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第七章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第二节 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
• 形象思维 • 直觉思维 • 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一、形象思维
• 1、形象思维的涵义及特点 • 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形象为思维的
对象和基础,在形象地反映客观事 物的具体形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等思维形式 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 思维方式。
第七章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与非逻辑方法
•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 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 • 创造性思维方法
第一节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 逻辑思维的特点 • 比较与分类 • 分析与综合 • 归纳与演绎
一、逻辑思维的特点
• 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运 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 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应过程, 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 的类型。它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 辑两种形态。
三、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 (1)特点不同 • (2)作用不同 • (3)层次不同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
• 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 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特征 • 创造性思维的机制
一、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 创造性思维是科学研究人员在原有 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与其 探索对象及探索过程相匹配的、独 特的科学思维形式,把握对象的本 质及其规律,从而获得新思想、新 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思维过程 。
• 直觉和灵感的基本特征:
• 认识的突发性; • 认识过程的突变性; • 认识成果的突破性;
• 2、直觉思维的方法论意义
• 直觉思维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们是 非逻辑思维的思维形式,也是发挥 科学认识主体思维能动性的突出表 现。
• 直觉思维的发生机制:它本质上是 科学认识过程中认识主体的心理素 质和心理活动的表现。
•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有区别 的:
• 逻辑思维的“细胞”是抽象的概 念,而形象思维的“细胞”则是 形象的意象;逻辑思维是运用概 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而形象思维 是运用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
• 2、形象思维的方法论意义
• 可以直观形象地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 律。
• 由于形象思维能在思维过程中,将意 象“随意地”再生和组合,因而能突 破现实的局限,抓住主要矛盾,对研 究对象进行极度的纯化和简化,以利 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 (以非逻辑思维为主)
• 4、验证完善阶段——问题成果 的证明和检验
• 研究者采用逻辑思维,有时还要用 实验方法,对所得到的创造性设想 进行检验、证明和修正,形成比较 完善的概念、假设、模型或解决问 题的方案和方法,并在理论上加以 认定、确认或否定。
• (以逻辑思维为主)
• 顿悟过程
• 顿悟是问题表征方式的转变
• 意象是对同类事物形象的一般特征 的反映。
•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 思维活动。它包括属于感性认识范 畴的由知觉形象触发的印象联想, 以及属于理性认识范畴的意象和概 念的联想。
• 想象是在联想的基础上加工原有意象 而创造出新意象的思维活动。
• 想象极富有创造性,还具有形象性、 概括性和幻想性等特点。
• 131名运动员参加羽毛球比赛,比 赛采用淘汰制,即前一轮比赛的胜 利者进入下一轮比赛。问总共需要 多少场比赛才能产生冠军?
65+33+16+8+4+2+1+1=130
131-1=130
残缺棋盘问题

影响顿悟的因素
• 思维定势 • 判断障碍 • 问题情境干扰
• 形象思维在技术领域有着更为突出的 意义。
二、直觉思维
• 1、直觉思维的涵义及特点:
• 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 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这种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能力,也可称为 直觉力或思维洞察力。
• 所谓 “直觉”就是这样一种“敏感或机灵 ”,它能“直接地把握整体,并且洞察到 正确的东西”。
• 直觉思维有时还伴随着被称为“灵感” 的特殊心理体验和心理过程。在直觉和 灵感中还包含着使问题一下子澄清的顿 悟。
• 灵感是指主体对于反复思考尚未解决的 问题,因某种偶然因素或潜意识信息启 发而得到突然顿悟的心理状态,是人们 借助直觉启示对问题的突然领悟。
• 当一个人长期思考一个问题,头脑中积 累了大量的知识,并且不断地进行整理 ,思维处于高度集中,高度活跃的状态 。想呀,想呀,还是想不出来,由于受 到某一现象的启示,突然猜到了问题的 本质,思路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这种 思维现象就称为灵感。
• 直觉是对事物的快速理解,是在认识过程中的 突然而来的飞跃,它是一种在感性材料的触发 下一下子推测到事物的本质的思维活动。
• 直觉需要感性材料,但它不需要大量材料进行 逻辑推理,知觉只要一点感性材料的触发就行 了。直觉需要推理,但直觉的推理过程不是按 部就班的,而是跳跃式的,只经过一两个步骤 马上猜到事物的本质。所以直觉的根本点就是 快。看到某个感性材料,脑子一动,就猜到了 事物的本质。
创造性思维的培
• 勇于质疑。才能突破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要求改变原来的思维轨道,从新的角度重新认 识事物。
• 当思维从一个方向受阻时,转向另一个方向。 单向地毫无进展地重复思考,想了一遍又一遍 ,钻进去拔不出来。勤于思考,不是窝在心中 想无数遍,而是要多角度思维、逆向思维。
• (3)注意思维能力的训练。
•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 1、准备阶段——问题的选定 • 2、孕育构思阶段——问题的求解 • 3、潜伏顿悟阶段——问题的突破 • 4、验证完善阶段——问题成果的证
明和检验
• 1、准备阶段——问题的选定
• 研究者发现和确定目标,形成问题情 境,并围绕问题或目标搜集材料,获 得尽可能多的关于目标的信息。
• (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并用。)
• 2、孕育构思阶段—问题的求解
• 研究目标,对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 思维研究者围绕加工,冥思苦想,致 力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设想,直 至思维达到饱和。
• (以逻辑思维为主)
• 3、潜伏顿悟阶段—问题的突破
• 研究者转移思考对象,使对原有对 象的思考从意识活动转入潜意识活 动,通过不受约束的潜意识思考, 以突然出现灵感而顿悟的方式,产 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设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