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简介
绣 蝴 蝶 孤 单 影 碎
笑 不 言 语 一 展 眉
一 针 隔 山 眼 媚
一 针 绣 出 烟 雨 迷 醉 一 夜 白 发 三 千 会
残 烛 伊 叹 红 妆 韶 华 催
绣 花 弄 坊 尘 满 柜
旋 针 寄 思 君 何 时 归
良 人 策 马 旧 袍 独 醉 月 下 拨 琴 苏 绣 配
十 指 捻 针 抚 纱 苏 绣 陪 携 伊 听 曲 江 南 水
一、苏绣历史
文化古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 之称,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的苏州 刺绣艺术,亦早已闻名于世。 小桥, 流水,人家,园林,昆曲,美食。古 典格局,诗意江南。二千五百年的苏 州文明熠熠生辉。 苏绣,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美丽 的情结。那些绣花用的绷布、绷架、 苏针、花线,它们依恋的目光永远不 会离开水灵如草清澈如花的江南女孩 ,任伊老了,也依旧眷恋。这是一种 刻骨铭心的喜爱,是天荒地老般的爱 情。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苏州有一种工 艺名叫苏绣。女红之巧呵,十指春风 。
唐伯虎 . 腾王阁
清代(公元1644~1911年 )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 ,当时的苏州更有了"绣市"的 誉称。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 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 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仅苏 州一地专门经营刺绣的商家就 有65家之多。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 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 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 此时的 绣品种类已十分丰富。按品种 分,有双面绣、单面绣;按体 积造型分,有台屏、墙屏、地 屏和大型组合屏风;按表现内 容分,有人物、宠物、花鸟、 风景、静物、特色建筑物……
遗产保护
•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 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 省苏州市的李娥瑛和顾文霞为该文化遗产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 名单。苏州被称为"绣市"而扬名四海。
平针绣
乱针绣
低档品
精品
10
苏绣特点
•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 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 地方特色浓郁。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 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 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 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
2015-5-27
2015-5-27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 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公 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 绣制作的记载。此后经过历代 的不断发展完善。 到明代(1368~1644年) 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 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 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局 面。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 唐寅 (伯虎)、沈周为代表的 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 。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 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 笔墨韵味琳漓尽致有“以针作画 ” “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 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 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 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与书画艺 术媲美争艳。
沈寿 . 耶稣像
原图稿
传统苏绣针法及其运用 按针法分类 苏绣按针法可以分为 :乱针绣与平针绣两大类 。乱针绣,顾名思义是针 刺很乱的一种绣法,其实 这是一种似乱不乱的刺绣 ,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通 常由直斜,横斜线错综组 合,交叉掺合而成,再经 过一次再次的分层掺色, 疏密,直至光、色、形相 似为止。而平针绣相对乱 针绣来讲,线条的排列比 较整齐,起针和落针都非 常有规律,用这种针法绣 出的作品较为平整,在绣 制植物尤其是花类时较为 常见。
2015-5-27
2015-5-27
2015-5-27
香 绢 裹 雨 一 丝 楼 推 君 言 战 罢 沙 场 灰
苏 水 梦 东 风 笑 花 飞
谁又 绣一 心针 中叶 泪落 思
递 君 茶 一 杯
遥 寄 苏 绣 燕 南 追对 花 对 酒 鸳鸯 对2015-5-27
2015-5-27
苏绣简介
苏绣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 苏绣即苏州刺绣 ,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 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 苏绣产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 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 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苏州女子性情柔和,心灵手巧,擅 长慢针细活。苏州绣娘有 10 多万人,家家有刺绣,户户有绣娘。苏绣工艺是 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 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
特别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流的潮 流中,苏绣也出现了创新的兆头。 光绪年间 ,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沈云芝闻名苏州绣坛, 她溶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于刺绣之中,新创 了“仿真绣”。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寿 辰,沈云艺绣了佛像等八幅作品祝寿。慈禧 备加赞赏,书写“寿”、“福 ”两字,分赐给沈 云芝和她的丈夫余觉。从此沈云芝改名沈寿 ,此后她的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 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意大利,轰动了意国 朝野,《耶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 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大奖,售 价高达一万三千美元。《美国女伏倍克像》 赴美展出时,其盛况空前。沈寿的“仿真绣” 传誉中外,开拓了苏绣崭新的一页。 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由于 常年战乱,苏绣业曾一度衰落。1950年后, 国家专门设立了苏绣研究所,并开办刺绣训 练班。苏绣的针法由原来的18种发展到今天 的4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