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概念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的技术体系。
该技术体系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个环节,野外调查、土壤测试、田间试验、配方设计、校正试验、配肥加工、数据库建设、示范推广、宣传培训、效果评价及技术研发11项工作。
通俗的说,测土配方施肥包含着测土,配方和施肥三个方面的内容,测土是配方的依据,施肥是配方的实施。
一是测土,就是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就像医生看病,首先进行把脉问诊;二是配方,即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庄家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合理安排基肥和追肥比例,同时根据肥料的特性,选择切实可行的施肥方法,并与其他农艺措施相配套,以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作用。
二、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测土配方施肥,考虑到作物、土壤、肥料体系的相互联系,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物增产曲线证实了肥料报酬递减律的存在。
因此,对某一作物品种的肥料投入量应有一定的限度。
在缺肥的中低地区,施用肥料的增产幅度大,而高产地区,施用肥料的技术要求则比较严格。
肥料的过量投入,不论是哪类地区,都会导致肥料效益下降,以致减产的后果。
因此,确定最经济的肥料用量是配方施肥的核心。
(二)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
有针对性地解决限制当地产量提高的最小养分,协调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纠正过去单一施肥的偏见,实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发挥诸养分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是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
(三)在养分归还(补偿)学说的指导下,配方施肥体现了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的矛盾。
作物的生长,不但消耗土壤养分,同时消耗土壤有机质。
因此,正确处理好肥料(有机与无机肥料)投入与作物产出、用地与养地的关系,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也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四)测土配方施肥又是一项综合性技术体系。
它虽然以确定不同养分的施肥总量为主要内容,但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施肥必须与选用良种,肥水管理耕作制度,气候变化等影响肥效的诸因素相结合,配方肥料生产要求有严密的组织和系列化的服务,形成一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
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本方法当前所推广的配方施肥技术从定量施肥的不同依据来划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类型:(一)地力分区(级)配方法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作法是,按土壤肥力高低分为若干等级,或划出一个肥力均等的田片,作为一个配方区,利用土壤普查资料和过去田间试验成果,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估算出这一配方区内比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
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针对性强,提出的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经验,群众易于接受,推广的阻力比较小。
但其缺点是,在地区局限性,依赖于经验较多。
适用于生产水平差异小、基础较差的地区。
在推行过程中,必须结合试验示范,逐步扩大科学测试手段和指导的比重。
(二)目标产量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是根据作物产量的构成,由土壤和肥料两个方面供给养分原理来计算施肥量。
目标产量确定以后,计算作为需要吸收多少养分来施用肥料。
目前有以下两种方法:1、养分平衡法以土壤养分测定值来计算土壤供肥量。
肥料需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肥料需要量= (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校正系数)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注:(1)式中作物单位吸收量×目标产量=作物吸收量(2)土壤测定值×0.3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3)土壤养分测定值以mg/kg表示,0.3为养分换算系数。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
缺点是,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土壤养分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不能直接计算出“土壤供肥量”,通常要通过试验,取得“校正系数”加以调整,面校正系数2、地力差减法作物在不施任何肥料的情况下所得的产量称空白田产量,它所吸收的养分,全部取自土壤。
从目标产量中减去空白田产量,就应是施肥所得的产量。
按下列公式计算肥料需要量:肥料需要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空白田产量)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这一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避免了养分平衡法的缺点。
但空白田产量不能预先获得,给推广带来了困难。
同时,空白田产量是构成产量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无法代表若干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只能以作物吸收量来计算需肥量。
当土壤肥力愈高,作物对土壤的依赖率愈大(即作物吸自土壤的养分越多)时,需要由肥料供应的养分就越少,可能出现剥削地力的情况而有能及时察觉,必须引起注意。
(三)肥料效应函数法通过简单的对比,或应用正交、回归等试验设计,进行多点田间试验,从而选出最优的处理,确定肥料的施用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多因子正交、回归设计法此法一般采用单因素或二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为基础,将不同处理得到的产量进行数量统计,求得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肥料效应方程式)。
