学与话题、功能的教学结合,使语法教学结合情景,与语篇教学和实际运用结合,开展任务型活动●采用归纳法,启发学生观察、发现、体验、感悟、分析、综合,逐步理解和掌握所要求的语法察、发现、体验、感悟、分析、综合,逐步理解和掌握所要求的语法●适时运用演绎法,教材提供注释,教师适当讲解,必要时借助翻译进行英汉比较●实施三维语法教学(Grammar 3D),不满足于让学生明白形式(form),即语法结构变化规则,而且要弄清楚该结构在语境中的意义(meaning),更要能够运用(use)。
上述语法教学特点在教材和教学中大体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呈现(Presentation)每个单元的重点语法结构一般是自然地出现在听说读写语言材料中,有时也与词汇教学紧密联系(如名词单复数)●发现(Discovery)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引导或启发学生注意新的语法现象,并根据上下文弄清其含义;有的教材也要求学生主动观察并发现新的语法●归纳(Induction)在进行语法专项练习之前,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究,试着归纳该单元的语法项目。
教师总结,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演绎(Deduction)归纳时,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语法注释或语法工具书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的认知度,有时可通过翻译做些汉英比较(如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A rising tide lifts all boats. 水涨众船高),从中欣赏英汉语之美●实践(Practice)利用教材和教辅提供大量的学习性任务(如词形变化、句型转换、造句、填空等操练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和巩固语法结构五、英语教师该怎么做在运用综合技能法教授英语语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1.肯定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向学生确立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正确位置。
2.从形式、意义和使用三个方面向学生解释语法结构。
以被动语态为例,这种语态具有明显的形式:最少是由一个动词和过去分词构成。
出现施动者时会由介词by引出。
Thebankwasrobbedbyagang.被动语态只能在动词为(下转256页)(上接255页)及物动词的情况下出现,这也是规则之一。
被动式也拥有语法意义。
它表明重点结构,强调接受者或动作的承受。
在例句中“bank”是被强调的重点,这与其在主动句中的地位不同。
我们何时使用被动,是否出现施动者等等这些问题就是关于语言的使用问题。
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结构也发生改变。
3.安排各种锻炼综合技能的活动,创造生动的环境让学生能发展语言能力。
例如在学习关于过去式一般疑问句的回答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改变以下自己。
她脱下鞋子,拿掉手表,戴上眼镜,穿上外套,拿掉戒指,然后让学生提问来只出她的改变。
学生可以提问:“Didyoutakeoffyourshoes?”“Didyouputonyourcoat?”这样的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为学生提供了需要思考的环境,避免了机械性的重复回答。
4.不能只重视听、说,也要安排必要的读、写内容。
使四种技能全面发展。
5.不能期待会回答所有的语法问题,要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中,不断完善语法知识。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已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创新,语法课也能上活了,出现了许多生动活泼的语法教学案例,如:用间接引语传话、用定语从句描绘人物、用被动语态讨论保护濒危动物等。
同时还可以看出,教语法有法,但教无定法,要兼收并蓄,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