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论述

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论述

论述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现象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长时期的“双顺差”现象.使我国的国际收支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造成了我国外汇的巨额储备。

引起了国家的关注,并逐步得到重视。

200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在2007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指出,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统筹国内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健环节之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出现“双顺差”现象由来已久,宏观经济政策有四大目标,分别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前三个目标中国政策执行的效果都非常好。

第四个目标,即国际收支方面,我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过去多年,中国一直维持了“双顺差”的局面。

我国出现双顺差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也是在我国的政策、国内居民的消费意向等各个方面,在这些方面我总结了以下五点原因:
一、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我国居民一直偏爱储蓄,而忽视消费,导致了我国很多企业生产出的很多产品不能全部在国内得到消费,国内企业不得不把视野投向海外,这也导致了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

二、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待对外贸易上一直是采取鼓励出口的出口导向型政策,使很多出口商在政策上得到了很多利益。

这也使更多的人把注意力转到对外贸易上。

三、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四、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
通过分析十多年来的海关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和香港,而同一时期我国对亚洲地区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二,在商品结构上,我国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纺和机电产品上,而同一时期初级产品进出口却由顺差变为逆差;第三,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已经由逆差变为顺差;第四,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远远大于一般贸易顺差。

五、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
2001年以来,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低利率政策,与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我国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国际压力也日益高涨,这些事件均不是巧合。

事实上,正是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创造了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石油价格和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强行推动着过剩的流动性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国开始被动地被制造流动性
过剩。

双顺差现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其中积极影响有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等。

消极影响有耗费大量资源、污染环境、增加贸易摩擦等。

但总的来说弊大于利。

面对如此严重的“双顺差”现象,我国需要做出哪些调节政策呢?我在此有如下阐述:
第一、扩大政府职能,增加内需
鉴于我国居民的偏好,政府应该扩大职能,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应该采取措施,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低风险,降低预防性储蓄,从而提高国内消费水平。

第二、扩大进口力度,继续适当鼓励出口
在面对如今的“双顺差”现象中,应该加大进口力度,特别是在关键物资和技术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经验方面应该扩大进口,更深一层次加大产业结构优化。

当然在鼓励进口上我们也不能忽视出口,在出口方面我们应该,鼓励节约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并扶持相关自主品牌行的发展,为有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的出口创造更多的优惠条件。

第三、合理利用和引进外资,适当减低外企在国内的待遇
由于我国居民偏向于储蓄,所以导致了我国巨额资金在银行体系,而在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却很少,从而引进了很多外资进入国内,使外资在国内找有很大股份。

而我国很多政府机构也把引进外资作为工作考核标准,从而在外资引进方面给与了很多优惠政策,使外资在我国资金占有比重越来越大。

但是很多外资有些根本没有技术含量,反而恶化资源配置,占领潜在市场,这种引资对我国经济有害而无益。

因此,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注重引资的效益而不是数量才是可行之道。

第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我国高端服务业实力
我国在服务行业出现了逆差,在面对我国出现的高额“双顺差”现象,我们应该提高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品牌创造,不能空喊口号而不采取行动,对于已经引进来这么多年的技术,我们学以致用:鼓励我国的保险、金融、计算机服务等先向邻近国家或者友好邦交的较落后国家出口;加大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与监管,在专有权特许以及其他方面要在法律上予以完善,鼓励企业在研发上下功夫.并且对于此类专有权的出口给予大力支持。

总的来说,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方面出现的双顺差结构,既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种成果,同时也反映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的潜在问题。

近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与国际双顺差之间的确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出口增长和资本流人等对国内经薪增长具有较强的加速效应。

资本项目顺差与经常项目顺差之间呈现出相互强化的趋势,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促使外汇储备的超常积累而不是扩大总需求规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正逐步地暴露出来,亟需我国政府从政策上做出有效的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