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原因待查PPT讲稿
(二)判断血尿产生的部位:
• (1)结合尿液观察及检查:
① 肉眼观察:当患儿表现为肉眼血尿时,应注意观察尿色、 是 否含有血块及是否为全程血尿。 一般暗红色尿 (棕色、茶色、 可乐色)多来自肾实质或肾盂 鲜红色或带有血块者常提示非肾小球性疾患出血, 血块较大者可能来自膀胱出血。 尿道口滴血可能来自尿道疾病。 尿三杯试验分别收集患儿持续排尿时的初、 中、 终各段 尿液,然后进行血尿检查,非全程血尿提示非肾小球性,如初 段血尿常见于尿道疾病;终末血尿见于膀胱颈、 三角区、 后尿道疾病;全程血尿则提示肾脏、 输尿管及膀胱疾病。
• (3)尿痛、尿流中断:血尿伴有剧烈尿痛盒尿流不畅,中
等
部分剧烈运动后一 过性血尿
原因
临床疾病
泌尿道感染、结核 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 肾结核
非 药物致肾及膀胱损 磺胺类、阿司匹林、庆大霉素、
肾伤
阿米卡星、新霉素、1代头孢、
小
环磷腺氨
球 结石、 特发性高钙 膀胱、尿道、肾结石
性 尿症
血 尿
特发性肾出血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LRVE)
先天性尿路畸形 肾囊肿、 积水、 膀胱憩室
目的要求
了解血尿的病因 掌握血尿的诊断步骤和鉴别诊断
• 血尿是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表现之
一,分为肉眼和镜下血尿。据报道小儿肉眼 血尿发生率为 1 . 3 /1 000,而镜下血尿更常 见。美国报道, 6~12岁儿童中以 2、 3次 尿检红细胞均 > 5个 /HP为标准,发病率 1% ~2%。日本报道,学龄儿童发病率是 0 . 15%。我国 1986年对 2~14岁 22 . 43万小 儿进行普查,确诊为无症状血尿 942例,为
0.142%
原因
临床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急性、 急进性、 慢性及迁延性
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及 I gA
肾
小 继发性肾小 球 疾病 性
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 S LE)、 紫癜性 肾炎、 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
血 尿
家族遗传性肾小球 如遗传性肾炎 (Alport综合征) 、
疾病
薄基底膜肾病 (家族性良性血尿)
② 尿常规:
血尿伴蛋白尿 + + (1 g/L)时考虑病变在肾 小球。
尿沉渣中如发现管型、 特别是红细胞管型 多为肾实质病变;血尿伴白细胞尿可能为泌 尿系感染、 高钙尿、 肾间质或小球炎性反 应性疾病。
血尿伴大量尿酸、 草酸或磷酸盐结晶者要 除外高钙尿症、 结石。
③ 尿红细胞形态: 来源于肾小球性的血尿,由于红细胞要穿过 病变的肾小球基底膜被挤压受损或通过肾 小管时受到管腔内渗透压、 pH值及代谢物 质作用,发生红细胞大小不等、 形态各异及 血红蛋白丢失,即变形的红细胞为主;
500 +++/μl,蛋白 5.0 +++g/L,尿胆原 70++μmol/L,胆 红素15+μmol/L,潜血 300+++/μl,白细胞 9562P/μl,红 细胞 13123P/μl。入院后予完善相关检查,加强护理, 合理饮食碱化尿液,头孢曲松抗感染,补液等对症处 理,查双肾B超提示:右肾中下部混合回声占位(提示 肾母细胞瘤);右肾上腺区低回声团。考虑“血尿待 查:肾母细胞瘤?”住院1天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肾血管疾病
肾静脉血栓、 肾球门血管病、 动静脉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管瘤
全身疾病引起出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肿
二 诊断步骤
• 是否系真性血尿? • 血尿产生的部位? • 询问病史需注意哪些方面? • 辅助检查需要查什么?
(一)确定是否系真性血尿:
需排除假性血尿: (1)尿中某些代谢产物如卟啉 尿、 尿黑酸尿 (酪氨酸代谢异常病)、 胆色 素、 尿酸盐及药物如酚红、 氨基比林、 利 福平、铁剂、 甲基多巴、 甲硝唑、 呋喃妥 英、 嘧啶等均可使尿呈红色;某些食物或蔬 菜中色素如甜菜、 黑莓及食物颜色也可致红 色尿。
(2)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如阵发性睡眠性 血红蛋白尿、 溶血性贫血等。
(3)非泌尿道出血,如阴道或下消化道出血混入、 月经污染。
肉眼血尿 (gross hematuria)
镜下血尿 (microscopic hematuria)
血尿应以镜检为标准。潜血检查原理是基
于血红蛋白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氧化有关 使之呈色。因此,潜血阳性而镜检阴性见于 以下几种情况: 尿中红细胞溶解破坏 (标本 留置过久、 低比重尿、 碱性尿 ) ; 尿中有 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 尿中有氧化剂,如食 物中不耐热酶、 用家用漂白剂清洁器具后 留尿等。
而来源于非肾小球性的血尿,是由于尿路血 管破裂出血造成,尿红细胞形态基本都是正 常均一的。
(三) 病史
1.症状
•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及皮肤病史:可伴有高血
压、浮肿、蛋白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 (2)发冷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伴有发冷发热等全身症
状及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多为尿路感染性疾病,如 经过一般抗泌尿系感染药物治疗无效,应考虑肾结核可能.
病例二
• 患儿,男,6月龄,因“血尿半天”于2013-7-27入
院,患儿半天前共解4-5次“酱油”样红色小便, 无尿频,无尿时哭吵不安,无呕吐,无发热。门诊 查尿常规示:白细胞 500 +++/μl,蛋白质 0.3 +g/L, 尿胆原 35+μmol/L,胆红素15+μmol/L,潜血 300+++/μl,白细胞 105.6P/μl,红细胞 2560.8P/μl。 一直母乳喂养,辅食添加过蛋黄、米粉。查体: T37.4℃,咽不红,心肺听诊无殊,肾区无叩击痛, 尿道口略红,无脓性分泌物,包茎。入院后予头孢 曲松、喜炎平抗感染,补液、碱化尿液等对症处理, 颜色变淡,入院当天下午查泌尿系结石提示:左肾 下极强光团(结石可能,直径5mm*3mm),双肾 集合系统分离。考虑“泌尿系结石”入院当天立即 转上级医院泌尿外科进一步治疗。
血尿原因待查课件
病例一
患儿,女,97天龄,因“血尿半天”入院,于2013-521入院,患儿半天前开始解血尿,呈鲜红色,共3次, 伴少许深红色血凝块,吃奶减少,无尿频,尿时哭吵。 查体:T37.4℃,心肺听诊无殊,右侧腹部可以 7cm*7cm大小包块,质地偏硬,四肢肌张力正常,尿 道口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附着。尿常规示: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