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布线的一些基本知识

#综合布线的一些基本知识

目前基于铜介质双绞线的千兆以太网有两个标准,即1000Base-T 和1000Base-Tx。1000Base-T 是基于四对双绞线,全双工运行(每对线双向传输)的网络。该技术使用的是比较复杂、效率更高的编码技术,且其带宽(不等于传输速率)为100MHz。这也是该技术的一个出发点,即希望该网络技术可以运行在五类线上。由于是四对线同时进行双向传输,线对之间的串扰就比较严重,而更高效的编码技术要求更好的信噪比,因此,这种技术就要求网卡以及网络设备的接口,例如交换机或HUB,必须有串扰消除技术才能保证网络可以正常的接收信号。这样就使得网络的端口接入费用增高(特殊的接收电路设计),而这种1000Based-T 的网络在超五类或者性能较好的五类系统(经过TSB95 标准的认证测试)上就可以运行。

1000Base-Tx 也是基于四对双绞线,但却是以两对线发送,两对线接收( 类似于100Base-Tx)。由于每对线缆本身不进行双向的传输,线缆之间的串扰就大大降低,同时其编码方式也相对简单。这种技术对网络的接口要求比较低,不需要非常复杂的电路设计,降低了网络接口的成本。但由于使用线缆的效率降低了(两对线收,两对线发),要达到1000Mbps的传输速率,其带宽就必须超过100MHz,也就是说在五类和超五类的系统中不能支持该类型的网络。一定需要六类系统的支持,

综上所述,1000Based-T 可以运行在超五类或高性能的五类系统上,但是网络接口的成本比较高。1000Based-Tx 只能运行于六类系统上。

解答你的问题:

1.是说6类线本身就能达到1000Mb/s的传输速率吗?对

2.不用借助价格高昂的特殊设备的支持?对

3.这些设备一般是指什么设备呢?交换机和网卡等网络设备

4.还有就是超5类线支持1000Mb/s的传输速率是8条线都需要用上吗?对

5.为什么用8条?规范规定

6.6类支持1000Mb/s的传输速率用几条线?还是常用的1、2、3、6这四条?8条

7.这传输带宽和传输速率有什么关系呢?带宽大,速率高,传输的数据越多.和高速公路越宽车道越多,车速越快,经过的车辆会越多一个道理.

8.2种线带宽差这么多传输速率却都能到1000Mb/s?参考上个问题的解答,在车速缺相差很大的情况下,想要单位时间内经过车辆一样多,怎么办? 只能增加路宽,也就是增加车道.所以超五千兆传输是用1000Base-T,四对双绞线,全双工运行,又发又收.而六类就可以只两对线发送,两对线接收.

9.1000Base-T是指传输速率到1000Mb/s吗?是的

补充:

1.1000Base-Tx的含义是什么呢?含义在上面不是已经有了吗??

2.6类线和超五类布线系统具有非常好的兼容性,且能够非常好地支持1000Base-T。这指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说6类线可以向下兼容1000Base-T布线系统

3.是说因为6类可以支持更高的带宽,所以在1000Base-T系统中,可以轻松支持超5类用100MHz所支持的1000Base-T系统?对,是的,传输率超出很多.

4.6类只所以能扩展到250M是因为他的线径更粗和带十字骨架等物理条件决定的吗?但是有的资料中说线径越粗可支持的带宽越小对吗?这样的话这两点就冲突了啊?不单纯是这一个原因,信号串扰更重要.如同并行ATA为什么会传输速率到了理论的ATA133后再无法上

升一样,信号串扰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5.按您所说的1000Base-Tx( 类似于100Base-Tx)但100Base-Tx是用2对线完成的双向通信,1000Base-Tx即使是6类线也需要所有4对线全部工作这是为什么呢?如问题(6)。类似于100Base-Tx是指它们都是半双工的方式,儿不是1000Base-T的全双工!!! 因为只有要达到千兆,并采用了半双工的模式,所以需要8根全部使用,否则达不到千兆.

6.有用2对线完成千兆传输的吗?可以,7类线肯定没有问题.但不确认6A,6A类的传输速率可以扩展至500MHz的话,两对也就可以了.

7.10GBase-T有怎么做呢?靠什么线缆支持呢?有10GBase-Tx吗?按道理应该是6A往上的,具体不清楚,自己也没接触过.

挤压式、半挤压式、挤管式模具的区别

2011/10/21 0:00:00来源:北京电缆网

一、挤管式:

内模特点: 前端有明显的管长,一般在5mm以上

外模特点: 外模模口廊长很短,一般在1mm以下

押出调试: 内外模嘴距离0~2mm

内模选用方式: 绞合外径+(0.3~0.6)

外模选用方法: 内模直径+壁厚(一般选用0.6)+外被厚度X2

如: UTP 24#/4P 绞合4.22 内模选用4.7 外被厚度:0.6

外模选用: 4.7+0.6+0.6X2=6.5

适用线材: UTP,2547,2854等常用套管式线材

外观特点: 有明显股纹,脱皮比较松.编织线套管押出外观不能有股纹,脱皮要求脱100mm以上.

二、半挤压式:

内模特点: 前端有明显的管长,一般在3~5mm

外模特点: 外模模口廊长很短,一般在1.5mm以下

押出调试: 内外模嘴距离3~6mm

内模选用方式: 绞合外径+(0.2~0.5)

外模选用方法: 线材外径+(0.1~0.5)

如: 2464#24/5C+AEB 绞合3.45 OD:5.0

内模选用3.8 外模选用: 5.2

适用线材: 未注明套管押出编织线,要求外观圆滑无股纹的缠绕线.(如2547无股纹等),其他单芯缠绕线.

外观特点: 线身光滑,或表面有轻微编织纹;外被内壁有明显编织或缠绕纹;脱皮50mm编织或缠绕铜丝不能拉断。

三、挤压式:

内模特点: 管长小于3mm或无管长

普通外模特点: 普通加压外模廊长大于3mm

二级加压模具: 外模廊长大于5mm为第二加压段,第一加压段为锥形部分

押出模具调试: 内外模嘴距离10~30mm

内模选用方式:绞合外径+(0.3~0.6)

普通外模选用方法: 线材外径+(0~0.2)

二级加压外模选用: 线材外径+(0.3~0.8)

例1.52RVV 3X0.5mm2 绞合外径:4.65 OD: 5.8 绞距:100mm

内模选用: 5.0mm 外模选用普通加压外模:5.9mm

例2.SJT 16AWG/3C 绞合外径:5.9 OD: 7.8 绞距: 60mm

内模: 6.3 外模: 二级加压外模 8.3

适用线材: 电源线或类似其他线材;二级加压外模适用芯线绞距较小的UL电源线

外观特点: 线身光滑,脱皮长度100mm以上,防止芯线粘连

综合布线产品相关的算法

配线架得根据建筑的规模及信息点决定!

具体给些综合布线常用的公式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

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3%:表示富余量

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

(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

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

+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

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

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

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

(电子工业出版社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3、C=[0。55(F+N)+6]Xn(m)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

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3%:表示富余量

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