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3电解加工和电解磨削及超声波加工解析
2.3电解加工和电解磨削及超声波加工解析
(2)电解磨削与普通电解的比较 相同点——阳极溶解机理相同。
不同点——阳极钝化膜的去除原理不同。
电解磨削中,阳极钝化膜的去除是靠磨轮的机械加 工去除的,电解液腐蚀力较弱; 一般电解加工中的阳极钝化膜的去除,是靠高电流 密度去破坏(不断溶解)或靠活性离子(如氯离 子)进行活化,再由高速流动的电解液冲刷带走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与机械磨削的比较
①加工范围广,加工效率高。
②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高。 ③砂轮的磨损量小。 ④ 但 电 解 磨 削 的机床 、夹具等需采取防蚀防锈措 施,还需增加吸气、排气装置;而且需要直流电源、 电解液过滤、循环装置等附属设备;此外,加工刀具
刃口不易磨得非常锋利。
(4)电解磨削特点
- +
5 4
(a)
(b)
(a)
(b ) 电解磨削示意图
(c)
附加内容:电铸加工 1、电铸加工原理及特点
(1)成型原理
与电镀原理相似,电铸成型是利用电化学过程中的 阴极沉积现象来进行成型加工的,即在原模上通过电化 学方法沉积金属,然后分离以制造或复制金属制品。 但电铸与电镀又有不同之处,电镀时要求得到与 基体结合牢固的金属镀层,以达到防护、装饰等目的。 而电铸则要电铸层与原模分离,其厚度也远大于电镀 层。
2.3电解加工和电解磨削
2.3 电解加工和电解磨削
主要内容
2.3.1 电解加工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2.3.2 电解加工的特点及应用 2.3.3 电解磨削的基本原理
2.3.4 电解磨削的特点及应用
2.3.1 电解加工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1、基本原理 电解加工是利用金属在电解液中的“电化学阳极溶解” 来将工件成型的。
• 平衡间隙:
端面平衡间隙△b指 在电解加工中,加 工过程达到稳定 时,两极之间的间 隙。
2.3.2 电解加工的特点及应用
1、优点 电解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较,它具有下列特点: 1)加工范围广,能加工各种硬度和强度的材料。只要是金 属,不管其硬度和强度多大,都可加工。 2 )生产率高,约为电火花加工的 5 ~ 10 倍,在某些情况 下,比切削加工的生产率还高,且加工生产率不直接受加 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限制。 3)表面质量好,电解加工无切削力和切削热,不产生残余 应力和热变形,又没有飞边、刀痕和毛刺。在正常情况 下,表面粗糙度Ra可达0.2~1.25 μm。 4)阴极工具在理论上不损耗,基本上可长期使用。 5)不需要复杂的成型运动就可以加工复杂的空间曲面,且 不会像传统机械加工那样,留下条纹痕迹。
金属的活化:使金属钝化膜破坏的过程称为活化。 引起活化的因素很多,例如:把溶液加热,通入还原
性气体或加入某些活性离子等等,也可以采用机械办法破 坏钝化膜,电解磨削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例: NaCl电解液
NaCl电解液的特点:
易溶解、电离度高→导电性好 含有活化Cl-离子→钝化膜小 适应面广、价廉 杂散腐蚀严重,复制精度差
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十分有利于电加工。
电铸时,金属沉积速度缓慢,制造周期 长。如电铸镍,一般需要一周左右。 电铸层厚度不易均匀,且厚度较薄,仅为 4~8 mm左右。电铸层一般都具有较大的 应力,所以大型电铸件变形显著,且不易 承受大的冲击载荷。这样,就使电铸成型 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电铸设备
为了降低电铸液的浓差极化,加大电流 密度,减少加工时间,提高生产速度,最 好在阴极运动的同时加速溶液的搅拌。搅 拌的方法有循环过滤法、超声波或机械搅 拌等。循环过滤法不仅可以使溶液搅拌, 而且在溶液不断反复流动时进行过滤。 (4)恒温控制系统
电铸时间很长,所以必须设置恒温控制设备。它包括加热 设备(加热玻璃管、电炉等)和冷却设备(冷水或冷冻机 等)。
电解加工中常用的电解液有 NaCl 、 NaNO3 和 NaClO3 三种溶 液。下面仅介绍用 10%~20% 的氯化钠水溶液作电解液加工低 碳钢时的主要化学反应:
水溶液
H2 O
H++OH-
工件阳极反应
Fe –2e Fe+² Fe+² + 2OHFe(OH)2
4Fe(OH)2+2H2O+O2
(8)珩磨;
(9)切断。
22
4.3 电解磨削
1、加工原理及特点 (1) 加工原理 电解磨削是电解加工 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靠 金 属 的 溶 解 ( 占 95% ~ 98%)和机械磨削(占2%~ 5%) 的综合作用来实现加 工的。
电流从工件3通过电解液5而流 向磨轮,形成通路,于是工件 ( 阳 极 ) 表面的金属在电流和电解液的
等,间隙小处电流密度大,阳
极金属去除速度快;而间隙大 处电流密度小,去除速度慢。 随着工件表面金属材料的不断 溶解,工具阴极不断地向工件 进给,溶解的电解产物不断地 被电解液冲走,工件表面逐渐 被加工成接近于工具电极的形 状,直至将工具的形状复制到 工件上。
2 电解液
