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案例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案例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保障公民权利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基本经济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2、刑罚体系
管制
拘役
主刑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附加刑
3、刑罚的裁量--量刑
累犯
自首
立功
数罪并罚 缓刑
(四)犯罪的种类
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侵犯财产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危害国防利益罪 贪污贿赂罪 渎职罪 军人违反职责罪
(六)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概念: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自己的权 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归于消失的时效制度。
分类:普通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 普通诉讼时效分为两类: 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短期诉讼时效为1年。
短期诉讼时效的种情形:
(1) 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
(2)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
侵权的民事责任
概念:是指行为人非法侵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及人身权和知识产权等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分类: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 一般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1) 有损害事实 的发生。(2) 有民事违法行为的存在。(3) 违 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 行 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与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 要件区别在于,它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我国《民法通则》第 137 条规定:“诉 讼时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 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 20 年的, 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1、刑法的概念 :规定犯罪与刑法的法。 2、刑法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相适应原则 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三)民事行为制度
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3、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口头形式、书面形式。
4、代理
(1)含义: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 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活动,由此 产生的民事 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受的制度。
(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概念:是指公民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
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类型: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法人
概念 :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 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成立的法律要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 责任。 种类: (1) 企业法人。 (2) 非企业法人 :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 法人等 。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第二节
第三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一)宪法的特征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二)犯罪概述
1、犯罪概念:
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 3、犯罪构成: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4、排除犯罪的事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5、故意犯罪形态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6、共同犯罪
2、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的原则
自愿原则
公平原则
诚实守信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二) 民事主体制度
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 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
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1、公民(自然人)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 资格。 我国《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起到死 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 担民事义务。”
主犯 从犯 胁从犯 教唆犯
(三)刑罚制度
1、刑罚 刑罚是由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 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 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刑罚的基本特征 是: (1)刑罚只能适用于犯罪分子。 (2)刑罚由刑法明文规定。 (3)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4)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适用。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权 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社会经济权利
文化教育权
特定主体权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其他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种类: 委托代理 法定代理 指定代理
(四) 民事权利制度
1、物权 2、债权
3、知识产权
4、继承权 5、人身权
(五)民事责任制度
1、概念: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
律后果。
2、分类: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侵权民事责任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概念:亦称违约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 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 件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构成要件:有违约行为;违约造成了损实;违 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 观上有过错。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国务院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七)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一)民法的概念和原则
1、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 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
相关主题