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和现实看中国未来的复兴之路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自从中国文明诞生时起,中国就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战国七雄各自为政、长期相互混战的局面,建立起强大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
之后经过了汉唐盛世,一直到明朝时期,中国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期间虽然有几次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入侵,但都对中国的发展没有太大影响,反而促进了中国民族融合,给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进而在两宋时期出现了科技文化的高度发达,经济在这一时期也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其他国家。
中国的高度文明,促进了周边国家的发展,特别是日本和朝鲜。
通过西汉时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中国文明—尤其是四大发明—传到了阿拉伯国家,进而传到了欧洲,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明朝永乐皇帝时期,中国的航海家郑和进行了七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公元1405—1433),沿途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域,与所经过的地方进行了和平友好的交流。
这比哥伦布等航海家起航探索世界早了近一百多年(公元1492—1502),而且当时郑和所帅的船比哥伦布的“圣玛丽亚号”大出有五倍多。
郑和与达-伽马的航海时间仅仅相隔了80年。
美国作家
Louise Levathes在他的书《当中国称霸海上》提出如下设想:
假如他们两人在海上相遇,将会是什么情形?如果达-伽马乘着他那胡桃壳般的小船与中国强大的船队在海上相遇,他还“敢不敢继续穿越印度洋呢”?可以想象的是,非洲马林迪(Malindi)小镇的居民在看到欧洲人的船只靠岸时一定非常的失望,因为他们的祖辈曾经描述过,当年来到这里的船队是如何的庞大壮观。
然而由于当时中国复杂的国内局势,中国的统治者收起
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从此,中国开始走下坡路,直到
1840年,走到了最低点。
中国航海技术的进步,称为朝廷中两大派系—儒家士
大夫和宦官集团权势斗争的一大核心(因为郑和是一个宦官)。
最后,儒家士大夫集团取得了胜利,原来支持航海
事业的朝臣,坚决反对航海。
可以说,航海事业这一中国在世界竞争中的优势葬送
在了儒家士大夫集团的手中。
当中国从海上撤退之时,正
值欧洲强国离开安全的避风港,一步步向前冒险,开始探
索世界,追求更大发展的时期。
清朝时期虽然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但只是腐朽制度回光返照,封建制度已经走到了尽头。
然而统治者却
还是那么狂妄自大,当西方传教士带来工业革命的成果时,像以往不重视科技的统治者一样,说那是奇巧淫技,不屑
一顾,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中国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从1840年开始,第一次鸦
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入北京,
甲午中日海战……,一次次的惨败,一份份的不平等条约,
使中国丧权辱国,人们生存于水深火热之中。
统治者虽然
认识到了危机,然而并没有认识到危机的根源,认为中国
败在技术上,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革方针,开办了一系列早期工业,然而在管理上却还是官场中的那
黑暗的一套,最终以失败告终。
后来有了改良图强的戊戌
变法,试图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来图强,但由于守旧
势力的阻挠,在一百天之后流产。
人民群众迫于封建地主和帝国主义的剥削,发起了太
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来抵抗。
然而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只会使国家更为混乱。
最后,孙中山先生以“三民主义”为纲领,发动起义,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国的复兴之路
虽然向前迈进了历史性的一步,然而由于各地军阀为了自
己的私利和侵略者的在华利益,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中
国落后的根本—传统的儒家文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世界环境,“老内圣发展不出新外王”,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由
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受了巨大的耻辱,中学生发起了抗
议运动,后来抗议活动扩大,工人阶层等加入,发展为轰
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诞生。
在蒋介石的努力下,中国表面上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但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中国的经济并没有得到太
多发展,人民的生活依然暗无天日。
于是中国共产党建立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寻求新的复兴之路。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国共两党在名族危机面前联合起来,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最终在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后,中国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这是1840
年以来,中国在对外战争中的首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
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然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建立一党专政的专制
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第二次内战。
中国共
产党毫不示弱,与其进行了斗争。
最后,在全国人民和其
他民主政党的帮助下,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击
败了国民党的军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国的复兴之路向前迈进了巨大的一步。
到1956年,中国基本全国的统一,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从1956
年开始,由于指导路线的偏差,中国陷入了“大跃进”的错误发展状态,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更是使中国的发展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
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路线,中国复兴之路从此走上了全新的道路,大步迈进。
到如今,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中国的综合国力取得了明显的提高。
克服亚洲经济危机,加入世界贸易组,成功举办奥运会,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等等,都表明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在全球化迅速的发展的今天,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融入世界。
中国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的原因是几十年来保持了国内的持续稳定。
中国的近代是已经证明,只有在稳定的大环境下,其他各方面才会有发展。
所以,我们应当把这种稳定的大环境继续保持下去。
中国的复兴,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