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学困生”
摘要:班主任抓好学困生的教育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班主任要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就必须懂得教育转化的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转化;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66-02
一、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状态
要教育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
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全面深入。
只有了解了学困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困生生活的环境以及学困生的心理状态,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正在成长的中小学生,成人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性的生活能力表现在意志的自觉性。
学困生的心理与一般学生相比,具有社会性较早地介入的特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熟”。
强烈的成人意识、社会意识,表现在心理上就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别人能把自己当作一个大人来尊重。
可是,由于学困生的言行已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失去了威信,尽管他们想得到别人尊重,但事实上都总不能如愿。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要十分谨慎地把握好分寸,有抑有启,以启作结。
当学困生处于难堪之时,千万不要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
要在可能的情况下,激发学困生的自尊心。
让学生都来关心学困生,使其在集体的温暖之中感化冻结的心灵。
学困生在行动上受自尊心的驱使,常常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表
现:一种是冷酷孤独地生活,对一切人都采取回避的恶意的态度;另一种是冒险行事,往往产生严重的道德过错。
不管哪种情况,都表明学困生有强烈的好胜心。
学困生有好胜心,这说明他们有上进心的基础;但由于他们学习基础太差,道德认识水平低下,一时取不到胜利。
对于这种心理,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发展道德认识能力,创造条件让他们能表现自己。
如爱好无线电的就让他们在物理实验活动中表现自己;爱好美术的学生就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画画,体验生活。
使他们好胜而又能取胜,好动而又会动,想表现自己却又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二、坚持正面而耐心地教育
正面教育,就是以正面人物和事例去激励、影响学困生,调动学困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尽可能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引导他们前进,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前途理想教育、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对他们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青少年学生都有向往未来、要求进步的心理特点。
但是,由于处于过渡期的青少年缺乏知识和经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差,在生活中常要受到一些坏思想、坏习气的侵蚀,所以,我们班主任只能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对学困生的进步表现,老师要及时提出表扬,满足他们上进心的要求。
在表扬的同时,应当用说理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和错误。
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找出犯错误的根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教育。
坚持率先示范和为人师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
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学困生与其他同学相比,道德认识比较模糊,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用形象、生动、直观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学生学先进,树立榜样不可少,但更为典型、更具有权威的导向功能的“榜样”,恐怕要算班主任自己了。
在平时要求学生讲礼貌,自己不忘一个“请”字;要求学生出勤早,自己总是跑在前面;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自己在黑板上的板书总是一笔不苟。
这样的模范行动,使得学生学有表率,行有样板。
三、善于发现学困生的点滴进步
要以“爱”导其行。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爱是人类情感之一,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求得别人爱他的基本需要。
班主任给他们以真诚的热爱,便能触动他们的心弦,引起强烈的情感震动和深刻的内心感染。
学困生精力异常充沛,活动范围较大,对奇异事物尤为感兴趣。
对于这些优势,他们不用在学习上,而是在其他方面逞能。
这种心理特点,一方面是缺点,如果有坏的导向因素,它很容易破坏校纪、校风,酿成不良影响,甚至犯罪。
但它又是优点,是青少年活泼向上的生理基础,引导得好,有利于学生活泼健壮地成长。
班主任在发现优点的同时,要分析形成优势的原因,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找出学困生前进的动力点,为转化工作打下基础。
要发现学困生的点滴进步还要注意学困生的个性特点。
勇敢热情活泼的学生有社交能力,老师在这方面可提供社交场所,让他们担任一定的职务;胆怯冷淡的学生有深沉的感情,具有思考的个性,
老师可为他们提供研讨的场所。
学困生的个性是由他的家庭社会关系及个人生活方式而形成的,要想改变学生的个性,难度是较大的,班主任应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从学生个性出发,发扬学生成功的个性,限制学生消极落后的个性,让学生自我陶冶个性,成功地达到转化的目的。
四、培养和激发学困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广泛的兴趣是一个人求知欲旺盛的表现。
学生的中心兴趣是学习,但作为学困生,兴趣与一般学生相比较有所不同。
学困生的兴趣大多出自各人的爱好,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正面鼓励的方法,帮助学生继续提高某一个方面的技能技巧,使学生的兴趣建立在知识的厚实基础上,让学生有精力宣泄的渠道,可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各显其能,尽情发挥。
五、抓反复,反复抓,矢志不移
学困生有动荡性的心理特征,其“通病”就是在前进中容易出现反复。
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教育学困生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一劳永逸的事,学困生在进步过程中的反复因人而异,有的反复次数多,有的反复次数少。
任何一个学困生,均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这几乎是学困生的转化规律。
抓反复,就是要注意学困生在转化系列当中的进步与后退的衔接处,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帮助学困生走出意志薄弱的低谷,能准确地预见学生反复的时间,创设过渡条件,使学困生转化不至于走入低谷。
反复抓,就是要求班主任对
于学困生的进步不能自我陶醉,对于学困生的旧病复发不能灰心丧气。
要在学生进步的时候看到他们的不足之处,防范旧病重犯。
当学生旧病复发时,应当确立信心,弄清反复的内外原因,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认识到不求进步是没有出路的。
只有向前看,才有成功的收获。
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应成为每一位班主任的座右铭。
只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满腔爱心,对学困生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理解,少点埋怨,多点信任,少点挑剔,我相信,学困生也会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