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培训考试多选
285
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A大气环境B水体环境C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D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286
我国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施财政补贴政策的情形包括(A物价补贴B重大循环经济项目补贴C税前还贷)。P251
287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有(A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B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科技C倡导低碳社会氛围和生活方式D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P171
211
臭氧层耗损对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的主要危害是(A人类皮肤癌增高B农作物受害C破坏海洋生态系统D导致生态平衡破坏)。P13
212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A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B确立公益最大化原则C限制开发原则D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P212
213
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低碳建筑这个单元,发展低碳建筑要从(A设计B运行)等方面入手。P105
237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包括(A认知性B可行性C可操作性D可承受性)P85
238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不包括(B持续性D强化性)。P85
239
共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是(A替代技术B减量技术C再利用技术D资源化技术)。P265
240
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B环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C环保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P207
257
力行低碳消费需要(A进行观念破冰B加强政府引导C强化企业责任D扩大公众参与)。P92-94
258
立法保障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所在,近年来,我国颁布了(A《节约能源法》B《清洁生产促进法》C《可再生能源法》D《促进循环经济法》)等法律。P115
259
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进入上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在(A气溶胶B制冷剂C发泡剂D化工溶剂)。P14
243
光伏产业发展的能源结构优化效应有(A有助于节省传统资源,优化能源结构B可减少碳、硫化合物的排放C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安全)。P185
244
光伏发电无可比拟的优点有(A充分的清洁性C相对的广泛性D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P183
245
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A恒温消费B安全消费C可持续消费D经济消费)。P92
208
SWOT方法是对系统或机构的(A内部优势B内部劣势C外部机遇D外部威胁)进行分析,然后寻求最优的发展战略。P115
209
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B源动力C主动力D协动力)。P223
210
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要(A大力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B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C限制城市私家汽车作为城市交通工具)。P105
241
关于我国低碳汽车产业化的创新思路探索包括(A建立电动汽车管理规范B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C国家的扶持政策要加强D建立完善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P177\178
242
关于循环经济主体在循环经济发展各阶段起到的作用论述,正确的是(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政府、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B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政府、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公众、中介组织都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C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企业、公众、中介组织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P222-223
251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A厄尔尼诺B干旱C洪涝D雷暴)。P58
252
加强对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A立法C执法)是真正实现低碳消费的保证。P93
253
坚持“三高”原则,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三高”是指(A高起点B高要求C高效益)P237
254
践行低碳生活要(A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B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C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的面子工程D低碳饮食)。P88
267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A经济增长缓慢与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的矛盾B研发主体不同弱化政府主导作用C政府减排目标与部分行业利益存在冲突D以上都对)。P77
268
日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中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措施有(A推出环保合作倡议B开展双边与多边交流、合作C加大环保资金国际救援力度D以上都对)。P71
多选
204
“低碳”概念由(A低碳经济B碳生产率C碳关税)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P30
205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A阳光经济B风能经济C氢能经济D生态经济)。P44
206
“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中,“双系统”是指(A经济系统B社会系统)。P240
207
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以(B上海C保定)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P145
269
森林减少的影响和危害有(A产生气候异常B增加二氧化碳排放C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D加剧水土侵蚀)P21
270
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A砍伐林木B开垦林地C采集薪材D大规模放牧)。P20
271
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是(A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P12
272
230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A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B拓宽就业渠道C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D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P227
231
防治荒漠化的主要内容包括(A制订经济发展政策B建立合理土地使用权制度体系C合理使用水资源D合理使用耕地和草地)。P19
232
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B过度放牧C过度耕作D大量砍伐树木)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P19
低碳经济的特征有(A低能耗,资源节约B低污染,环境保护C低排放性)。P30
218
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P167
219
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构建包括(A构建低碳能源技术开发机制B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C构建低碳产品认证体系D构建碳排放约束机制)。P270
255
结合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的现实发展情况,在低碳汽车产业化上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思维(A加大电动汽车的研发力度B国家的扶持力度要紧跟产业发展的进程C完善电动汽车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D建立电动汽车管理规范)。P179
256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A以人为本B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C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P227
265
人口增长对下列哪些资源具有巨大压力(A土地B森林C水资源D能源和物种资源)。P199
266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改造,应当以不破坏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相互补偿和调节功能、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为原则,其原则有(B在开发利用可更新资源时,应与其再生增殖能力相适应,与其补偿供给能力相平衡C在开发利用不可更新资源时,更应当设法延长矿物的衰竭期D当生态平衡失控或失调以后,应尽可能地恢复和重建)。(多选)P196
280
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A雷雨B冰雹C台风D寒潮)P2
281
推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有(A积极拓展国内应用市场B构筑光伏产业发展的管治体系C调整光伏产业内部结构,淘汰落后产能D注重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技术突破)。P189
282
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条件的方式有(A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B大力发展风电)。
248
荒漠化大致有四类(A风力作用下B流水作用下C物理和化学作用下D工矿开发)造成。P18
249
荒漠化是指在(A干旱B半干旱C半湿润D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P18
250
基于应用太阳能技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创建“低碳城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哪几方面(A太阳能发电B光热利用C太阳能动力)。P180
260
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能源有(A煤B石油C天然气)。P24
261
气候变化可能出现的影响和危害有(A海平面上升B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C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D影响人类健康)。P9-10
262
气候系统有(A大气圈B冰雪圈C生物圈D水圈)。P2-4
263
气象要素有(A温度B降水C风)。P2
264
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和影响有(A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下降B土地压力过大,加剧土地退化)。P199
288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A发展水平低B长期以煤炭为主D技术水平低)。P116
289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有(A政策支持B法律保障C节能减排经验)。P115
290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有(A调整产业结构B优化能源产业C实现能源替换D发展低碳能源体系)。P271
低碳责任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A技术创新B制度创新C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P87
228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有(B经济结构偏重,煤炭消耗总量大C低碳观念淡薄,生活能耗、煤炭企业能耗节节攀升D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建立)。P169
229
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是(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C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D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P103
233
富营养化是由于(C氮D磷)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P16
234
高碳模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因为(A我国目前正处在重工业化阶段B“碳排放”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C“碳排放”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P134
235
各国政府可以采取的应对全球变暖的经济政策手段有(A征收污染税费B实施排污权交易C提供补助资金D开发援助)。(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