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
(1917~1949)
20年代丰富绚烂的散文
一、“随感录”作家群。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 鲁迅的杂文最具有代表性,成就也最高。俞平伯20年 代的散文集有《燕知草》和《杂拌儿》。初期散文朦 胧空灵,透露出玄妙的哲理与感伤的思绪,文笔繁缛 晦涩。其中《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陶然亭的雪》 《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等,是散文中的名 篇。 二、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 以朱自清、冰心为代表。他们 以文字优美而著称。其他作家如 许地山《空山灵雨》, 叶圣陶《剑鞘》。 三、郁达夫散文真正显示其散文独特艺术成就的是游记。 20年代的散文以《还乡记》和《还乡后记》为代表。 30年代是《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四、瞿秋白散文《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是报告文学的 开拓之作。

心灵独语——《野草》
共收作品23篇。作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 北京。 1.《野草》的风格与写作姿态可用“独语” 来概括,主要是作者抒发了自己灵魂深处的矛盾、紧 张、焦虑,也包括难于言传的感觉、情绪、意识与潜 意识,并引向哲理的思考。体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 韧性战斗的哲学;反抗绝望的哲学;向麻木复仇的哲 学。 2.《野草》很晦涩难懂,鲁迅自己也说过,他并不希 望青年完全读懂他的《野草》,因为《野草》只属于 他自己。
《野草》大致的内容
1.对于封建专制文化和世俗社会的抨击,鲜明地表达作者 的爱憎之情。《复仇》《狗的驳诘》《死后》《颓败 线的颤动》《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失掉 的好地狱》。 2.寄托作家自己在黑暗中与旧势力奋勇搏斗。在艰难中顽 强求索的精神和情感。《秋夜》《这样的战士》 3.表达思想上的苦闷、彷徨、孤寂,以及为挣脱这困惑所 进行的思索。《影的告别》《希望》《死火》《墓碣 文》等 4.洋溢着春意、蓬勃的精神的。《雪》《好的故事》
现代散文的主要特点:
1.革新散文内容,表现个性。这是五四运动对于“人”的观念 的 发现,在散文上的影响。 2.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 谈”。 3.文体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 4.受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 5.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自己的园地——周作人的散文创作
1.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周作人最早是作为翻译家出 现的。著名的《人的文学》和《思想革命》《平民 的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论文,形成了自己的 完整的理论体系。 2.1924年后写作的重点转向散文,并一发不可收,相继出版《雨 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十几部散文集,成 为中国新文学散文史上杰出的散文家。 3.周作人的散文分为“浮躁凌厉”和“冲淡平和”两体。他最擅 长的 为“冲淡平和”的闲谈体,意蕴深远、风格独到、造诣极高。
四、抒情散文 (一)现代“美文”的新拓展 1.独立的“艺术制作” A.自觉的文体意识:新近作家对抒情散文的“独立的 创作” B.独立的文体形式——“何其芳体” 2.注重个人心灵的抒写 A.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B.注重情调和氛围的创造
3.对散文艺术美的追求
A.精雕细琢的形式美
B.融合现代派诗文和古典诗词的表现艺术
B .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半部韩非治天 下》、《脸与法治》等
C.对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文学的不满:《马克思风》、 《今文八弊》等
பைடு நூலகம்
3.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 A.倡导“幽默文学”:拓宽现代散文的表现领域
B.创造了“闲谈体”散文:笔调自由,形式多样,庄 谐并重 C.融合了中西方散文小品艺术:“幽默”、“闲适” 、“性灵”三位一体
2.钟敬文(1903——),广东海丰人 。 游记集:《西湖漫拾》、《湖上散记》
五、报告文学 (一)自觉阶段的报告文学 1.“左联”的贡献 A.正式提出“报告文学”的名称 B.大力提倡报告文学 C.对外国报告文学作品和理论的译介 2.报告文学的兴盛 A.独立的文体意识:阿英选编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 学》,是我国最早以报告文学命名出版的报告文学集 B.成熟的作家作品: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 C.“文学效应”:1936年——“报告文学年”
周作人的散文
1.更倾向于把文章当成“自己的园地”,是抒我之情 的“言志”。他乐于饮苦茶、读杂书,陶醉于他的“苦 雨斋”那浓郁的古典氛围中,去玄思冥想,言志作文, 在文学上寻找安慰。代表的散文是《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 《苦雨》《喝茶》《乌篷船》等。 2.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了 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 3.三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实验了一种“文抄公体”的形式,文 章的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其间的是周作 人的评点,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或两者兼而有之。
