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现状及比较

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现状及比较

单位:元/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 中国制造业聚集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最低工资水平也有一定比例的上涨 从2005年到2010年的5年间,中国的制造中心,珠三角(广东) 、长三角(浙江、江 苏)的最低工资标准年增长幅度分别在8%和10%以上 -3-
– 据相关调查显示,从2003年起,中国农民工的收入开始呈现连年加速上涨态势 农民工工资在2003年上涨为0.7%,2004年上涨2.8%、2005年上涨6.5%、2006年上涨 11.5%、2007年更是上涨20% 部分省市社会最低工资2005、2008、2010年
-5-
部分国家货币兑美元变化2005-2010年
单位:本国货币/美元
货币发行国 中 韩 巴 印 国 国 西 度
2005 8.18 1027.59 2.43 44.12 28.29 55.14 3.79 40.31 10.90 15967.54 9721.65
2010 6.78 1168.40 1.80 46.04 30.23 46.00 3.30 32.82 12.71 19121.87 9188.69

-6-
部分国家制造业平均工资1990-2008年
单位:美元/月
国家和地区 英 日 韩 香 国 本 国 港
1990 1600.0 2431.0 785.1 834.2 730.0 818.6 36.0 131.1
1995 1894.0 2979.7 1525.1 1460.3 1229.2 1227.6 51.6 200.5
2008 4324.0 2847.3 2797.1 2469.8 1526.0 1369.2 345.5 290.2 216.9* 96.0* 89.5 78.1*
新 加 坡
中国台湾 菲 律 宾 中国大陆 泰 越 印 国 南 度
印度尼西亚 56.3 37.2
*为 2007 年数据
28.4
数据来源:联合国 ILO 数据库,Vietnam Enterprise Survey
Hale Waihona Puke 升值幅度 20.73% -12.05% 35.16% -4.18% -6.42% 19.86% 14.67% 22.81% -14.19% -16.50% 5.80%
俄 罗 斯 菲 律 宾 马来西亚 泰 越 国 南 墨 西 哥 印度尼西亚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Bloomberg

其他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上涨可以部分缓解中国制造业成本上涨压力 –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早就不是世界上劳动力成本最为低廉的国家 在上世纪80~90年代外资制造业大举进军中国,使得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有了长足 的进步,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的工资水平早已经超过很多发展中国家 而这种在工资水平上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减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脚步,也并没有带 来制造业外迁的局面 – 其他众多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 在中国制造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同时,其他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的 工资水平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部分缓解了中国制造企业成本上涨带来的在国 际市场上的价格压力 像在2000年~2008年的8年里,菲律宾制造业平均工资年涨幅达到9.6%,印度尼西亚 3.5%,泰国6.0%,越南为8.2%, 中国为16.1%,印度则高达18.2% 目前其他发展中国家与中国间的工资水平差距不足以引起企业大规模迁移 – 1990年大量制造业已经从台湾、香港等地转移到中国大陆,并且已经拉动中国制造业 从业人员工资水平较快提升的情况下 当时中国大陆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为台湾、韩国、香港、新加坡的1/20不到,约 为日本的1/70的水平 –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依然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且越南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 与中国水平上的差距远远低于九十年代初期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差距 2008年中国大陆制造业平均工资水平仍仅为香港、台湾的1/4,为日韩和新加坡的 1/8不到,依然拥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优势 泰国、菲律宾等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与中国基本相当,而越南、印尼、印度等 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明显低于中国
2000 2508.2 2711.1 1755.9 1386.1 1523.0 1239.8 166.3 88.1 144.3 55.1 67.9
2005 3683.2 2637.6 2096.6 2327.8 1494.5 1298.9 236.0 160.5 158.5 70.4 57.6 28.0

