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3)第一章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 (4)1.1 概况 (4)1.2 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分析 (4)1.3 玉米机械收获的目的和意义 (4)1.4 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的概况与发展趋势 (5)1.5 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措施与建议 (5)第二章青贮玉米收获机械现状及发展趋势 (7)2.1 现状分析 (7)2.2 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 (7)2.2.1 发展趋势 (7)2.2.2 存在的问题 (8)2.2.3 采取的措施 (8)第三章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及展望 (10)3.1 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过程 (10)3.2 玉米收获机械的种类及特点 (10)3.3 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11)3.4 提高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措施 (12)第四章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沈阳农业大学课程论文摘要介绍了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种类及特点,分析了当前玉米收获机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为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青贮玉米收获机是青贮玉米饲料机械化生产中重要的农业装备之一。

为此,分析了黑龙江省青贮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青贮玉米收获机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此外,还介绍了玉米秸秆收获机械的类型及发展状况。

文章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快国家收获机械的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收获机械;玉米;现状;解决对策1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Abstract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corn harvesting machinery, described the types of corn harvesting machinery and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rn harvester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chanization of the corn harvest the main measures. Corn silage corn silage harvester is an important feed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equipment. To this end, analysi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Silage Maize Harvester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pointed out the development of silage corn harvester problems;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addition, also introduced the type of corn stalk harvesting machinery and development. Article is intended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harvesting machinery suggestions.Key words:Hsrvester;Corn;Status;Solutions2沈阳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前言小麦、水稻、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

如今,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推广普及程度在一些地区达到90%以上;水稻生产机械化也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然而玉米从整地、种植到田间管理等工序虽然基本实现了机械作业,但在玉米生产中占1/2劳动量的收获作业,其机械化程度却一直徘徊在5%,即使是在推广工作领先一步的山东省,也只达11%上下。

由于收获玉米的劳动强度大,时间紧,而且许多农村劳动力业已转移,因此,农民急切盼望能机收玉米[1]。

近两年,各级政府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关注,以及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更激发了农民购置玉米收获机械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各大生产企业通过苦练内功,加大技术改进和工艺装备的投入,使得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明显提高,初步能满足玉米机收的要求。

3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第一章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1.1 概况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仅次于水稻,常年种植面积接近4亿亩,产量将近3000亿斤。

2005年,我国玉米种植超过1500万亩以上的省(区)有11个,超过3000万亩的省有吉林、山东、河北、河南和黑龙江5个省。

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看,今后玉米发展的势头仍然看好,面积可能还会逐步增加。

目前全国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比较高,而机收水平却在2%左右。

机收面积最大的是山东,今年能达到600万亩以上;其次是河北,可能达到200~300万亩,其他省的机收量都很小。

玉米人工收获和秸秆处理已经成为北方地区农民最繁重的体力劳动。

一是劳动强度大,人工收获玉米劳动强度大,农民劳作很辛苦,亟盼改变生产条件。

二是用工多,成本高。

人工收获一亩玉米(摘穗带砍运秸秆)至少需要5个工日,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地方,一些农户只有请雇工,目前农村劳动力一个工日最少也要20元钱,这样,一亩玉米的收获成本最少在100元以上。

三是造成严重的污染。

有不少地方农民为了省事,将玉米秸秆一把火烧掉,造成环境污染[2]。

目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忙季节主要靠人畜力作业已难以满足抢种、抢收的要求,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也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1.2 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分析1921年世界上第1台玉米收获机在澳大利亚被设计研制出来,经过多次完善改进,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随后也开始生产和使用,至20世纪60年代才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

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十分缓慢。

目前,全国玉米收获基本上还是靠人畜力来完成,好多厂家正在研究制造各种各样的玉米联合收获机[3]。

山西省和全国一样,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设计研究玉米收获机,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小型玉米收获机,配套动力为小四轮拖拉机,经试制试验,配套动力不足,停止生产,然后又设计研制自走式和配套动力较大的背负式玉米联收获机,但机型还不够完善,存在各种问题。

1.3 玉米机械收获的目的和意义玉米生产的发展会拉动机械的需求,玉米生产机械化也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从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已由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发展。

三大粮食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仍然是主攻点。

三大粮食作物比较,近年来小麦机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小麦机播已占小麦面积的66.2%,小麦机收已占小麦面积的58.2%,北方主要产麦区已达80%以上,有的高达90%以上,玉米机播发展比较快,已占玉米面积的41%,目前全国机收水平不到3%。

玉米的收获大都还是用人工来4沈阳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完成,时间紧、强度大、劳动力占用率高,限制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大幅度的惠农补贴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继小麦联合收获全面推广的良好势态后,玉米联合收获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尤其是在山东,玉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11%。

省委、省政府及时把农机化工作重点转向玉米生产机械化是正确的。

1.4 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的概况与发展趋势第一台玉米收获机械是由澳大利亚人设计的,半个多世纪以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大都采用了液压、机械、电子技术相结合,传动使用了液压无级变速、对行采用电子导向装置。

从机型上看,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玉米收获专用机型;一种是在小麦联合收获机上配置专用的玉米割台。

从整机结构上看,主要有自走式和牵引式两种,配套动力一般在80~150kw左右。

其性能主要有:一次性完成玉米摘穗、拨皮、秸杆青贮(还田)作业,也有的可以同时脱粒,有的还配备了精选装置和烘干设备,还有的是青贮专用机型。

这些机型的共同特点就是:结构完善、性能先进可靠,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宜直接引进使用,我国的自行研制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然,各种机型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我国目前生产使用的与拖拉机配套的悬挂式机型已成为近10年推广应用的主要机型;功能齐全、性能优良的大中型自走式机型将在2010年左右,成为主导机型。

在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和国家惠农补贴政策的激励下,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1.5 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措施与建议(1) 加强整机结构的优化设计目前我国玉米收获机整体结构尺寸较大,长度基本超过7m,高度超过3m,田间运输、转弯难度大;驾驶操作舒适性差,机手易疲劳,严重制约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因此,首先从整机结构着手,减小整机挂接后的长度、高度,或设计通用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底盘,减小收获机长度、高度,与小面积玉米种植相适应,增强玉米收获机械田间作业通过性能和灵活性,增加机手作业操作舒适性指数。

(2) 加强玉米摘穗机构的试验研究摘穗机构是玉米收获机械的核心部件,它包括摘穗辊或拉茎辊与摘穗板结构及安装位置、清草刀结构及安装位置,以及相互间隙调整的可操作性。

在进行不同品种和不同成熟度玉米收获作业时,要求机手根据实际情况对成对摘穗辊或成对拉茎辊、摘穗板间隙,以及摘穗辊或拉茎辊与清草刀间隙进行调整。

以解决啃粒、断穗或茎秆拉断和摘穗辊或拉茎辊缠草造成割道堵塞等问题。

目前各企业生产的玉米收获机,仅2行机成对摘穗辊间隙可调性较好[4]。

因此,生产企业应加强上述涉及间隙调整性机构的技术研究,开发调整可操作性强的玉米摘穗机构。

(3) 加强机手技能培训5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通过2005~2006年玉米收获机作业跟踪考核发现,操作技术好的机手在田间作业时,能够减少地头,作业质量好、工作效率高。

(4) 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有条件的地区和二三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应积极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规范播种模式,为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创造条件。

(5) 加大科研开发和投入加快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开发,必须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投入,集中技术力量,立足于国情,研制出适合国情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玉米收获机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