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农田灌溉事业的技术和管理

我国农田灌溉事业的技术和管理

浅析我国农田灌溉事业的技术和管理摘要:近年来,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当前的农业节水灌溉方面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想要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农业,除了要做好基本农田的建设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提升我国节水灌溉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农田灌溉;节水灌溉;水资源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has made many achievemen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f to develop china’s modern agriculture, in addition to do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farml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continuously upgrade the technical level of china’s water-saving irrigation.key words: irrigation; water-saving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tv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业务水平过硬的农业技术人员,这使得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粮食产量逐年增加,进一步保障了我国的食品安全。

所以,当前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水资源的匮乏,而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发展节水灌溉就
成为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经之路。

一、我国目前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目前,各国农业灌溉的方式主要有渠灌、管灌、喷灌和滴灌等,每一种灌溉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因而适用环境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对其进行选择应用的时候,要对本地区的特点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以便选择最为经济的灌溉方式。

以我国北方缺水地区为例,由于缺乏地表径流,因此地下水是这些地区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灌溉方式也多以管灌和喷灌为主。

管灌,具有能源消耗低、投资少、管理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是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农田灌溉技术之一,但由于与管灌相配套的技术和设备还并不完全,因此该方法也存在着许多缺点。

比如,出水口容易生锈,操作也不是十分的灵活,无法与移动式软管进行连接等。

由于上述问题的影响,不少地区仍然在沿用土渠灌溉这一传统的灌溉方式,造成了大量的蒸发和渗透流失,大幅降低了灌溉用水的实际利用率。

所以,必须要尽快建立一套与管灌相适应的配套技术和设备,以便使其能够得到充分的推广和应用,从而为我国节水型农业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农田灌溉事业的成绩与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成就不仅是灌溉面积的增加,而且各地结合当地条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上都有所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例如:南方灌区的塘坝建设,增强了雨洪拦蓄能力,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减轻了水土流失危害。

北方缺水地区开发地下水灌溉,发挥的作用尤其值得赞扬。

北方地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井灌,现有井灌面积超过2亿亩;
在地表水灌区内打井,开采地下水作为第二水源,灌溉面积也达到2亿亩;二者合计接近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一半。

西北干旱地区灌溉,凡是实行井渠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的,都有效地解决了灌区次生盐渍化问题。

这些经验都值得深入进行理论总结。

但是,当前农业节水灌溉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亟待我们探讨、解决。

三、当前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工农业高速发展,用水过多,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加剧城乡矛盾,破坏生态平衡。

(二)建设规模过大,投资能力不足,许多灌溉工程未建成即投入生产运用;投产之后,又由于资金缺乏,设备不能正常维修养护,有效灌溉面积呈衰减趋势。

(三)建成的灌溉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单位无自主权,使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四)水利院校的教育和教材内容重视水工结构的设计理论,忽视管理科学与实践。

加上部分水利建设项目常以形象工程表现政绩,而对项目管理及其效果缺乏监测制度和评价指标;所以,就形成“重工程、轻管理,重大型、轻小型,重骨干、轻配套,重建设、轻效益”的社会思潮。

由此可见,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不仅工程续建配套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而且节水技术改造更需要从事水务工作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更新传统观念和技术知识,认真学习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从长远发展考虑,最根本的办法是培养具有新知识和新思维的后继人才。

四、减少输水过程的水资源流失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命脉,灌溉面积和灌溉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但是我国水资源匮乏
和水资源分配不均的实际情况却又严重制约着灌溉面积的提升,因此,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成为农田水利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农田节水灌溉主要分为“用”和“送”两个部分,但在不少地区,研究人员都将精力放在了如何更好的使用上,而忽视了输送过程中的节水问题,进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和研究力度,让节水灌溉不留死角,具体方法如下:(一)修好输水渠输水渠的修建质量不仅关系到渗漏度,还影响着输水的通畅性,一般来说,一处用心修整的输水渠能比那些随意开挖的沟渠节水20%~30%,如果能用塑料薄膜将其包裹,那么水资源的有效输送率就能达到95%以上。

除了做好输水渠的建设外,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对输水渠的维护,定期清除渠内的杂物、确保去渠岸的完整。

(二)选择合理的畦面积一般来说,短畦和小畦中水的流量更大,不仅用水少,而且灌溉效率也相对较高。

根据农田的实际灌溉经验,当畦长为50米时,使用渠灌能够得到最好的灌溉效果;而当畦长为25米时,使用井灌能够得到最好的灌溉效果。

所以要注意选择合理的畦面积,使之与灌溉方式相适应,让它们能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而获得更好的灌溉效果。

(三)实现合理运筹在水资源丰富、地表径流密集的地区以及宽垄的窄畦和地面平整的地块,可以采用两水夹浇的方法;对于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地势一头偏的灌溉区,可以将水渠修建在地势较高的一侧,让水从高处自然向下流去,以便节约人力及其它资源;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则可采用滴灌等灌溉方法。

一般来说,只要统筹规
划较为合理,都可以大幅提升灌溉用水的实际利用率。

五、加强农业节水灌溉的管理和科学研究基于农业节水灌溉的特点,开展农业节水灌溉的科学研究应注意的事项:一是要采取开放方式,吸纳多学科专家参与;二是要科学总结建成工程的管理运用效果,从中取得经验和改进方向;三是跟踪农民生产进行监测,取得的科学数据直接为改进生产管理服务。

开展农业节水灌溉的科学研究分两个层级。

一是宏观战略研究,意在为灌区建设找出正确方向,使之与流域的和区域的水资源配置相适应。

二是微观的技术性研究,意在解决生产管理的技术性问题,并为落实宏观战略研究提供支撑。

农田水利是防汛抗旱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从农业生产的诸多条件分析,减少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有效的措施是改善农田的排灌条件,把现有灌区的中低产田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农田。

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

多年来,农田水利工作围绕推进水价改革,进行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组建农民用水协会,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重点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要以农民用水自治为核心,以完好的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科学合理的终端水价制度为保障,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减轻农民用水生产成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六、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均且相对匮乏的国家,所以实行农
田的节水灌溉无论是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是确保我国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徐晓玲(1971年——);性别:女;籍贯:山东省莱阳市;毕业学校:山东省省委党校干部函授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职务:公务员;主要从事工作和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