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可以抵消劳动力成本上涨给企业带来的负担 –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衡量劳动力成本优势,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中国本土公司,更看 重的是对劳动力进行投入后的产出比率 如果我们用制造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各国劳动力的产出比率,那么中国在绝对 水平上基本处于中游水平,但是在增长率上,中国是增长最快的国家 –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可以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工资水平快速上涨的情况下仍然能保 持一定的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即便是中国的劳动力平均工资上涨幅度每年比其他很多国家高5个甚至是9到10百 分点,中国劳动力的优势依然可以得到保持 部分国家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增长率2000-2007年
单位:元 每月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未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速度将有所加快 –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很有可能被纳入“十二五”规划中,加快中低收入人群即制造业 的主要人群的收入增长将成为重点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员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这样如果要在5年时间左右实 现倍增,年均工资增长应该在15%以上 中国劳动力供给量增长放缓,未来将出现长期的“用工荒”局面 – 中国总体人口的增速逐年下降 中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加之现在生活、教育等方面的成本骤增,多数家庭 本身也不愿意生第二胎,甚至出现大量“丁克”家庭,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 1 根据我们研究表明,中国人口将于2019年左右进入负增长时代 – 未来中国适龄劳动力增速将逐步下降 受人口出生率下降影响,以及进入老龄化的人口比重上升,实际能够进入就业市场 的适龄青年劳动力(15-45岁)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适龄青年劳动力恰是目前就业 市场的主力军。 到2013年, 进入市场的新生劳动力 (年龄在15岁到24岁) 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会比2000 年减少1.5个百分点,而这一情况将会逐渐加剧,到2023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 口比重将比2000年减少5.5% 这种新生劳动力减少的结果使实际能够进入就业市场的适龄青年劳动力(15-45岁) 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00年的50.9%,下降到2023年的37.8% – 劳动力供给的趋紧将加剧工资上涨的速度
2. 影响制造业竞争力因素比较
□ 中国并非唯一受本币汇率升值影响的国家 – 亚洲以及拉美的部分国家的制造业同样受本币汇率升值影响 在所有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幅度属于较高的水平,但 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巴西等国的制造业同样受本币大幅升值的影响 – 印度、越南的货币汇率较美元有着比较显著的贬值,有助于这些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 提升 尤其是越南盾相对美元的大幅贬值,突出了其作为制造基地的优势 – 中国的制造企业有很大一部分从事来料加工, 产品成本中的大部分是以美元或欧元等 货币计价的原材料和原器件进口,因此人民币升值可能有利,但劳动力、资源、以及 运输成本上涨率高于这个水平利润率将下降
-1-
1. 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
□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制造业的成长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占到40%,并且贡献了财政收入的一 半 制造业为超过1/4的城镇就业者提供了工作机会,并吸收了一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 中国制造业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投入,贡献于国家经济 –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以及人民币汇率大 幅攀升,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按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分布2008年
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现状及比较
财政刺激计划的背景 摘要 1. 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 2. 影响制造业竞争力因素比较 3.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例分析 4.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2010. 10. 25. (第 10-21 号) 作者 审阅 李牧群(Li Muqun) 首席研究员 李萌(Li Meng) 研究员 权圣容 首席研究员
-2-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 2005年7月-2010年8月
单位:人民币/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过去几年内,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 10年来制造业平均工资每年上涨幅度超过10% 制造业平均工资水平从1998年的7064元增长到2008年的24192元, 制造业雇员年平均工资水平及增长幅度 1995年-2008年

1
根据中国社科院人口经济研究所的分析报告,中国人口净增长率将于 2013 年下降为零
-4-

旺盛的劳动力需求和有限的劳动力供给使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发生了明显转变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布2000--2023年
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为三星经济研究院预测

在国际范围内比较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更有助于判断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 相对变化 – 探讨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则更应该在国际范围内衡量其他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中国 家在各个方面的变化趋势,从而发现中国制造业在国际比较中的优劣和相对位置
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导致外贸出口成本上涨 –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上升,给出口制造企业带来成本上涨 压力 自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启动以来,到2010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 21.97%,对欧元升值16.43% 人民币对美元的大幅升值大大提高出口企业的成本,由于大部分出口企业采用美元 结算以及缺乏议价权 – 而据研究表明,以2007年中国出口企业的抽样调查表明,大部分出口企业税后利润低 于5%(而其中利润率在3%以下的企业占30.4%,在3%-5%的企业占的26.6%) 特别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84.07%的出口企业利润率集中在5%以内,由此 来看,人民币持续升值会导致很多制造业出口企业“转盈为亏” – 未来人民币仍将处于升值通道,企业压力将继续增大 有研究指出,在未来12个月内,人民币兑美元有望升值3%-4%,2011年底前,人民 币对美元将升至6.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