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园林活性。
土壤微生物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的净化起着重要作用。
秸秆还田给土壤微生物增加了大量的能量物质,各种微生物的数量和酶活性也相应增加,加速了有机质的分解和矿质营养的转化。
3 秸秆还田的危害秸秆直接还田若还田数量过大、土壤含水量不足、粉碎程度不够、翻压质量不佳等,则秸秆不能完全分解,影响播种质量、出苗和幼苗生长。
秸秆还田后,土壤会变得过于疏松,孔隙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大,造成跑风。
此外,秸秆还田也为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秸秆还田后由于中某些病菌难以移出大田而没有被消灭,从而增加了病菌的数量,使病害率增加。
4 注意事项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是弥补化肥长期使用缺陷的极好办法。
且它还能够消除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但是,如果秸秆还田的方法不合适,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在运用秸杆还田技术时,应注意在各类秸秆收割后最好立即耕翻入土,以避免水分损失而不易腐解,在水田上更应注意。
植物秸秆应以无病和健壮的植物返回田间,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并在下一个作物中加剧作物病害。
还田操作时注意配合施用氮、磷肥,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肥现象。
总之,秸秆还田不仅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含量,而且减少了化肥用量,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业劳动强度,节约了时间,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秸秆还田能促进农业节水、节约成本、增产、增利,在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也应得到充分考虑。
浅谈山楂发展现状及前景宁 苓(海城市林业种苗管理站, 辽宁 海城 114219)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 u n g e)为蔷薇科木本植物山楂属的成熟果实,由于其果实形态为红色浆果,因此又名山里红、红果等。
由于山楂中富含多种糖类、黄酮类、脂类、有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中。
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已写入许多国家药典中,因此其综合利用价值高。
山楂不仅是我国的特产果树,更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
目前,已有超过20种山楂用作药物,本文就山楂的功效成分、加工开发及其功能特性等进行了阐述,为今后山楂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1 山楂的分布和分类山楂树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年产量大约在100万吨。
山楂的分类标准较多,目前,广泛认同的是把山楂分成23个组,在中国有6个组共18个种,分别是羽裂组(S e c t. P i n n a t i f i d a eZ a b e l)、浅裂组(S e c t.Henryanae Sarg.)、楔形组(Sect. Cuneatae Rehd.)、毛序组(S e c t. T o m e n t o s a eS a r g.)、麻核组(S e c t.Sanguineae Zabel)和光核组(Sect. Orientales Zabel)。
我国东北地区是山楂的主要产区之一,其山楂属植物共有5种2变种,即大果山楂(C.pinnatifidaBge.var.major N.E.Br.)、山楂无毛变种(C.p i n n a t i f i d aBge.var.psilosa Schneid.)、毛山楂(C.m a x i m o w i c z i iS c h n e i d.)、辽宁山楂(C.sanguinea Pall.)、光叶山楂(C.dahurica Schneid.)、绿肉山楂(C.c h l o r o s a r c aMaxim.)等。
2 山楂的功效成分2.1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是山楂中主要的化学成分,其主要是以芹菜素和木犀草素为苷元的一系列苷类,也含302018.6园艺园林有一定量的槲皮素、山萘酚等。
芹菜素的苷类有牡荆素、异牡荆素等,木犀草素的碳苷类则有荭草素、异荭草素等。
黄酮及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和降压降脂作用,对肝损伤也有着显著的保护作用,甚至可以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
牡荆素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2.2 三萜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山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角鲨烯等,其具有增加冠状血管血流量、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
2.3 前花青素前花青素是黄烷-33醇类缩合而成的多酚类化合物,主要由儿茶素、表儿茶素、棓儿茶素、表棓儿茶素等物质缩合而成,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心肌缺血以及再灌注损伤的能力。
2.4 有机酸山楂中有机酸含量达4.1%,主要包括亚麻酸、亚油酸、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琥珀酸等10余种有机酸。
在有机酸的各类成分中,柠檬酸含量最高,可达1750毫克/100克。
山楂中的有机酸能够增加胃蛋白酶的分泌,进而促进食物消化,增进食欲。
另外,还可以提高免疫球蛋白,抑制菌类的生长。
2.5 维生素山楂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果肉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89毫克/100克。
维生素C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保护细胞和抗衰老的作用。
对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与稳定也具有促进作用,提高机体抵抗力。
此外,还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美容养颜的功效。
2.6 果胶山楂中的果胶含量可达6.4%,位于水果之首,而且其大部分为水溶性果胶,具有良好的凝胶和乳化作用,是很好的增稠剂,可用于果酱、冷饮等食品中。
果胶对降低胆固醇和血糖、预防胆结石具有很好的功效。
此外,果胶还能够防辐射,可以带走人体内的锶、钯、钴等放射性元素。