电解质:溶于水后能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水,简称电解液 电解质电离:如,离子型晶体NaCl
4、电解加工的三个条件 (1)工具与工件之间接上直流电源; (2)工具与工件之间保持较小的间隙; (3)工具与工件之间注入高速流动的电解液。
5、电解加工的应用
目前电化学加工主要用于:
(1)复杂三维曲面的端面和外圆加工; (2)刻模,特别是深窄的槽和孔; (3)靠模加工和特殊形状仿形; (4)多孔加工; (5)拉孔; (6)去毛刺; (7)磨削;
图4-49 电铸原理图
1-电镀槽;2-阳极;3-直流电源;
4-电镀层;5-原模(阴极);6-搅拌器; 7-电铸液;8-过滤器;9-泵;10—加热器
电铸原理如图4-49所示,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金属盐溶液 中的金属离子在阴极获得电子而沉积在阴极原模的表面。阳极的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成为正离子,源源不断地补充到电铸液中, 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保持基本不变。当母模上的电铸层达到 所需的厚度时取出,将电铸层与型芯分离,即可获得型面与型芯 凹、凸相反的电铸模具型腔零件的成型表面。
(1)电流密度对生产率的影响 法拉第电解规律:
电解时电极上溶解或析出物质的量(质量或是体积)与电解电流大小 和电解时间成正比,亦与电量成正比。
蚀除速度:蚀除速度与电流密度成正比,电流速 度越高,生产率也越高。平均电流速度为 10~100A/cm2。当电解液流速较高时,可以选用较 高的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越高,生产率越高,但在增加电流密度的 同时,电压也随着增高,因此应以不击穿加工间隙、 引起火花放电、造成局部短路为度。 实际的电流强度取决与电源电压、电极间隙、及电解 液的导电率。
2、主要缺点和局限性
1)不能加工非导电材料,较难加工窄缝、小孔及尖角。 2)复杂加工表面的电极工具的设计和修正比较麻烦,不 利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3)电解加工的附局设备较多,占地面积较大,机床要有 足够的刚性和防腐性能,造价高。 4)电解产物需进行妥善处理,否则将污染环境。
3、电解加工的选用原则 适用于难加工材料的加工; 适用于相对复杂形状零件的加工; 适用于批量大的零件加工。 一般认为,三原则均满足时,相对而言选择电解加 工比较合理。
电位升高和电解速度减慢的现象。 金属钝化的原因,主要有成相理论和吸附理论两种。 成相理论认为,金属与溶液作用后在金属表面上形成 了一层紧密的极薄的膜,通常是由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盐
组成,从而使金属表面失去了原来具有的活泼性质,使溶
解过程减慢。 吸附理论认为,金属的钝化是由于金属表面形成了氧 的吸附层引起的。
3、电铸加工的工艺过程及要点
电铸设备主要包括电铸槽、直流电源、搅拌和循环过滤系统、恒温控制 系统等。
(1) 电铸槽
电铸槽材料的选取以不与电解液作用引起腐蚀为原则。一 般用钢板焊接,内衬铅板或聚氯乙烯薄板等。
(2) 直流电源
电铸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的直流电源。常用硅整流,电压为 6~12 V左右,并可调。
(3)搅拌和循环过滤系统
作用下发生电解作用(电化学腐
蚀 ) ,被氧化成为一层极薄的氧化 物或氢氧化物薄膜 4 ,一般称它为 阳极薄膜。但刚形成的阳极薄膜迅 速被导电砂轮中的磨料刮除,在阳 极工件上又露出新的金属表面并被 继续电解。这样,由电解作用和刮
除薄膜的磨削作用交替进行,使工
件连续地被加工,直至达到一定的 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2)特点
能准确、精密地复制复杂型面和细微纹路,表面粗糙 度Ra可达0.1 μm,一般不需抛光即可使用。 原模材料不限于金属,可以是石膏、石蜡和环氧树脂 等,有时还可用制品零件直接作为母模。 表面硬度可达 35 ~ 50HRC ,所以电铸型腔使用寿命
长。
电铸可获得高纯度的金属制品,如电铸铜,它纯度
• (2)加工间隙对生产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加工间隙越小,电解液的电阻越小,电流密度越大,蚀除 速度也就越高。 蚀除速度 Va 与电极间隙 △ 成反比: Va=C/△。 其中 C 称之为双曲线常 数。
但间隙太小会引起火花放电或间隙通道内电解液流动 受阻、蚀除物排除不畅,以至产生局部短路,反而使 生产率下降,因此间隙较小时应加大电解液的流速和 压力。
NaCl → Na+ + Cl 强电解质:在水中100%电离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仅有一部分电离
氨(NH3) 、醋酸(CH3COOH)
2 电解液
中性:NaCl,NaNO3,NaClNO3 酸性:HCl,HNO3,H2SO4 碱性: NaOH,KOH
3 电解液及其特性
1)电解液的作用
2、电解磨削的应用
电解磨削广泛应用于平面磨削、成型磨削和内外圆磨削。下 图(a)、(b)分别为立式平面磨削、卧式平面磨削的示意 图。图(c)为电解成型磨削示意图,其磨削原理是将导电磨 轮的外圆圆周按需要的形状进行预先成型,然后进行电解磨 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