3.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 作家,翻译家。 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 A.漂流者的感伤曲:《黄昏之献》 B.希望和斗争的歌唱:《鹰之歌》 C.散文诗体:色彩浓重,情思深致 (四)随笔和游记 1.丰之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
随笔体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是诗人,又是散文家。他把诗与散文两种文体结合起来 创作,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诗,像《匆匆》,全文不过六 七百字,但却跳动着美的节奏和美的旋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 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 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的散文还有另一种风格。在记叙性教强的散文中用清淡 的语言、平易的叙述表现了作者朴素的情感。像《生命的价格— 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
2.二十年代 :杂文已臻成熟;大革命失败后,一度趋 于沉寂
3.三十年代 :杂文繁荣鼎盛,进入高潮期
(二)三十年代的杂文成就 1.繁荣的杂文园地:刊物多——作者多——作品多 2.杂文的“鲁迅风”:以鲁迅为典范的杂文创作潮流 A 鲁迅后期杂文 B 瞿秋白、茅盾等的杂文创作 C 师承鲁迅杂文的新秀创作:徐懋庸、唐弢、柯灵、巴 人、聂绀弩等。 3.杂文理论贡献 :瞿秋白的《 〈 鲁迅杂感选集 〉序 言》
周作人散文特点
1.周作人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影响之一,是 创造了闲适、清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 的一脉散文来。 2.短小精悍、简洁老练是周作人小品散文 的一般特征。 3.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都是周作人 这一流派。对后来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美文典范——朱自清的散文
1.在中国新文学史中,朱自清是享有盛誉的散 文大家,在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中是极少数能 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名篇(可与古典名篇相媲 美)的散文家。 2.朱自清在二十多年的散文创作中,前后风格差别很 大,前期散文优美抒情,具有“美文”的特质;后期 散文侧重议论,偏于说理,具有杂文性质。
何其芳

何其芳(1912 —— 1977), 四川万县人 。1913年秋,进 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钻研 并创作诗歌。是“ 汉园三诗 人 ”之一 。1933年开始写作 散文 。1938年奔赴延 安。何 其芳是30年代最有成就的抒 情散文作家,有散文集《画梦 录》、《还乡杂记》等。
2.“诗人的散文”:《画梦录》 A.空灵飘渺的情感体验:惆怅、感伤、孤寂的心境 B.如诗如梦的艺术境地 ① 奇丽的幻景 ② 复合的情感性意象 ③ 象征,暗示多样的表现手法 3.分析名作《雨前》 意蕴:政治气候低沉的压抑感——对美好天气的向往
艺术:寓情于景,似诗如画
(三)李广田、陆蠡与丽尼 1.李广田(1906 —— 1968),山东邹平人 。“汉园 三诗人”之一。 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 A 从重主观抒写起步,扩展到乡土“画廊”的描绘 B 散文名篇《山之子》 意蕴:劳动人民深重灾难——“山之子”的优秀性格 艺术:结构曲折跌宕,烘托、对照多种手法 2.陆蠡(1908-1942),字圣泉,浙江天台人。作家, 翻译家。 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A 儿童记忆中的自我咏叹:《海星》 B 山乡叙事中的反抗情思:《竹刀》 C 散文名篇《囚绿记》 意蕴:对绿色的爱恋——对光明和自由的执着追求 艺术:结构精巧,意在言外
(三)杂文新秀 1.徐懋庸( 1910——1977),原名徐茂荣,浙江上虞 人。作家,翻译家。 杂文集:《不惊人集》、《打杂集》、《街头文谈》 2.唐弢(1913 —— 1992),浙江镇海人。作家,评论 家。 杂文集:《 推背集 》、《 海天集 》、《 投影集 》、 《 短长书 》
三、小品文 (一)“小品文的危机” 1.“论语派”:30 年代出现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 是林语堂,成员有陶亢德、潘光旦等 。得名于1932年创办 的 《论语》半月刊,后又办《人间世》、《宇宙风》等刊 物,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文字,主张“ 性灵论” ——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2.左翼作家对“论语派”的批评 A.对“论语派”的自由主义立场和态度的批评 B.反对一味追求“纯文学”倾向,提倡战斗的小品文
朱自清的散文
1.朱自清的散文首先是美的白话文,在打 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方面,他是贡 献最突出的一位。名篇《荷塘月色》、 《绿》美在意境清幽,意象繁复;《背影》、《儿女》、 《给亡妇》等美在情深意浓,委婉真挚,缠绵悱恻。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细腻幽怨的意境。 2.朱自清的散文还是纯粹的白话文。文字几乎全部用口 语,清秀、朴素,他的许多语句都像是被活生生地提到 纸上去的,富有一种口语所包含的生气。朱自清的散文 在当时被人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前期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写景抒情,一类记 人叙事。这两类散文都有名篇流传于世。 写景抒情类散文,用精雕细刻的工笔手法大量的比喻,栩栩如生 地把景物表现出来,使人读后有特别真切的感受,如亲历其地亲见 其景。如《荷塘月色》《绿》 记人叙事类散文,可称为亲情散文,像《背影》《儿女》《给亡 妇》等主要是抒发父子之情、夫妻之情,这类散文写得真切感人, 充满了浓浓的人间至情,读来令人不禁泪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