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城市空间格局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城市空间格局
一是电子信息产业 二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三是新材料产业 四是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
主攻方向
1.以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和电池材料产业为主, 做强现有优势产业
(1)工程机械产业 (2)以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动漫游戏和数字传媒等 为主的电子信息服务与文化产业 (3)电池材料及下游衍生产品
2.以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新源产业和住工产业为主, 做大新兴战略产业
3
着眼于带动全省、辐射全国、对接全球,到 2020年力争把先导区建成为“两型社会”综合 配套改革的示范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城乡统 筹的样板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支撑发展的增 长极,实现核心区基本建成、再造一个新长沙的 宏伟目标。 ——两型社会的示范区 ——高新产业的集聚区 ——城乡统筹的样板区 ——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支撑发展的增长极
2
1
地区间的 竞争不断
1
2
能源短
4
成果转化 率低、产
4
5
服务业、 尤其现代
5
升级
弱
业集群度
小、产业 关联度弱
服务业发
展严重滞 后
1
从我国周边现实情况来看,越南、印度、泰国及南亚几个国家, 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已经明显低于我国东部地区,甚至 也低于我国中部和西部较发达地区。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走高, 从沿海到内陆,劳动力成本也随之增加。就长沙而言,劳动力等 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不断削弱。近两年来,在生产要素成本 迅速提高的东部沿海,不仅是国际跨国公司,甚至连东部国内知 名制造业企业也纷纷将产业转移目标地瞄向东南亚及南亚地区。 长沙周边分布有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江西的昌九城市带、广西 的柳州市等。这些地区的钢铁、汽车、通讯设备、电站成套设备 和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业发达,产业优势 明显。特别是武汉据有沿江大港优势,经济规模已大大超过长沙。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长沙周边城市大规模吸纳国际国内资本、技术 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从而凸现长沙的相对劣势。
2
优劣分析
01
有利之
02
不利之
处
处
2
1
先导区发展 “两型产 业”,是建 设“两型社 会”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 区的客观要 求和必然选 择
1
2
沿海地区向 中西部地区 辐射作用增 强、产业转 移加快,长 沙区位优势 比较明显。
2
3
长沙综合经
济实力和河 西高新技术 产业竞争力 近年显著提 升,是实现 先导区产业 跨越式发展 的基础。
3
2007年长沙GDP突破21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 2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6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分别达16000元和6316元。大河西先导区 规划范围内,GDP约260亿元,工业总产值约580亿 元;分布5个产业园区。长沙高新区已基本形成先进 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现代产业体 系,2007年共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000亿元,实现高 新技术产业总产值880亿元,分别占全省、全市高新 技术产业总产值的33%和96%。望城经济开发区、 宁乡经济开发区和含浦科教产业园等,为先导区实 现产业聚集和配套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平台。
3
在先导区与河东区的沟通上,目前的跨江交通通道 远不能满足需要。由于对外的主要交通节点集中在 河东,在跨江交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对外交流受 到较大制约。先导区与长株潭城市群及更大空间范 围的对外通道也急须进一步拓展。先导区主干路网、 电力电信、供水排污等主要基础设施薄弱。同沿海 或沿长江大都市相比,先导区范围内港口、铁路、 机场条件差距更大。长沙港最大泊位能力仅为千吨 级,设计年通过能力仅120万吨,相比最大泊位能 力可达2000吨级的南昌港和年货物通过能力超过 4800万吨的武汉港,差距明显。
1,产业关系的原则
势各 区 各 产 。功 产 产 业 能业业关 区分内联 形工部的 成,纵原 功相向则 能同和。 错产外即 位业部充 、相横分 优对向考 势集的虑 互聚产各 补,业产 与不关业 资同联类 源产度别 共业,的 享错明共 的位确性 发布各和 展局功个 态,能性 ,
区式 业 因 有” 基 地 机开 础 制 串发 , 宜 联。 合 的 ,依 理 原 形托 布 则 成区 局 。 “内 产 即 珍基 业 充 珠础 功 分 项设 能 考 链施 区 虑 式, , 自 ”将 实 然 发各 行 环 展个 “ 境 格功 组 、 局能 团 产 。
4
岳麓山大学城建设已初具规模,集聚了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国家“211工程”重 点院校,在读大学生30万以上,研究生近5万人, 每年大学毕业生近8万人,两院院士46名。先导 区拥有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和 信息服务基地,建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 程技术中心;高新区设有17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综合创新能力在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 六,是全省创新资源最丰富、创业体系最完善的 区域。
(1)以太阳能光伏产业和风能、氢能开发利用为主的 新能源产业 (2)住宅工业产业
