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2、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或句 例如: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 例如: 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 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 最好? 他回答说: 下一个! 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 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 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 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 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 球踢得最好? 他仍然回答: 下一个! 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找关键词句:抓住最关键的句子“ 找关键词句: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 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 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 了他的不满现状; 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 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 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 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 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
审题勿忘 ——审体裁
一、看题干是否明确限定写某种体裁 07湖南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 湖南卷以“ 湖南卷以 诗意地生活”为题, 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字的议论文 不少于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二、看题意适合写成何种文体 • 题目中有“谈”、“评”、“论”、“议”、 题目中有“ 的看法”“ 的启示” “……的看法”“ 的看法”“……的启示”、“从…… 的启示 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 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 • 题目中有“忆”“记”等字样的,大多是记 题目中有“ ”“记 等字样的, 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 叙文; 等字眼的, 应写成抒情散文。 应写成抒情散文。 06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较适合写 上海卷“ 上海卷 我想握住你的手” 记叙、抒情类的文章。 记叙、抒情类的文章。
2007年各地命题作文
四川: 四川:一步与一生 上海: 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 湖南: 湖南:诗意地生活 福建: 福建:季节 天津: 天津:有句话常挂嘴边 安徽: 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 江西:语文, 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语文, 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辽宁: 辽宁:我能 江苏: 江苏:怀想天空
审题关键——抓题眼
3、句子式标题——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 、句子式标题 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 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 我最爱这里的风景》 如《我最爱这里的风景》 题眼是“最爱”与“风景”两个词 题眼是“最爱” 风景” 成长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 《成长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 题眼是“成长” 牵手” 题眼是“成长”与“牵手”两个词 人生处处是考场》 《人生处处是考场》 则应扣住“处处” 考场” 则应扣住“处处”和“考场”从多方面来表 现人生无处不对我们有所考验
例2:在美国阿拉斯加温利钦自然保护区,为 在美国阿拉斯加温利钦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的鹿群,人们射杀了狼。十几年后, 保护区内的鹿群,人们射杀了狼。十几年后,鹿群 4000只发展到40000只 但它们体态笨拙, 只发展到40000 从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笨拙,没有 了昔日的灵秀,并且因为体质衰弱,开始大批死亡。 了昔日的灵秀,并且因为体质衰弱,开始大批死亡。 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开始四散奔逃, 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开始四散奔逃,但却 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审题分析:由果溯因,联系实际, 审题分析:由果溯因,联系实际,我们不难想 到人类的生活。如果像材料中的鹿群那样, 到人类的生活。如果像材料中的鹿群那样,没有生 存的压力,人的意志就会消沉,精神就会空虚。 存的压力,人的意志就会消沉,精神就会空虚。可 竞争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条件。正如古人所说, 见,竞争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条件。正如古人所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2:科学家罗素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前, 半个多世纪前,英国著名的数学家罗素曾经给他 的学生出过“ =?”这样一道题。 的学生出过“1+1=?”这样一道题。题目写在黑板 济济一堂的高材生竟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作答。 上,济济一堂的高材生竟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作答。 罗素见状,轻轻巧巧地在等号后面写上了2,并且说: 罗素见状,轻轻巧巧地在等号后面写上了2 并且说: 这是真理,面对真理, “1+1=2,这是真理,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 和顾忌的呢? 和顾忌的呢?” 审题分析:科学家罗素的话是值得推敲的关键。 审题分析 科学家罗素的话是值得推敲的关键。 科学家罗素的话是值得推敲的关键 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 “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概括 成一个正确的主张(观点) 要能于坚持真理。 成一个正确的主张(观点)是:要能于坚持真理。 当然,如果从“高材生”们角度出发, 当然,如果从“高材生”们角度出发,分析一下 “面面相觑”的原因,也可以得出另一观点:先入 面面相觑”的原因,也可以得出另一观点: 为主往往影响人的判断力。 为主往往影响人的判断力。
