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疾病用药包括下列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1皮肤及软组织感染2皮肤真菌感染) 3病毒性皮肤病4疥疮5虱病6皮炎、湿疹7银屑病8痤疮9酒渣鼻10多汗症11白癜风12黄褐斑13梅毒14淋病15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16尖锐湿疣一、皮肤病用药概论主要有感染性皮肤病,包括病毒性、细菌性、真菌病等,性传播疾病属于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或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包括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扁平苔藓、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获得性大疱性皮肤病及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病;皮肤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内服及外用。
此外,还有物理治疗包括光疗、水疗、药浴、激光、冷冻等,放射治疗,手术治疗,辅助治疗等。
理想的治疗是去除病因,例如脓疱疮、丹毒等感染性皮肤病,使用敏感的抗菌药后可很快治愈;手足癣、体癣、股癣等浅表真菌感染以抗真菌药物外用为主;变态反应或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有明确原因的如接触性皮炎,只要不再接触致敏物,加以适当处置,皮疹可以逐渐消退。
但这一类中的许多病,如皮炎湿疹、银屑病、白癜风等,发病与免疫异常相关,确切病因却不清楚,只能针对发病机制中免疫或炎症的某些环节进行治疗或仅仅作对症治疗。
皮肤病的药物治疗,可分为系统用药及局部用药二大类。
系统用药如抗菌药、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类等。
皮肤病的外用药物,如皮肤科常用的抗感染药物、消毒防腐药及皮肤清洁药、糖皮质激素制剂,以及治疗银屑病、皮炎湿疹、痤疮及酒渣鼻、白癜风及黄褐斑等药物。
辅助治疗药物,包括润肤剂、保湿剂等是皮肤病治疗或巩固疗效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又称医学护肤品二、外用药物注意事项(1)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医护人员必须向患者详细说明药物的用法,如湿敷的方法;软膏、乳膏外用后应多加揉擦;对限局的苔藓化肥厚皮损可采用封包疗法,以促进药物吸收,提高疗效。
(2)药物浓度要适当,有刺激性的药物应从低浓度开始逐渐递增,如维A酸类制剂,应从低浓度、小面积开始,逐步递增至高浓度、大范围。
(3)用药要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皮损部位,如儿童不宜使用强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制剂;皮肤皱折及黏膜部位不应使用高浓度、有刺激作用的药物。
(4)应嘱咐患者,外用药部位一旦出现刺激症状或红肿、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清洗患处,并到医院就诊。
三、常见疾病及药物治疗方案1、皮肤感染的药物治疗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
皮肤感染较为浅表,常见的有脓疱疮、深脓疱疮即臁疮、毛囊炎、疖肿、皮肤外伤后感染等。
软组织感染较为深在,常见的有蜂窝织炎、丹毒等。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主要由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或溶血性链球菌所致。
临床表现包括三种主要类型:寻常型脓疱疮;大疱型脓疱疮和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
毛囊炎、疖、痈:是一组由细菌感染毛囊及其周围组织所致的炎症疾病。
毛囊炎系单纯毛囊的感染;疖为毛囊和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如多个损害反复发生则为疖病;痈系多个相邻毛囊的深部感染或由数个疖肿相互融合形成的皮肤深层脓皮病。
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丹毒: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皮肤炎症。
病原菌主要为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过皮肤黏膜的微细损伤侵入,抠鼻、掏耳、足癣等常成为丹毒的诱因。
蜂窝织炎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疏松结缔组织炎症。
细菌通过皮肤小创伤而侵入,或者由淋巴和血行感染所致。
治疗原则为杀菌、消炎。
(1)局部治疗首选外用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或鱼石脂软膏等。
局部用药前,可用0.05%黄连素液或0.02%高锰酸钾液清洗患部(2)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需增加系统口服抗生素,SSSS、多发毛囊炎、丹毒必须尽早使,首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3)注意皮肤卫生,夏季勤洗澡。
隔离患者,防止传染。
增强营养,改善全身抵抗力。
✧物理治疗:早期同时进行超短波、远红外线、紫外线等理疗。
✧手术治疗:晚期疖肿和痈应作切开引流。
2、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
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
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
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
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
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
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
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
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
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
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
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
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①、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
