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金一企业管理咨询(长沙)有限公司2014年4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第二章项目提出的理由2.1 项目提出的背景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拟建规模及建设地点4.1 项目建设方案4.2 项目建设规模4.3 建设地点第五章投资估算5.1 投资估算5.2 资金筹措第六章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6.1 经济效益6.2 社会效益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地锦家庭农场建设项目2.申报单位:长沙县耀祥菌业3.建设地点:长沙县路口镇荆华村方塘组4.建设期限:2014年-2020年,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美化园区环境,发展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第二步,园内体系完善,环境美丽,效益明显增加;第三步,农业效益和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5.指导思想: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直接目的,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探索建立一套高效能的并具有显著推广能力的农村现代农业产业模式,为长沙县农业、旅游业和新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区域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6.建设规模:建立以绿色蔬菜种植区、立体化生态种养区、农产品加工区、水稻种植区、生态旅游休闲区五个专业示范区构成的核心区域约700亩;辐射区域约5000亩;带动基地区域10000亩的岩泊渡农业产业示范园。
其中核心区域,拟建绿色蔬菜种植园示范面积约200亩,;立体化生态种养园示范面积约200亩;农产品加工园面积约50亩,集果蔬加工厂、米粉加工、木材加工厂、肉类加工厂和保鲜车间等建设内容;水稻种植园示范面积约150亩;生态旅游休闲园约100亩,集设施农业、休闲旅游、种养示范、特色餐饮、农业科普、农技培训中心、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等设施内容于一体。
7.投资规模: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675万元,占投资额45%;融资525万元,占总投资额35%;申请国家政策性扶持资金300万元,占总投资额20%。
8.效益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将形成约15%的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85年;具有良好的示范推广、联合带动、促进就业的社会效益;对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经济协调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为相似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工程示范和技术支撑。
9.申报企业简介:长沙县耀祥菌业,成立于2009年11月,位于长沙县路口镇荆华村方塘组,是一家以种植珍稀食用菌为主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至2013年已投资205万元,以自家居住场地为主体建一个比较大的珍稀食用菌接种、配料、制包、生产于一体的食用菌防空洞栽培基地。
种植园现有种植面积6000平方米,就业妇女200余名,主要种植反季节秀珍菇、姬菇、鸡腿菇、金针菇、银针菇的珍稀食用菌。
启动食用菌休闲产业项目,通过吸引周边农户加入,形成一户一特色的合作机制(种植特色植物、养殖专业品类),共同向客户提供农业生态休闲娱乐(蘑菇蔬菜野外采摘、休闲垂钓、挖泥鳅等特色活动)、农耕生活体验(耕种喂养、拓展教育)等综合服务,以大幅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打造特色品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通过拓展食用菌核心产业,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二、项目提出的理由(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十一五”时期,长沙县在发展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十二五”中央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低碳经济已逐步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五大显著的走势和特征:农业生产由传统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数量优先向质量、品牌并重转变;农业功能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经济、生态、旅游和文化等复合功能转变;农村形态由零散居住向功能配套的新农村综合体转变。
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透过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我们看到了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一条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新路径。
文件分七个部分共26条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其中着重鼓励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家庭农场建设等指导方针。
旨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速建设农村全面小康步伐。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实现长沙县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突破性发展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长沙县农业的发展速度还相对滞缓。
主要表现在:生产管理模式基本仍是传统和计划型的,耕作方式基本上仍是粗放型,农业产出率不高,农产品优质率不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科技含量不高,集约化程度不高。
在经营方式上还是封闭型的,农产品缺乏品牌竞争力优势,农产品加工滞后,流通渠道不畅,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从而导致农业商品率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增收不快,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为改变现状,路口镇党委、政府提出了路口镇未来农业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科技化,农产品商品化,产业布局专业化,生产方式机械化,农民生活现代化。
使农业由注重物质投入与依靠资源为主的资源型产业,转变为既重视物质投入、更重视智力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地锦家庭农场项目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2.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源。
大力促进高新农业科学技术转化,提高农业增长的科技含量,已成为推动农业经济转型、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然而,技术创新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和孵化机制,并配以必要的示范基地、科学的组织形式以及合理的激励制度。
