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尘中见大千_片言间明百意_解读钱钟书的_写在人生边上_

微尘中见大千_片言间明百意_解读钱钟书的_写在人生边上_

拓宽了诗歌的创作之路,引发后世的田园山水诗领域,他也成为田园诗的开山鼻祖。

陶渊明不仅开辟了田园诗领域,而且其田园诗别具一格且造诣极深。

这样的成就除了他自身的才华之外,还与他的人生取舍与信仰有关。

儒道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陶渊明的心态、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道家崇尚天道自然,显出消极退隐的人生态度,强调个体的自由与逍遥,将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引向人自身的生活和人的心灵,归隐后偶尔出现的儒家关心民生国事的心情被淡化和掩盖起来,所以大家看到了陶渊明诗歌中平淡无奇的田园风光,最普通的农人耕作与歇息的日常生活。

陶渊明“复真”、“还淳”的意念和恬静平淡的心境与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十分投契。

三信仰道家思想的诗人做诗,通常会不自觉地用一些词语来传达其信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田园居》其一),“采菊”、“东篱”、“悠然”、“南山”、“自然”等词就准确地传达出了陶渊明接受了崇尚自然天籁的道家思想。

除了这些能传达信仰的词语外,意象也是信仰的见证。

他诗歌中出现的鸟、酒、菊、松、山、园、柳意象就是最好的明证。

“陶渊明对自然的渴求,是对形体自由与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求”[6]288。

下面以鸟来做说明: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饮酒二十首并序》十五),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咏贫士七首》其一)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超然远逝,扶摇万里。

鸟展翅能飞,可以轻松地抵达任何向往的地方,陶渊明心中的“鸟”是逍遥与自由的。

但这种逍遥与自由的生灵也有被束缚的时候。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羁鸟受困牢笼,失去了飞翔的快乐,陶渊明的仕宦之路犹如羁鸟的可怜状态,所以陶渊明急切地要解放被束缚的心灵。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二),南山之下,他与归巢的鸟儿有了神会。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吾庐”即精神家园。

倦鸟知归巢,“吾亦爱吾庐”,表现出陶渊明对“出世”后的田园生活的眷恋和热爱。

仕宦生活带来的煎熬也在这种自由逍遥的生活中烟消云散,陶渊明借鸟表明远离世俗,游心于天地自然的心迹。

陶渊明就是一只在田园上空自由飞翔的鸟。

陶渊明把正始以来批判现实的精神导向了一种“返于自然”的理想主义,他以归隐来寻求人生自然化的道路,为否定现实后找到一条出路,他把道家的自然主义当作现实和构造理想世界的原则。

陶渊明在他的田园诗中成功地渗透了他“自然”、“真淳”的人品,以及任从自然、以得天真的道家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1][2][4]赵明.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3][5]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朱光宝.中国文学史教程[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摘要:在《写在人生边上》中,钱钟书先生于字里行间酣畅淋漓地对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丑恶现象加以无情针砭。

于平静中显激越,在恬适里含泼辣,表现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可谓微尘中见大千,片言间明百意。

关键词: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写作风格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初读有似懂非懂、雾里看花之感,再读则觉痛快淋漓,咀嚼回味再三,每有会意,无不拍手击节。

那种惊喜、兴奋不吐不快。

《写在人生边上》共只有10篇散文,作者用不到3万字来谈人生的大问题,但却字字珠矶,大放智慧的异彩,非常自然地把读者引入一个广阔无垠的人生天地,给予我们丰富多彩的深刻启迪。

作者或旁征博引,或侃侃而谈,文风如行云流水,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俯拾皆是。

钱钟书先生最大的写作风格是措辞析理透骨入微,文字汪洋恣肆,正言若反,妙趣横生,充满机智的幽默,字里行间酣畅淋漓地对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丑恶现象加以无情针砭。

于平静中显激越,在恬适里含泼辣,融精辟的见解与广博的知识于一体:《读〈伊索寓言〉》深含着对丑陋人性的犀利讽喻,《说文人》是对文人的心态含蓄的调侃,《说笑》是对“幽默文学”的冷嘲热讽,《谈教训》里对假道学抽骨剥筋地批判,《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又是不动声色地对世态万象的揭批……可谓微尘中见大千,片言间明百意。

一、似是而非、正言若反,佯谬之中蕴涵着真理正言若反在饱学的钱钟书眼里是一种文人的机趣,也是他睿智而宽宏性格的表现。

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让它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让人更为真切明白地见到其荒谬的真面目的目的。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一文,作者用正言若反的写作套路将现实中的心魔———虚伪和诱惑、瞒与骗揭示得一丝不挂,借魔鬼之口道出“自传与传记是别传”,是“捏造”,文中“不料你的识见竟平庸得可以做社论。

现在是新传记文学的时代。

……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到了现在,即使有一两个给上帝挑剩了的灵魂,往往又臭又脏……我不愿捡破烂……我也是近代物质和机械文明的牺牲品……”等,确切表达了作者对传记的不屑,以及对瞒与骗的厌恶、痛恨。

《窗》中说:“学问的捷径,在乎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迂远了。

”这些话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形同悖论,既充满了佯谬,又充满了真理。

《一个偏见》中“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所谓正道公理压根儿也是偏见”,“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这些看起来确实很偏的对“偏见”的偏见,其实都是钱先生的心里话,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钱先生思维方式的特点所在。