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
疗程4~6周。
脓癣治疗除内服抗真菌药物外,急性期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有细菌感染需加用抗菌药,注意切忌切开引流。
服药结束后进行真菌镜检,如病发真菌镜检仍阳性,需延长疗程。
以后每10~14天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认为治愈。
②、外用5%~10%硫磺软膏或其他抗真菌外用制剂,搽遍整个头皮,一日2次,连续2 个月。
甲真菌病及其药物治疗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其他霉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变。
其中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变又称为甲癣。
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以及拔甲治疗等。
①口服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真菌病,无口服禁忌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
一线药物推荐: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一日250mg,口服8~12周,指甲用药8~10周,趾甲用药12~16周。
伊曲康唑有两种用药方式。
冲击疗法为每月第一周服药,一日服400mg 分2次,后三周停药,指甲真菌病需口服2~3个周期,趾甲真菌病需3~4个周期。
还可以一日服药200mg,连续2~4个月。
其他还可选用的药物包括:氟康唑、酮康唑和灰黄霉素。
但是,酮康唑和灰黄霉素肝毒性大,不推荐用于甲真菌病的治疗。
②外用药物,适用于远端甲下型甲真菌病,甲根部未受累的患者,或者口服禁忌患者。
包括5%阿莫洛芬甲涂剂或8%环吡酮甲涂剂等。
外用抗真菌软膏由于药物不易透入甲板,不推荐使用。
对于病甲较厚,外用药物不易透入者可以联合应用40%尿素霜封包或者外科拔甲等方法。
花斑糠疹及其药物治疗花斑糠疹俗称“汗斑”,是由马拉色菌累及皮肤角质层所致的慢性浅部真菌病,皮损表现为色素沉着或减退斑、表面覆盖有细小糠秕状鳞屑。
①外用治疗,可用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洗剂、二硫化硒洗剂等治疗。
方法是洗浴时使药液在患处放置20~30分钟;隔日一次,连续2周。
外用咪唑类药物如联苯苄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及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等也是可选择的药物。
②若外用疗法失败或感染广泛,则需要系统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伊曲康唑或氟康唑皮肤念珠菌病及其药物治疗皮肤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引起的。
好发于身体潮湿的部位,如趾间、皮肤间擦部位、口角、外阴部等。
可外用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治疗;也可外用特比萘芬。
外用制霉菌素对念珠菌病同样有效。
反复感染的念珠菌病需要系统治疗,通常使用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3、皮肤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需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的病毒性皮肤病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人类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一类是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各种疣,包括寻常疣、扁平疣及尖锐湿疣。
疱疹治疗方案:局部治疗: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或喷昔洛韦乳膏等、带状疱疹可外搽炉甘石洗剂,系统用药: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法昔洛韦、万乃洛韦疗效亦佳,神经营养剂用维生素B1、B12等;疱疹性口炎、眼炎,除选用上述方法外,尚应注意局部清洁杀菌。
如用0.1%苯扎溴铵溶液漱口,0.1%阿昔洛韦滴眼液等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
皮疹以群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周、鼻腔、生殖器等处。
自觉有灼热及痒感。
本病有自限性,但可复发。
治疗原则为缩短病程,防止感染和并发症,防止复发。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单侧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及伴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
治疗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局部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
4、皮肤抗寄生虫感染的药物治疗疥疮:是由疥螨引起,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患者用过的衣物、床单等间接传染。
在集体宿舍中可多人发病,在家庭中亦常数人患病。
所以,若发现患者,密切接触者均需同时接受治疗,对用过的衣物、被褥等也均要消毒。
患者衣服与被褥洗净后再用沸水或热水浸烫,反复数次,或一日充分暴晒。
治疗:主要用外用药,有5%~10%硫黄软膏,γ-六氯化苯乳膏、10%~25%苯甲酸苄酯乳膏、10%克罗米通乳膏等。
药物需涂抹在全身,特别是皮肤皱褶部位,如手指间和足趾间,腋、腹股沟、阴肛部,女性乳下、男性阴囊及阴茎,还有远端甲下均需涂药。
有的患者在治疗后,虽然已无疥疮的特征性皮疹,亦不再能查到疥螨,但患仍感瘙痒。
此时可用10%克罗米通软膏或丁香罗勒软膏外用,睡前可服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物。
虱病:包括头虱、体虱、阴虱。
患者大多为卫生条件差、群居生活的人。
通过直接接触或患者的衣物、被褥等而传染。
药物治疗外用:林旦乳膏、苯甲酸苄酯洗剂或搽剂、苯甲酸苄酯乳膏5 皮炎湿疹的药物治疗皮炎与湿疹是一组常见的皮肤病。
皮炎与湿疹这二个名称间没有明确的界定,可以通用。
湿疹的病因尚不很清楚,可能是由人体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类过敏性皮肤炎症性疾病。
按病期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
急性湿疹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和水疱,抓破后有糜烂、渗液。
亚急性湿疹水疱和渗液减少,出现结痂和脱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