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咸宁市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咸宁市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膜用量高回收率低, 大量的农膜残留于土壤中, 不仅给农 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 而 且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由于缺乏能在 短时间内大量消耗秸杆的经济实用术, 且产业化水平较低, 综合 利用水平 不高, 出路不畅, 造成大 量秸杆随意 焚烧或废 弃, 不但 浪费了生物资源和能源, 而且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水体, 给人民生 活和交通带来了重大影响。
2. 2 提高科技生产力 建设 社会主义新 农村, 要以发展生 态农业为 主线, 在经济、 生态、社会效 益的结合 点上做活文 章, 要 加快农业科 技进步, 调 整农 业生产结构, 优化 农业生产布 局, 发 展高产、优质、高效、生 态、安全农业。在确保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同时, 保证农村生态 环境安全。
矿山在 开采的过程 中将产生大 量的粉尘, 同时煤 矿开采过 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水, 主 要包括矿井废水、酸性废水、洗煤水、生 活污水, 使用被矿业工程 污染的水体灌溉农田, 易引起土壤的硫 酸盐盐渍化, 土壤生产力 下降, 农作物减产。矿山开发利用还可 能带来重金 属污染, 区域地理 环境条件改 变引发土 地退化和破 坏。矿山开发利用的挖掘采剥深刻改变了矿区的地质、地貌、植 被等环境条件。如地表植被破坏, 松散的土石暴露于地表, 大大 地加剧了水土流失。矿区开采完毕后, 较深的塌陷可以通过长期 的积水成 为湖泊, 浅层的塌 陷, 在 地表将形成 裂缝, 形成地下水 漏斗, 地下水漏 掉流失, 加快了水 分的损失, 对农作 物的生长极 为不利。
努力 推进产业结 构优化升 级, 按照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 要求,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加强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 建设和生 态环境建设, 积极 推进农业产 业化经营 和农 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不断提高 农业生态系统 的生产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民增产增收为宗旨, 按 照市 场规律调整种植模式, 多业结合, 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协 调发 展。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对湖 库区 进行合理生 产定位, 发展生态 养殖、科学养殖, 积极控 制水 产养殖污染。着重保护和扩大绿色植被面积, 增加果木林、经济 林比重, 治理水土流失。
合理 的土地利用 布局是避 免生态环境 破坏、保护和改善 生 态环 境的前提, 因此, 严格土地 利用的管 理, 发挥 土地利用 的调 控作用, 是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用 地上, 一定要 对工矿用 地加以严格 管制, 积极合理地 开发工矿; 在布局上, 要工矿区的开发利用进行严格的控制。
提高监控和预警手段。对各种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建库、运用
GI S 等手 段, 科 学管理, 及时准确 地反映 生态环 境的变 动情况。 同时, 加强科 学研究, 推广先进 实用技术, 围绕生 态建设的 重点 领域和关键技术, 组织开展基础性研究和科技攻关, 鼓励各类科 研和开发 机构从事 生态和环境 领域的科 研工作, 对研究成 果予 以保护, 并积极予以运用。
畜禽 养殖业集约 化程度不 断提高、种植业与 养殖业的日 益 脱节, 加上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不到位, 致使畜禽 养殖污染日益
加重。2004 年, 咸宁市畜 禽养殖的粪便产生量 是工业固体 废弃 物产生量的 2. 4 倍。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 畜禽粪便或高浓度有机废水进入江河湖 泊中, 造成水质恶化, 并 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二是恶臭气体污染空气; 三是高浓度畜 禽养殖污水灌溉农田, 影响土壤质量。
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产业 布局规划等空 间布局规划, 把经济开发活动规划在合理的区域范围。加强水土 流失 防治 规划、自然 灾害防 治规 划、生物多 样性 减少的 防治 规 划、退耕还林规划等专项规划, 积极制定和突出各 种生态问题的 防治和解决措施。同时, 必须严格规划实施, 把各种合理的 空间 布局和正 确的方针 措施落到实 处, 才 能实现经济 发展与生 态环 境的协调发展。
化学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使用量最大 、施用面积最广、毒性最 高的一类有毒化学品。咸宁市每年农药使用量都不断增多, 集约 化农区施用水平为 300- 750kg / hm2, 其中 30- 40% 被农作物吸 收外, 其余大部分进入 了水体、土壤和农 产品, 使咸宁市 80% 的 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农药污染。农药的过度使 用造成的环境 问题主要有: 一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咸宁市众 多江河不同程 度地遭受农药污染。二是破坏生态平衡, 威胁生物多样性。三是 危害人体的健康。
长期 以来由于 经济发展和 各种人为 因素的影响, 农村 生态 环境问题 日益突出, 已严重 制约着社 会经济各方 面的可持 续发 展。若再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 势必出现 农村环境污染的规模和 影响不断扩大, 进而最终影响到城市, 影响我国可 持续发展的战 略计划。“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农
1. 3 工矿 企业污染与灾害不容忽视 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 展和现代化 进程的加 快, 以及 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需求, 加上东 部发达地区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 很 多环境污染 严重、生产技术设 备落后的矿 产企业逐 步转移到中