该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就是要力求在农业技术创新的载体以及组织建设方面先行一步,为农业高新技术的试验、中试、示范以及探索农业发展内在机制的形式奠定基础,以促使农业技术创新,不断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是探索新时期下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现实需要根据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以开发为手段,探索一条以高科技为依托、市场信息为导向、农业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为根本、由企业具体运作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新路子。
探讨科技和农业相结合、企业与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形成高新科技平台效应,是岩泊渡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重要内容。
因而岩泊渡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将为探索以高科技投入、龙头企业带动、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农业产业化开发创造有效的模式。
4.是发挥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的现实需要由于岩泊渡农业产业示范园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的农业产业化核心,无论它所采用的是高科技领域技术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还是全新的运作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将对本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农业经营模式产生极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现代高新农业技术通过岩泊渡农业产业示范园这种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必将加快该地区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的变革和农业产业的成长壮大。
岩泊渡农业产业示范园引进的高新农业技术、现代农业设施及先进运作模式等将不断向周边扩散,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岩泊渡农业经济的腾飞。
同时也将为慈利县、张家界甚至湖南同类地区新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变革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5.是农业技术转化的载体,是推动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需要岩泊渡农业产业示范园具备科研、试验、中试、生产等硬件设施条件,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
通过与省内知名的农业院校联系和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开展适当规模的应用技术研究,有利于推动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同时,通过应用高新农业科技,培育或引进新的品种,应用新的管理技术,以确保岩泊渡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始终处于一种领先发展状态,更好地发挥岩泊渡农业产业示范园科研、生产、成果转化一条龙的优势。
6.是新型实用人才培训、新型农民培养的需要只有通过人才培训,提高农民或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的科技素质,才能真正推进“科技兴农”战略,才能实现农业现代产业化建设的预期目标。
岩泊渡农业产业示范园规划有培训中心,有强大的技术力量为依托,有实用的农科教结合基地,提供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样板,是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最理想的场所。
7.是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岩泊渡农业产业示范园的设计和运行,将体现高起点、高效益的基本特色。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在园内不仅要选择具有突出优势的农业高新项目,而且还要选配和组装农业产前、产后的有关项目及现代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这就有利于形成市场、技术、资源一体化组织的整体优势,有效带动农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之路,成为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保障农民的利益,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项目建设基础条件1.地理位置岩泊渡镇濒临澧水,跨水为廛,设有渡,此段河床礁石参差,历来是船只停泊的码头,故名岩泊渡,镇依此而名。
位于慈利县城西部,东邻零阳镇,西接宜冲桥、南山坪乡,南接朝阳乡,北抵高峰乡。
2.地形及地貌总版图面积93.7平方公里,岩泊渡境内兼有澧水冲积平原、山地及丘陵地貌,有水库资源,地貌类型丰富。
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
3.气候及水资源条件岩泊渡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总体特征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冬暖春早,无霜期长。
境内大岩峪水库,灌溉渠道覆盖岩泊渡全境,另有澧水由西向东贯穿全镇,水资源丰富。
4.农业资源岩泊渡镇的农业资源丰富。
主要物产有优质稻米、柑桔、椪柑、烤烟等,境内还盛产木村、楠竹、山竹等农林产品,建成了四万亩杜仲林,是慈利县杜仲基地之一。
5.人口状况全镇辖26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307个村(居)民小组,7815户,26267人。
人口地域居全县第三。
全镇剩余劳动力充足、人力资源丰富。
6.土地资源岩泊渡地处澧水流域,耕地24877亩,其中水田14219亩,林地面积79050亩,森林覆盖率35%。
耕地土层深厚、粘沙适中,肥力较高。
四、园区建设的优势、限制因素分析1.区位优势明显岩泊渡最具有突出的交通框架优势。
岩泊渡镇地处澧水中游,慈利县境中部。
澧水、枝柳铁路和常张高速公路横穿其境,交通方便,距县城15公里,张家界50公里,长沙257公里,交通位置十分优越。
境内干线公路大部分已实现标准化,通村道路全部硬化。
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具有较强辐射、拉动广大农村腹地经济的优势,能更好地发挥岩泊渡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示范作用。
岩泊渡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明显的区位优越,有利于商品集散、物资交流和技术扩散。
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控制农业污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单位土地的农业产值,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促进岩泊渡旅游业的发展、保障岩泊渡旅游兴镇战略的顺利施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