审读材料 提取观点
1、从分析原因入手。 从分析原因入手。 例如: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 例如: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 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 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 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 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 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 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 什么也没捞到 什么呢? 什么呢? 以果溯因:空间不宽、水域狭窄、 以果溯因: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 不多、井里捞鱼……通过“这是为什么”的 通过“ 不多、井里捞鱼 通过 这是为什么” 分析,就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 分析,就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广阔 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审题勿忘——审人称
• 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应因题目而定。 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应因题目而定。 • 正例: “我想握住你的手”中 “我”是施动 正例: 我想握住你的手” 对象,要讲述一个属于“ 的主动的故事, 对象,要讲述一个属于“我”的主动的故事, 在文章中要凸显“ 许多考生写“ 在文章中要凸显“我”。许多考生写“我” 想握住贫困生的手、残疾人的手、 想握住贫困生的手、残疾人的手、农民工的 都体现了“ 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手,都体现了“我”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体现了“ 忧国忧民的宽广胸襟。 体现了“我”忧国忧民的宽广胸襟。 • 反例:“我忧我思”很多同学写屈原、杜甫、 反例: 我忧我思”很多同学写屈原、杜甫、 范仲淹之忧思, 却不在场,自我缺失。 范仲淹之忧思,“我”却不在场,自我缺失。
审题关键——挖题蕴
我们对题意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还 我们对题意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 应认真体会其深层懂得比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 应认真体会其深层懂得比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 要透过表层信息,去挖掘深层的隐含信息。 要透过表层信息,去挖掘深层的隐含信息。
它可以是走的路, 《路》——它可以是走的路,也可以是攀登科学 它可以是走的路 高峰的路。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发展为公路、 高峰的路。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发展为公路、 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 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 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 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 人生的加减法》 《人生的加减法》——“加”可以理解为“加 加 可以理解为“ ”“提高要求等 提高要求等” 可以理解为“ 压”“提高要求等” ,“减”可以理解为“减 ”“降低要求 降低要求” 可以写“增加些乐趣, 压”“降低要求”等。可以写“增加些乐趣,减少些 压力” 也可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压力”,也可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基本步骤:
(1)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 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 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 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 引不误。 引不误。 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 (2)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 (3)联系现实,提取观点。 联系现实,提取观点。 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 (4)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 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 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 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 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须精 对事情的分析, 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 点。 做出结论。 (5)做出结论。
审题பைடு நூலகம்键——抓题眼
1、词语式标题——《心事》,原题添加限制后成 、词语式标题 《心事》 我的心事》《班主任的心事》 》《班主任的心事 为《我的心事》《班主任的心事》等。 2、短语式标题 、短语式标题—— 偏正短语: 我心中的歌》 题眼是“心中” 偏正短语:《我心中的歌》,题眼是“心中”, 写的应是一段埋藏在心底具有感人情怀的事情。 写的应是一段埋藏在心底具有感人情怀的事情。 并列短语:有时要去寻找两词之间的关系。 并列短语:有时要去寻找两词之间的关系。如 成功与失败》 人与路》 《成功与失败》、《人与路》写作的重点在两个 因素的沟通上。 因素的沟通上。 动宾短语:宾语规定了对象, 动宾短语:宾语规定了对象,而动词是写作时的 题眼。 看家乡》 题眼是“ 题眼。如《看家乡》,题眼是“看”,要从视觉 写家乡,写眼中所见的家乡独特的风土人情, 写家乡,写眼中所见的家乡独特的风土人情,或 家乡的变迁。文中当然能写思索, 家乡的变迁。文中当然能写思索,但一定得是由 而引发的思索。 “看”而引发的思索。
审题勿忘 ——审体裁
• 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立志成 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 小事不小》 课间》 才》、《小事不小》、《课间》、《上 学路上》 学路上》等。 • 可试着加上一些“标志”。例如《立 可试着加上一些“标志” 例如《 志与成才》 小事不小》 志与成才》、《小事不小》之类题目 可加“ ”“说 课间》 可加“谈”“说”;《课间》、《上 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 ”“忆 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 这类标志加上以后, 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 就显示出来了。 就显示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