先导区产业空间布局
01
空间布局
03
空间布局
的原则
框架
产业空间原则
产业空间规划要指导城市建设规划,并达成产业规划与建设规 划的融合统一。过去许多地方也做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但由 于征地与拆迁问题,难以一次性有大面积大空间的土地用于布 局不同类别领域的产业项目,或者说不可能同时把各个不同的 专业园区或产业功能区的土地整理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进; 而实际招商过程中,不可能根据不同产业类别将项目相对集中、 分类落地。因此,最后的实际结果是各个园区产业趋同、毫无 特色,难以形成集聚和规模效应;同时由于不同的产业类别, 其对自然环境、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和建设规划的要求不同, 而造成公共投入和资源的浪费。因此,先导区产业空间布局要 充分考虑: 1,产业关联的原则 2,因地制宜的原则 3,环保优先的原则
2
长沙是一个典型的能源短缺城市。湖南省无油少煤,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本省电煤需求;湖南省的水电开 发空间十分有限,到2007年底,湖南省水电装机达 790万千瓦,已占经济可开发容量的80%。水电与火 电2007年比例约为47:53。总体看,湖南在电力结 构、电力总量、电网调节能力和布局等方面均存在 较为严重的问题。能源不足既制约产业的发展,也 凸显加速发展能源资源节约型产业的紧迫性。
调研之长沙大河西先导区
主讲:蒙佑祥 组员:刘方旭 蒙佑祥 王铭康 王杨阳 王正阳
大 河 西 先 导 区 规 划 区 位 图
先导区“两型产业”发展规划
1
2
规划背景 优劣分析 主要目标 战略定位 空间布局
3 4 5
1
规划背景
设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 央、国务院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其实质是探索 一条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实现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 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建设好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对于落实 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探索“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扩 大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功能、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是先导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产业 发展是先导区发展的支撑和引擎。产业发展的方向、方式、规 模和质量,决定了先导区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和成败。而科学的 产业发展规划,是指导和促进先导区产业发展的前提。
两型社会的示范区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 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 到全面控制,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生态 环境质量全国领先。到2020年,先导区单位地 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挤身于全国省会城市先进 水平。
高新产业的集聚区
新型工业化取得显 著成效,自主创新 能力不断增强,构 建以高新技术产业、 先进制造业、现代 服务业为主的“两 型产业”体系。到 2020年,科技进 步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达70%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总产 值达4000亿元以 上。
5
先导区内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拥有国家级岳麓山 风景名胜区和象鼻山、谷山、大王山、莲花山、 泉水冲、乌山等6个森林公园,多处全国知名的 旅游胜地。先导区沿湘江分布,水环境容量较大。 山水洲城融为一体的城市形态在全国独一无二。 良好的自然生态既为先导区建设“两型社会”提 供了难得的基础本底,也是先导区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都市农业等新型产业的 天然环境。
3
4
先导区科技 教育人才资 源丰富,为 产业升级提 供了一定的 智力人才保 障。
4
5
先导区自然 生态条件优 越,腹地广 阔,是发展 “两型”产 业的天然环 境。
5
1
把先导区建设成为“两型社会”示范区, 核心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 和现有的良好基础,分析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趋势, 利用经济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突破经济发展中资 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加速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内生型、循环 型经济和“两型产业”发展,形成符合“两型社会” 要求的经济发展增长极。发展先导区“两型产业”, 既是先导区“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需 要,也是形成区域经济带动效应的战略选择。
2,因地制宜的原则
3,环保优先的原则
达投程留环 到资度碧保 人,地水优 与通推青先 自过广山的 然严应,原 、格用最则 产的新大。 业项能力即 与目源度最 环准、地大 境入新推限 的政材进度 高策料环地 度和技境保 友科术治护 好学和理和 、的节和利 和空地节用 谐间、能原 统布节减始 一局水排生 。规、,态 划节最, ,省大保
城乡统筹的样板区
建立以工促农、以 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率先建成共享型的 社会事业体系、普 惠型的社会保障体 系、创业型的社会 就业体系、服务型 的社会管理体系。 到2020年,城乡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达60000元和 40000元以上。
生态宜居的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