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第八章PPT(概论)

毛概第八章PPT(概论)


1992年党的十 四大提出,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经过20世纪 90年代的不断深 化改革和建设,2 0世纪末,我国已 经初步建立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六 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2007年,党的十七大根据在新的 历史时期要实现的经济发展目标,强 调要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空 体系。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 济手段,不是社会制度的基 本特征,不是区分“资”和 “社”的标志; 2 .计划手段与市场手 段在经济调节中各有优势
和缺陷。
3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 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 制度属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十二届三中: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 品经济 十三大:国家调节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 十三届四中: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 合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 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 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 展。 第二,在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上,坚持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更好 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优势互补的作用,把市 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第二,创造贸易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 1978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量只有206亿美元, 位居世界第27位。到1990年,增至1100多亿 美元,位居世界第16位。到2001年,猛增至 5098亿美元,世界排名跃居第6位。2007年 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1万亿美元,中国已成 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在 二十多年里增长了近百倍,排名前移24位, 为世界所罕见。
第五,创造发展中国家吸引外 资之最。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利用 外资几乎为零。自1993年起,中国 吸收外国资本总额一直保持发展中 国家首位。2007年实际使用外资金 额826.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
课堂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 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
第一,由我国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 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 础。 第二,由我国社会发展程度所决定的;我国正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 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
第一,创造经济增长速度的世界之 最。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 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经济在过 去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年均 9.4%的高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 上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纪录。 2007 年中国GDP总量上升到世界第四,根据 美联社2008年4月10日报道,中国2007 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3.61 万亿美元,经济增长率达到11.9%。
第三,创造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的世 界之最。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仅有1.67 亿美元,微乎其微。1989年,也只有 55.5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于2006年初 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 国,2007年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 元。
第四,创造生产增长速度的世界之 最。中国曾经是个物资和产品匮乏的国 度,改革开放使我们彻底告别了短缺时 代。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 1 亿吨, 超过日本而跃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钢 产量达4.9亿吨左右,占世界年产量的 36.4%。同样雄踞世界产量榜首的还有: 粮食、肉类、水产品、水果、棉花、布、 煤炭、化纤、化肥、水泥、电视机、数 字程控交换机等产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使市场在 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 用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共 性与个性的统一。市场经济决定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共性),社 会主义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独特特征(个性)。
课堂提问:
说一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 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20世 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 初期对经济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一 步发展,逐渐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 的障碍。
邓小平指出: “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 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 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 穷落后的状态。这种情况,迫使 我们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进行 改革。” (《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134页)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 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 不成功的。” (《邓小平文选》 第3卷, 第237页)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 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 方谈话中指出: “计划 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 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 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 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 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 段。”(《邓小平文选》 第3卷,第373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