3 山楂的加工现状山楂为核果类水果,核硬肉薄,味微酸涩。
果可直接食用,加工成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药,是我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
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强心健脾、活血化痰、开胃助消化之功效,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等症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1 山楂皮由于山楂皮较为酸涩,无法直接食用,一些地方专门有晒干的山楂皮出售,可泡水服用。
3.2 山楂果实由于山楂鲜果口感酸涩,因此山楂果实常常被加工成各类食用山楂制品。
传统制品如蜜饯、罐头、片糕、果酱等;现代制品如果汁、果酒、果茶、果冻等;其提取物制品如果胶、黄酮等保健品。
除了被加工成食品以外,山楂还可被加工成中药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中能够有效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转化率,同时能够降低饲料的消耗,有助于生产绿色畜产品。
3.3 山楂核山楂核含油量较高,可用于榨取植物油;利用山楂核加工生产的B-15颗粒活性炭具有除臭、脱色、分离等多种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以及轻工加工业。
3.4 山楂木料山楂树材质坚韧,可用于制作器具的手柄或制成工艺品。
另外,山楂树幼苗抗逆性和适应性都比较强,可作为嫁接时的砧木使用。
4 山楂的开发前景及展望目前,山楂的发展现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传统加工为了改善口感,无疑是添加大量的糖,可是过多的糖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不适合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食用。
也有含糖量比较低的果脯类,不过因为过度的蒸煮,使山楂的营养成分部分或者全部丧失。
还有就是由于加工工艺相对落后,使山楂的产品单一,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由于技术水平不够,会造成山楂的副产物得不到利用,大量浪费使山楂产业经济效益降低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便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更加有“营养”的食物。
山楂具备“食药”双重功能。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山楂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通过以下几种发展方向将会有新的飞跃。
4.1 保健品开发山楂中所含的多种有机酸,能加强体内酶的活性和固醇转化,对助消化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山楂中的胡萝卜素和山楂素,能够舒张血管,调节心肌运动,增大血流量,因此,对一些心脏及血管类疾病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山楂中所含的槲皮苷能够扩张血管、促进气312018.632 2018.6园艺园林管纤毛运动,具有排痰平喘的功效。
故山楂是助消化、降固醇、防治心血管病的理想保健食品,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了解到山楂的这些功能,促进山楂产业的发展。
4.2 医疗开发已有研究表明,焦山楂煎剂体可用于菌痢的治疗,对各种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山楂果胶能够吸附和去除胃肠细菌,可用于治疗泻肚。
山楂中的牡荆素化合物、提取液能够抑制亚硝酸胺、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因此,山楂还具有抗癌作用。
故多食用山楂及其制品可以用来预防和辅助治疗消化道癌。
4.3 生态开发由于山楂具有易栽培、抗性好、适应性强,且山楂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对大气中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吸附能力强等特点,也可作为城市园林绿化观赏树种进行广泛应用。
目前,世界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山楂以及加工产品的绿色安全特性,使我国山楂在国际市场上供应不求,有机山楂制品产业存在着不可估计的潜力,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地域广阔,拥有特有的种植资源和气候条件,可以打造优质的山楂特色产业,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逐步走向世界。
山楂产业不仅是特色产业,而且还能够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促进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很大的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瓢虫的识别与应用张秋爽(河北省唐山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河北 唐山 063000)摘要:瓢虫,俗称花大姐,分布十分广泛,由于多数种类是蚜虫、介壳虫等园林害虫的天敌,因此受到广大园林工作者的重视。
文章从瓢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征及应用与保护进行介绍,以期给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瓢虫;天敌;识别特征;生物学;应用1 瓢虫简介瓢虫外表美丽,庭园、路边、农田随处可见,多数种类是蚜虫、介壳虫的天敌,可以说是人类的好朋友。
但也有些植食性瓢虫取食农作物,常常造成农作物的损失。
人们常常利用瓢虫防治害虫,对瓢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揭示了许多瓢虫的秘密,同时也让瓢虫逐渐渗透到人类文化中。
2 瓢虫的形态与变异2.1 瓢虫的形态从形态上看,瓢虫的身体通常呈短卵形至圆形,体长在0.8~16毫米之间,身体背面强烈拱起,腹面常扁平,不少瓢虫看上去似半球形。
从背面看,前胸背板通常宽大,与鞘翅紧密相连。
头常嵌入前胸中,有时从背面完全看不到头部。
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被毛,鞘翅表面没有明显的刻点纵列。
与其他甲虫相比,瓢虫具有以下3个明显的特征:(1)下颚须端节呈斧形。
(2)跗节隐四节式。
(3)第一腹板两侧具后基线,后基线形态多变。
这些特征肉眼不易看到,需借助放大镜,常见的大型瓢虫3个特征均具备,小型的常具备其中1~2个特征。
有些鞘翅目、半翅目、同图1 瓢虫的体型图2 瓢虫的形态特征 瓢虫3个特征:下颚须端节呈斧形(左);跗节隐四节式(中,第三节很小);第一腹板具后基线(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