部地区, 同时由于矿产资 源需求量的不断加大, 国家对资源管理 力度不够, 也导致很多杂 乱的小矿厂的产生。
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 应当积极采取对策, 尽力避 免因为生态环 境问题而阻碍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咸宁市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1. 1 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 繁 咸宁市国土总面积 9861km2, 土壤侵蚀总面积 3579. 17km2, 占国土总面积 36. 3% 。其中, 轻度侵蚀 1685. 15km2, 占水土流失 面积的 47. 1% ; 中度 1044. 99km2,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9. 2% ; 强度 711. 59km2,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19. 9% ; 极强度 137. 4km2, 占水土 流失面积的3. 8% 。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652. 44t / ( km 2. a) , 沟壑密 度 2. 18km / km2。强度以上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南部平行岭谷中 低山丘陵, 中度流失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垅岗, 轻度主要分布在北
2. 3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生态建设和环境 保护资金。各
级政府要 将生态建 设和环境保 护资金纳 入财政预算, 并逐 步增 加。政府投入主要用于重点工程建设, 或 用于银行贴息间接支持 重点项目。在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项优惠贷款,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 项目的配套资金。通过股票等融资形式支持生态 建设和环境保 护项 目及相关产业 发展, 通过“四荒”的拍卖等形 式动员社 会资 金投向生态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促 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 理与土地复垦。采取优惠投资导向政策, 扩大引进国外资金和技 术的 力度, 鼓 励外商直 接投资于先 进环保设备 制造、技术开发、 环保信息服务、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等领域。通过 对生 态环 境的治 理, 从而规 避可 能出 现的生 态危 害, 防 患于 未 然。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2007d359) ;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资助计划项目( T200708) 。
作者简介: 陈志( 1967—) , 男, 湖北省武汉人,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
— 3—
科技信息
博士·专家论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水 土流失、洪涝灾害 等已经初步 掌握的生 态环境问题 要 随时 掌握变化情 况, 加 强监控力度, 建立 预警机制, 提高对 生态 问题的治理能力和对灾害的防御能力。
— 4—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 统筹考虑农村的村镇布局, 发展 中心镇、中心村, 萎缩生 产生活条 件恶劣的自 然村, 实施下山脱 贫; 统筹考虑农村的基础 设施建设布局, 按照资源有效配置的理 念, 将交通、教育、医疗、环保等优先配置中心镇、中心村, 要将环 保基础设施 和饮用水源 建设等作 为重要内容; 要统 筹考虑产业 布局, 按照既要 发展又要保 护的理念, 合理布 局特色产 业区、规 模养殖小区和保护小区, 为各业持续发展提供空间。
涝灾害造成了咸宁市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 。 1. 2 农业面源污染相当严重 咸宁 市是化肥施 用量较大 的地区之一, 化肥 年使用量高 达
46260t , 按播 种面积计算, 平均 化肥使 用量为 411kg / hm 2, 远 远 超过发 达国家 225kg / hm2 的安全 上限。咸 宁市化肥 利用率 较 低, 平 均为 30% 左右, 而且产品结构与施用比例也不尽合理。过 量和不合 理施用化 肥会造成主 要的环境 问题, 一 是由于化 肥流 失加 剧了河流、湖泊等 水体的富营 养化; 二是造成地 下水污染, 蔬菜、水果中硝酸盐残留超标; 三是污染土壤, 影响土壤肥力。
科技信息
博士·专家论坛
咸宁市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陈 志 黄英鹏 刘成武
[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 快速发展, 农 村经济也得到了很 大的发展, 同 时农村生态环境也 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农村环 境污染日趋严重。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背景, 分析了咸宁市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 新农村建设 对 策 咸宁市
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机遇 , 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全 市将继续 加大产业 结构调整的 步伐和技 术改造的力 度, 尤 其是 限制淘汰工艺、设备落后的过剩生产能力, 推选新 技术、新工艺, 降低产品的能耗、水耗以及原材料消耗, 推行清洁 生产技术和发 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而又急需的产业, 制定新 的环保政策和 措施, 实现污染的全过程总量控制。积极推广洁净能源, 优 化能 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在城市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要大力发展城 市燃气和集中供热, 积极推广节煤脱硫新技术, 逐 步降低原煤直 燃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