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区别点
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区别点
检查时间
发作时查环状体,发作数小时后不易查见。
发作后10小时内检查,太久后原虫数量会下降。
治疗
治疗药品
一般性:磷酸氯喹+伯氨氯喹
耐药性:选用盐酸甲氟喹、磷酸咯奈啶、青霉素类、磺胺类+TMP代替氯喹,同时加服伯氨喹琳。
选用磷酸氯喹注射剂、盐酸喹宁注射剂、盐酸甲氟、磷酸咯奈啶、青霉素注射剂作静滴或鼻饲,清醒后加服伯氨喹琳。
生活史(都需要人做中间宿主和雌性按蚊做终宿主,并经历世代交替)
红内期增殖周期
48h/代
36~48h/代
致病
发作
隔日发作一次
通常隔日发作一次,后发作不规律
再燃与复发
有再燃也有复发
有再燃无复发
发作症状
周期性冷、热、出汗;贫血;肝脾肿大。
周期性冷、热、出汗;贫血;肝脾肿大;剧烈头痛,急性神经错乱,昏迷;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小于正常红细胞,圆形;核小,致密,深红色,偏于一侧;胞浆深蓝色;虐色素黄褐色,散于细胞质中。
新月形,两端较尖;核小,致密,深红色,位于中央;胞浆深蓝色;虐色素黑褐色,块围于核周围。
雄配子体
大于正常红细胞,圆形;核大,疏松,浅红色,多位于中央;胞浆浅蓝色或者淡红色;虐色素散在细胞质中。
腊肠形,两端钝圆;核大,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胞浆浅蓝色或浅红色;虐色素围于核周围。
区别点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形态
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直径1/3;环教粗大;核1个,2个核的较少;一个红细胞多寄生1个环状体。
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6;环纤细;核1~2个;一个红细胞多寄生2个环状体。
大滋养体
虫体不规则,较大;有阿米巴样伪足,空泡明显;虐色素细小,黄褐色。
体小,圆形;空泡小;早起虐色素细小,金黄色,后期结成块状,黑褐色。
裂殖体前期
圆形或不规则;核分裂为2个以上,空泡消失;虐色素分布不均,虐色素呈短杆状。
圆形,核分裂为2个以上;虐色素集成块状。
成熟裂殖体
大于正常红细胞;裂殖子12~24个,通常16个,排列不规则;虐色素常集于一侧,黄褐色。
小于正常红细胞;裂殖子较小,8~24个,排列不规则;虐色素成团块状,黑褐色。
雌配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