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传感器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传感器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2. 其它材料 (1)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2)石英晶体材料 (3)功能陶瓷材料 (4)功能高分子材料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2.1.2微传感器的加工工艺
1.光刻技术 光刻技术是将设计好的图形转换到硅片上的一种技术,是 加工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和集成传感器微图形结构的关键技术。
器信息融合系统瞄准未来信息化战场需求,着眼于提高信息采集
和信息融合能力,突破以往多传感平台只限于单平台多传感部件 的概念。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2. 在民事领域的应用 (1)移动机器人的感知系统
移动机器人的传感器可分为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内部
传感主要有里程计、陀螺仪、磁罗盘及光电编码器等。外部传感
1. 信息融合的层次 (1)数据级融合 (2)特征级融合 (3)决策级融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2. 信息融合的结构 (1)集中式 (2)分布式 (3)混合式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2.3.3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实例
1. 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军事应用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诞生的奠基石。多传感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2.几种代表性现场总线技术
(1)基金会现场总线(FF)
(2)Lonworks总线
(3)Profibus总线
(4)CAN总线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3.现场总线的应用实例 传统锅炉运行热效率低,浪费能源,污染环境。锅炉自 动化改造的任务非常迫切,利用现场总线可以使锅炉的控制 达到最佳状态。
5.半导体掺杂
半导体常用的掺杂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扩散和离子注入。
6. LIGA技术 LIGA是一种基于X射线光刻技术的MEMS加工技术,主要包括 X光深度同步辐射光刻,电铸制模和注模复制三个工艺步骤。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2.1.3硅电容式集成压力传感器
图12.1所示为硅电容式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示意图,图中的 膜片是硅材料的敏感膜片。图12.1是差动输出结构,核心部件 是一个对压力敏感的电容器Cp和固定的参考电容Cref。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系列教材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第12章 传感器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传感器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构成传感器的网络,传感 器是朝着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物联网时代
测量和控制技术将是一个重大进展。智能传感器代表着传感技术 今后发展的大趋势,这已是全球仪器仪表界共同瞩目的研究内容。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2.3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2.3.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技术。多传感器信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2.1.4硅微机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一种硅微机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外形结构如图12.2(a) 所示,它有四个敏感质量块,采用表面加工和体加工相结合的 加工工艺。质量块连接敏感梁,敏感梁具有非常小的刚度,能 够感知加速度。
主要包括视觉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
感器、接近传感器等。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2)移动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实现 不同的传感器集成在移动机器人上,构成了多传感器信息融 合的感知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主要包括:加权平均法、
Kalman滤波、Bayes估计、模糊逻辑、神经网络以及基于行为方
随着车的移动始终向着卫星,从而达到稳定接收的目的。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天线伺服跟踪系统
天线伺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根据接收信号的强弱变
化控制俯仰和方位电机转动,从而调整天线的俯仰和方位角度, 使天线达到信号的正常接收。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融合技术将各种传感器进行多层次、多空间的信息互补和优化组
合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源数据,进行合理支配和使 用。信息融合的最终目标则是基于各传感器获得的分离观测信息, 通过对信息多级别、多方面组合,导出更多有用信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2.3.2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层次和结构
法和基于规则方法等。应用这些方法可以进行数据层、特征层以 及决策层的融合,也可以实现测距传感器信息、内部航迹推算系 统信息、全局定位信息之间的信息融合,从而使移动机器人做出 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2.4
传感器网络化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2.4.1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史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2.1.1微传感器的材料
1. 半导体硅材料
半导体硅材料不仅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支柱,同时也 是传感器使用的主要敏感材料。微传感器采用的硅材料包 括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硅-蓝宝石、碳化硅等。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单晶硅 单晶硅是硅的单晶体。 (2)多晶硅 多晶硅是许多单晶(晶粒)的聚合物。 (3)非晶硅 非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 (4)硅-蓝宝石 硅-蓝宝石材料是一种在蓝宝石衬底上应用外延生长 技术形成的硅薄膜。 (5)碳化硅
(3)软件。
(4)人工智能材料的应用。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2.2.2智能传感器的构成和实现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 非集成化实现 非集成化智能传感器是将传统的经典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 带数字总线接口的微处理器组合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智能的传 感器系统,其框图如图12.5所示。
以不同的组合方式集成在两或三块芯片上,并装在一个外壳里。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2.2.3智能传感器的典型实例
1. 光电式智能压力传感器 该传感器使用了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和两个光敏二极管, 通过光学方法测量压力敏感元件(膜片)的位移。二极管的非线 性、膜的非线性可由微处理器修正,这就是智能化传感器的设计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MEMS是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的 英文缩写,是由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通
讯接口和电源等部件组成的一体化的微型器件系统。MEMS的概
念是1980年代出现的,MEMS已从初期的探索和研究阶段,迅速 发展为目前的量产、实用和开辟新应用阶段。
途径。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2. 智能质量流量传感器系统
3. 智能的天线伺服跟踪系统
当天线用来捕捉天空中微弱的电磁波时,为了提高信号的接 收质量,一些高增益的天线配有天线伺服系统。伺服系统是精确 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例如,车用卫星接收机的 天线有一套伺服跟踪系统,在伺服跟踪系统的控制下天线的朝向
探测周围诸多的环境参数。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 智能微尘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了智能 微尘(Smart Dust)的概念。2001年10月,第二批智能微尘问世。 人们认为,智能微尘的尺寸可以小到1mm以下。
2. 智能微尘的构成
每一粒智能微尘都是由电池、传感器、微处理器、双向无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2.2
智能传感器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2.2.1 智能传感器的功能和特点
智能传感器(intelligent sensor或smart sensor)不仅仅是 一个简单的传感器,它带有微处理器,具有采集、处理和交 换信息的能力,是集成化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相结合的产物。
线电接收装置和软件组成。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3. 智能微尘的应用 智能微尘监测系统具有获取多方位信息、隐蔽性强、与探 测目标近距离接触等优势,可以部署在战场上。智能微尘还可以 监控病人、小孩或老年人的生活。
采用CAN总线,每个锅炉均有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分控
室和中心控制室都有锅炉监控器、仪表和一体化操作站。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12.4.3智能微尘(Smart Dust)
智能微尘让拥有智能的无线传感器点,可以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2. 集成化实现 集成化智能传感器是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 路工艺,利用硅作为基本材料制作敏感元件、信号调理电路和微 处理器单元,并将它们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3. 混合实现
智能传感器的混合实现是根据需要,将系统各个集成化环
节,如敏感单元、信号调理电路、微处理器单元、数字总线接口,
1. 第一代传感器网络
第一代传感器网络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是由传统的传感 器组成的测控系统,采用点对点传输的接口规范。 2. 第二代传感器网络 第二代传感器网络是基于智能传感器的测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