他指出:“人籁是寂静的致命伤”,“你愈听得见喧闹,你愈听不清声音”,因为“寂静能使人听见平常所听不到的声息”。

为了说明这一点,他拿天(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清远511510)郭梅影———解读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微尘中见大千,片言间明百意62籁来作比,说天籁是“一种有声音的寂静”,能和寂静“相安相得”,“溶为一片”。

乍看起来,你会觉得这是多么自相矛盾,违背形式逻辑,但细细想来,又确有道理。

《论快乐》:“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谈教训》:“不配教训人的人最宜教训人;愈是假道学愈该攻击假道学。

”《释文盲》:“偏是把文学当作职业的人,文盲的程度似乎愈加利害。

好多文学研究者,对于诗人的美丑高低,竟毫无欣赏和鉴别。

”……正言若反,恐怕是博学儒雅睿智的钱钟书冷眼看世界并作出相应回答的一种得心应手的方式。

钱钟书先生行文多反话:正言若反,反言若正。

你若浅尝辄止,非但领略不了先生精妙之万一,而且极容易与先生之意大相径庭。

像钱先生这样读书万卷、笔走龙蛇之人,怎么会提倡走捷径呢?开篇的反话,正是为了烘托正篇要义:走捷径而得便宜绝非治学之道,处世之法。

二、出经入典,旁征博引,妙语珠联,警句泉涌钱先生学贯中西,古今中外的大量词语、人物、典籍、事件都被用作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见解。

如《论快乐》从法语的“喜乐”到“快乐”、古诗,再到德语的“沉闷”,体现了作者联想的自由和丰富;《窗》“缪塞在……有句妙语,略谓父亲开了门,请进了物质上的丈夫,但理想的爱人,总是从窗子出进的”;《说笑》“刘继庄《广阳杂记》、亚理士多德《动物学》、白伦脱《笑与死》”,等等,作者广征博引,用词的风趣、巧妙,令人解颐。

此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妙趣横生,像“蓬蔽生黑”,“高射炮打蚊子”,“吃饭有时候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星期日娱乐”,这样的精彩话语在书中是处处可见的。

“我会对科学家谈发明,对历史家谈考古,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展览会上讲艺术鉴赏,酒席上讲烹调”已经妙极,接着却更妙:“不但这样,有时我偏要对科学家讲政治,对考古家论文艺,因为反正他们不懂什么,乐得让他们拾得牙慧;对牛弹的琴根本不用挑什么好曲子……”《窗》中“从前门进来的,先要经门房通知,再要等主人出见,还得寒喧几句,方能说明来意,既费心思,又费时间,哪像从后窗进来的直接痛快?”在《释文盲》一文中,把看文学书而不懂鉴赏,比做帝皇时代的太监,“成日在女人堆里厮混,虽有机会,却无能力”,“学会了语言,不能欣赏文学,而专做文字学的功夫,好比向小姐求爱不遂,只能找丫头来替”,等等,真可谓出经入典、旁征博引,妙语珠联、警句泉涌。

三、文笔幽默,才华横溢幽默是人类智慧发展的产物,任何幽默作品,都离不开智慧。

钱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也不例外,例如在《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一文中他说:“对牛谈的琴根本就不用挑选什么曲子!财主有布袋似的大肚子,表示囊中充实;思想家垂头弯背,形状像标点里的问号,表示对一切发生疑问。

”在《读伊索寓言》里钱先生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头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

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能产生什么旁的东西。

”而在《谈教训》中,他则是先通过大量的引证和借喻,无情地嘲讽了“自告奋勇来做人类义务导师”的人,接着又用归谬法推出某些好为人师的“中年人”的荒唐:“圣如孔子,对于中年人的特征也不甚了解;所以《论语·季氏》中记人生三戒,只说少年好色,壮年好打架,老年好利,忘记了说中年好教训。

当然也有人从小就喜欢说教传道的。

这不过表示他们一生下来就是中年,活到六十岁应当庆九十或一百岁。

”《论文人》中,“至于一般文人,老实说,对于文学并不爱好,并无擅长。

他们弄文学,仿佛旧小说里良家妇女做娼妓,据说是出于不甚得已,无可奈何。

只要有机会让他们跳出火坑,此等可造之才无不废书投笔,改行从良”,这种智慧不仅叫人开怀大笑,更有痛快淋漓之感。

钱先生的幽默体现出一种高卓的智慧,是对世事的达观、洞悉,思想敏捷,知识广博,心力活跃,超越了一般快乐戏谑的表现形式,甚至表现为一种奚落、讽刺、刻薄的美。

总之,《写在人生边上》里文章篇篇构思巧妙,寓庄于谐,抚沧海于一瞬,在“荒唐之言,无端之情”中蕴含着对人生一系列严肃重大主题的深刻而独到的思考,如钟鸣棒喝,发人深省。

钱先生的博闻善说与睿智幽默,文字的泼辣犀利与寓意深刻,无不令人惊叹叫绝。

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生百态独特的见解,他的写作风格、特点及他的人生,于我辈来说,实在是“须仰视才见”,从中我们更可感受到他身上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淡泊和高贵,一著名洋记者慕名想见他,他回答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还不错,又何必要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有人用钱策动他接受采访,他却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这种自洁、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在当时多少知识分子身上已荡然无存,唯钱先生坚守了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