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考试说明解读
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已公布。
对比2015年和的考试说明,今年在既坚持“学科主干知识”,又强调“能力立意”的原则上,风格一如既往,在稳定继承中又有创新。
《16考试说明》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上进一步完善,在考试范围上没有调整,考试的能力要求没有变化。
《16地理考试说明》在知识、能力、题型设置等方面的要求,对正确把握高考改革方向,预测高考改革的新变化,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有十分重要的指示作用。
一.考试说明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范围没有变化。
仍然考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知识模块。
(1),自然地理主要考查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规律。
(2),人文地理主要放在四大问题:区位仍是考查的主线(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旅游);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3),区域地理。
要求了解中国和世界主要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并能够以区域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
(4),选修地理仍然是自然灾害和旅游地理。
2.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没有变化。
仍是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核目标没有变化。
同样是考核学生四种综合能力,即获取和解
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讨论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
4、参考样题对高考试题的指示作用的主体思路不变。
题型示例体现了高考试题设计的规范和考核要求,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样题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各类图形较多主要涉及:区域图,经纬网图,示意图,原理图等,以图形为载体,灵活考察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
(2)试题的设计都是按照审题—读图—提取—判断—概括的思维逻辑,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样题联系热点,贴近生活实际,考查地理问题
二.《考试说明》的变化
样题题目的替换,用大量2015年的最新高考题替换2013、2014年的比较老的高考题。
有以下特点:
新替换的样题:
试题5(2013年第5题)更换为2015年第11题
试题6、7(2013年第10、11题)替换为2015年第1、2题
第8题(2014年第36题)替换为2015年第36题
三.《16考试说明》和参考样题的变化体现的新特点:
1、坚持能力与价值观并重的命题理念,突出考查地理学科素养水平:(1).关注重大社会生活热点
(2).关注学生生活实际
(3).关注学生地理思维水平的考察
(4).关注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地理图像的水平
(5).关注跨学科的综合
2、在具体考查内容上,突出考查综合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题目考查全部围绕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展开
(2).题目考查注重地理问题解决方法和过程的考查
(3).题目考查关注学生的学习积累
(4).试题难度和14年持平,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
(5).题目设置有一定梯度和开放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利于不同水平学生的充分发挥
四.备考建议
1.明确考试要求:课程标准是根本,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
认真研读新课标,高考大纲和《北京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要求,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注意考试说明和2015年考试说明相比的细微变化。
2.整体把握复习内容,构建知识框架,避免知识碎片化
3.选择命题情景新颖、联系热点和现实生活的试题加强训练,让学生在训练落实中适应高考的变化
4. 从只重视记忆、理解要转到记忆、理解与思考、运用并重拓宽思路,跳出教材,广泛联系,注重方法;
5. 重视单项能力训练,培养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联系、
迁移等思维能力;
6.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熟悉解答问题的思路,构建思考问题的线索,学会获取信息的本领,培养表述答案的能力。
7.要从系统复习转向专题复习,不要在细碎的知识点的记忆、背诵上多下功夫,要学会运用原理规律结合实际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