根据方程式,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元素肥料的增产效应,以及其配合施用的联应效果,而且还可以分别计算出经济施用量(最佳施肥量)、施肥上限和施肥下限。
作这建议施肥量的依据。
此法的优点是,能客观地反击影响肥效诸因素的综合效果,精确度高,反馈性好。
缺点是有地区局限性,需要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布置多点试验,积累不同年度的资料,费时较长。
2、养分丰缺指标法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和作物吸收土壤养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对不同作物通过田间试验,把土壤测定值以一定的级差分等,制成养分丰缺及庆施肥料数量检索表。
取得土壤测定值,就可对照检索表按级确定肥料施用量。
此法的优点是,直感性强,定肥简捷方便。
缺点是精确度较差,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氮的测定值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很差,一般只用于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定肥。
3、氮、磷、钾比例法通过一种养分的定量,然后按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决定其它养分的肥料用量,例如,以氮定磷、定钾,以磷定氮等。
此法的优点是,减少了工作量,也容易为群众所理解。
缺点是,作物对养分吸收的比例和应施肥料养分之间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实用上不一定能反映缺素的真实情况。
由于土壤各养分的供应强度不同,因此,作为补充养分的肥料需要量只是弥补了土壤的不足。
所以,推行这一定肥方法时,必须预选做好田间试验,对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作物相应地作出符合于客观要求的肥料氮、磷、钾比例。
配方施肥的三类方法可以互相补充,并不互相排斥。
形成一个具体配方施肥方案时,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参考其它方法,配合起来运用。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吸收各法的优点,消除或减少存在的缺点,在产前能确定更符合实际的肥料用量。
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步骤测土配方施肥涉及面比较广,是一个系统工程。
整个实施过程需要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同广大农民相结合,配方肥料的研制、销售、应用相结合,现代先进技术与传统实践经验相结合,具有明显的系列化操作、产业化服务的特点。
按着我省一般采用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法,主要有以下九个步骤。
第一步,野外调查、采集土样。
土样采集一般在秋收后进行,采样的主要要求是:地点选择以及采集的土壤都要有代表性。
平地每200亩左右取一个样,山地每100亩左右取一个样。
去掉表土覆盖物,按标准深度挖成剖面,按土层均匀取土。
每个土样在所代表的区域面积内按“S形” 、“X形”或“直线形”选择有代表的5—10点为取样点,每点垂直采集耕层(0—20cm)0.1—0.2kg土,混合即为所取土样,每样重0.5—1kg。
样代内置和外挂各一个标签。
标明取样地点、日期、采样人及分析的有关内容。
在作物施肥前取样,对穴、条施田块应避开施肥沟、穴。
为了了解作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应状况,取样深度一般在20厘米,如果种植作物根系较长,可以适当加深土层。
在取土的时候同时也要做好田间基本情况调查调查记载所取样田(地)块所种植作物、产量水平、施肥水平、土壤类型及取样地点等内容。
每一取样地块都要建立地块档案,通过在田间访问农户及时填写,这对掌握每一块地的养分状况、产量状况,指导施肥,积累系统资料都有重要意义。
主要项目应包括:地块编号、地块名称、面积(亩)、土壤类型、地形、灌排条件、土地等级、作物、产量(㎏/亩)、轮作制、施肥水平(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生产问题等第二步,土壤分析与化验。
从田间采回来的土样应及时进行登记、整理和风干,以免错、漏、丢失和引起样品发霉,性质改变。
风干应在清洁、阴凉、通风的房内将土样摊成薄层铺在干净的纸上进行,并经常翻动、捏碎,促进干燥。
在进行大批量的土壤养分化验时,也可将士样盛入特制的塑料土盒中,在不超过50℃的干燥箱中烘干,以加速干燥过程并防止土样在较长时间的自然风干过程中,土壤养分可能产生的变化。
风干或烘干后的土样应根据化验项目的要求,按化验室常规分析方法进行磨碎过筛处理,分别制备通过孔径为 1㎜、0.20㎜、 0.25㎜和0.15㎜的 18号、 60号和 100号筛的分析土样,装瓶保存供分析用。
土壤化验就是土壤诊断,要找县以上农业和科研部门的化验室。
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都有这类化验室,土壤化验主要是由他们来承担。
化验内容的确定,考虑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
按目前农民对化验费用的实际承受能力,只能选择一些相关性较大的主要项目。
按有关国标、行标或土壤分析技术规范分析所需测定的土壤养分属性,包括土壤有机质、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和有效锌等项目。
各地普遍采用的是五项基础化验,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
这五项之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是体现土壤肥力的三大标志性营养元素。
有机质和pH值二项。
可做参考项目,根据需要可针对性化验中、微量营养元素。
土壤化验要准确、及时。
化验取得的数据要按农户填写化验单,并登记造册,装入地力档案,输入微机,建立土壤数据库第三步,田间试验,按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布置田间3414试验和校正试验,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对比测土配方施肥效果验证和优化肥料配方。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建立不同施肥区主要作物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确定作物合理施肥品种和数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为配方设计、施肥建议卡制定及施肥指导提供依据(注释:3414实验方案是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的一种,是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